服務器基本原理


一、服務器技術架構的三大發展趨勢:

1. scale-up縱向擴展架構:

        它主要提升的單台服務器的計算性能:高可靠,高可用,高擴展;

        應用於高性能交易類業務。如企業核心交易數據庫,關鍵應用系統以及HPC高性能計算等業務;廣泛應用於金融交易,電信計費,科學研究,氣象分析等領域

2.scale-out橫向擴展架構:

         對單台服務器的性能要求不高,主要通過更多的服務器來協同完成任務。具有高並發性能、低成本、高密度、節能低碳、統一管理等特點。

         適用於超大規模數據中心。大數據分析、公有雲、web應用集群等業務場景

3.hyper-converged超融合架構

         將計算、存儲、網絡和統一管理放在一個盒子里,提供一個整體的計算解決方案;可達到整體系統的一體化融合集成、性能優化、簡易管理的目的;

        通過一體化的設計 集成、與優化消除系統瓶頸,實現更好的整體系統效能。

        主要應用於高性能數據分析、數據庫整合、雲計算資源池平台、一體化數據中心等應用場景。

二、業務應用軟件在服務器上的部署

1.C/S架構:二層應用部署架構。不利於應用的靈活部署,不利於較大規模客戶應用和推廣。

2.B/S架構:中間加入應用服務器,三層結構;客戶只需要用web瀏覽器連接不同的應用服務器就可以利用不同的應用服務器。B/S架構的web客戶端使用簡單,免維護;業務應用軟件  數據庫系統可以集中 統一部署 統一維護;適用於大規模應用系統的部署與服務。

互聯網業務是典型的B/S架構。由於互聯網的用戶數量龐大、並發點擊負載高、海量大數據等特點,因此互聯網業務的后台服務器系統的架構模式一直朝着開放 分布式的架構模式發展。

三、服務器的系統安裝與業務部署

服務器==》os操作系統==》數據庫,中間件==》業務應用軟件

中間件為上層應用軟件提供運行和開發環境,提供預制可復用的業務功能模塊 API接口等

四、LINUX系統概述

1973年 Unix正式誕生;1994年linux1.0發布

linux結構:硬件,內核kernel,外殼shell,應用程序

linux特點:多任務,多用戶,管道,shell,移植性好

 

五、linux用戶和用戶組

用戶  用戶組

UID  GID

了解配置文件/etc/passwd的7個字段:用戶名 、密碼、UID、GID、說明字段、家目錄、shell

/etc/group的4個字段:組名稱、組密碼、GID、加入該組的用戶

 

用戶管理的常用命令

1.用戶查詢常用命令:id、finger

id:查詢當前登錄用戶的GID,UID

finger:查詢當前用戶屬性信息

新增用戶:useradd
useradd [參數] [用戶名]
-d 設置用戶的家目錄
-m 設置家目錄不存在是自動創建
-u 設置用戶的uid
-g 設置初始GID或組名
-s 指定用戶的shell,如/bin/csh
刪除用戶userdel [參數] [用戶名]
-r 連用戶家目錄一起刪除

設置用戶密碼: passwd [用戶名]
修改用戶屬性 : usermod [參數] [用戶名]
-d 修改用戶家目錄
-g 修改初始用戶組


新增用戶組:groupadd
groupadd [參數] [用戶組名]
-g 指定組id
刪除用戶組:groupdel
groupdel [用戶組名]
修改用戶組:groupmod
groupmod [參數] [用戶組名]
-g 修改組id
-n 修改組名

2 . linux文件和目錄結構

 

    pwd     :當前所在路徑

    絕對路徑:有根目錄(/)開始寫起的文件名或者目錄名

    相對路徑:基於當前路徑的文件名或者目錄名稱寫法

                   . 代表當前目錄

                  .. 代表上一級目錄

cd [目錄] 改變當前的工作目錄


新增目錄 mkdir [參數] 目錄名
-p 建立目錄時建立起所有不存在的父目錄
-m 指定存取模式建立目錄
刪除目錄 rmdir [參數] 目錄名
-p 刪除目錄和其父目錄,這樣可以一次刪除多個目錄
復制文件或目錄 cp 源文件或目錄 目的文件或目錄

移動文件或目錄 mv 源文件或目錄 目的文件或目錄

刪除文件或目錄 rm [-ir] 文件或目錄

查找文件或目錄 find [路徑] [參數]
-name
-user
查看文件內容:cat :直接查閱文件內容,不能翻頁
more : 翻頁查看文件內容
less :翻頁閱讀
head :查看文檔的前面幾行內容,默認10行
tail :查看文件的最后幾行內容,默認10行

 3  linux文件系統管理

傳統文件系統:寫入文件內容的時候,先寫入數據,再寫入元數據,典型的傳統文件系統是ext2文件系統

日志型文件系統:寫入文件內容的時候,首先寫入日志記錄文件;典型日志型文件系統有ext3,reiserFS文件系統。ext3是對ext2的擴展,在ext2基礎上加入日志功能。

ReiserFS使用基於平衡樹的文件系統結構,搜索快

文件系統的分區步驟:(1)創建分區 fdisk (2)創建文件系統mkfs(3)掛載文件系統mount

創建分區fdisk
  fdisk 設備名
      參數m,查看按鍵操作說明
     參數p,得到本磁盤的相關信息
       輸入命令n, 可以新建一個分區
                    新建分區的步驟:1.選擇分區類型
                                         2.選擇分區開始的磁柱
                                         3.絕對分區大小
                                         4.保存新建分區
     重啟服務器或使用partprobe命令通知內核
  如: fdisk /dev/sda
創建文件系統mkfs
   mkfs [參數] 設備名稱
          -t 指定文件系統類型,如ext3
          -b指定block大小,單位byte,ext2/ext3只支持1024,2048,4096三種
掛載文件系統mount
         mount 設備名 掛載點
           -t 指定文件系統類型
          -b 指定block大小,單位bytes
如: mount /dev/sda6  /root/testmount



查看分區使用情況
df:查看文件系統的磁盤空間占用情況
        -h 以容易理解的格式打印出文件系統大小
         -i 顯示inode信息而非塊使用量
du:查詢文件或目錄的磁盤使用空間
         -a 顯示目錄下的每個文件所占用的磁盤空間
         -s 顯示大小的總和
         -h 以容易理解的格式輸出文件大小值
查看系統打開的文件
 lsof:顯示系統打開的文件
     lsof  filename  顯示打開指定文件的所有進程
     lsof -c  string 顯示以指定字符開頭的進程所打開的文件
     lsof  -u username 顯示所屬user相關進程打開的文件
修復文件系統

fsck:檢查文件系統並嘗試修復錯誤
       執行fsck時,必須將要修復的設備進行umount后,在執行fsck命令

e2fsck  :檢測和修復ext2和ext3文件系統

 4、LVM原理

LVM:是logical volume manger的縮寫

5.LINUX網絡管理

查看網口配置:ifconfig 接口   

修改網口的配置:ifconfig 網口 【參數】

永久生效:改/etc/sysconfig/network/ifcfg-[網口]      使用ifup [網口]啟用接口

查看路由表:route

新增路由:route add [-net|-host]   [netmask Nm]   [gw  Gw]    [[dev]  if]    如:route add -net 192.168.1.1 netmask 255.255.0.0 dev eth3

永久有效:/etc/sysconfig/network/routes           重啟生效

ping -c 數字 地址   ping的次數

traceroute <地址或主機>

 

6.進程與任務管理

(1)查看進程 ps :靜態查看某一時間點進程信息

                             -a  顯示現行終端機下的所有進程

                            -x  顯示所有程序,不以終端機來區分

                             -u   以用戶為主的格式來顯示程序狀況

                             -f  用asc字符顯示樹狀結構

  top 連續觀察進程動態,默認三秒刷新一次,並按cpu使用率高到低排序

  pstree  用asc字符顯示樹狀結構

                   -p   顯示進程id

                   -u  顯示用戶名稱

(2)結束進程

kill -9 pid

killall      終止同一進程組內的所有進程

(3)任務管理

   & 直接將程序放入后台處理    如 find / -name smcapp &

   jobs  查看當前shell的后台任務

   ctrl +z  將正在運行的任務放入后台暫停

   fg %[job id] 將任務放前台執行

   bg %[job id]  將任務放入后台執行

(4)管理周期計划任務

crontab [-u user ]  [-e| -l|-r]

        -u 指定用戶

        -e 編輯crontab任務內容

          -l 查閱crontab任務內容

           -r 移除所有的crontab的任務內容

(5)管理定時任務

at  安排一個任務在未來執行,必須先啟用atd進程

       at -l  相當於atq,列出當前at任務

       at -d  [job id] 相當於atrm,刪除一個at任務

       at -c  [job id]  查看任務的具體內容

7、系統監控

(1)監控系統是否正常啟動

      kernel ring buffer   、 dmesg|less 、/var/log/boot.msg

(2)監控系統硬件信息

   cat /proc/...下文件的保存硬件信息

  hwinfo   --disk 顯示磁盤信息  --cpu 顯示cpu信息  --memory 內存信息   --network 網卡信息  --short 顯示硬件的摘要信息

  fdisk -l  查看服務器所掛硬盤個數及分區情況

  iostat   查看cpu和磁盤i/o的統計信息   -c  僅顯示cpu信息  -d僅顯示磁盤統計信息   -k 以k為單位顯示每秒的磁盤請求數

  lspci  列出pci設備  -v 顯示pci接口裝置的詳細信息

(3)監控系統進程

  ps  top  uptime   uname  netstat

(4)監控用戶的登錄信息

    who  w  lastlog  last  finger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