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匿名用戶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813460/answer/13042143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
在這三類地址中,絕大多數的IP地址都是 公有地址,需要向國際互聯網信息中心申請注冊。但是在IPv4地址協議中預留了3個IP地址段,作為 私有地址,供組織機構內部使用。
這三個地址段分別位於A、B、C三類地址內:
- A類地址:10.0.0.0--10.255.255.255
- B類地址:172.16.0.0--172.31.255.255
- C類地址:192.168.0.0--192.168.255.255
所以局域網在選取使用私有地址時,一般會按照實際需要容納的主機數來選擇私有地址段。常見的局域網由於容量小,一般選擇C類的192.168.0.0作為地址段使用,一些大型企業就需要使用B類甚至A類地址段作為內部網絡的地址段。
最后需要補充說明的是,由於NAT和子網掩碼的存在,實際在使用中,一個C類大小的局域網也可以選擇A類的10.0.0.0網段作為自己的IP地址段。大多數局域網之所以仍然選擇192.168.0.0/24或者192.168.1.0/24作為自己的IP地址段,更多的是因為約定成俗或者說網管個人習慣的關系。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185640/answer/23193352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
大家說的純技術層面的東西都很對,關於192.168開頭的地址的特殊性我就不廢話了。
這個問題有三個階段的回答。
1、歷史上,也就是在寬帶遍布全球以前,無論是企業用還是家用網關用的最多的默認內部地址是192.168.0.1。原因有三,一是當時網關上級沒有私有地址,所以從192.168.0開始不會有什么沖突;二是用戶基本都具有專業素質,客服念One ninety two dot one sixty eight dot o dot one不會有人真的試圖去敲個字母o;三是Cisco認為IPv4地址需要節省,所有地址默認應該從最小的用起。
嗯是的,請不要懷疑第二個原因和第三個原因的重要性。特別是第三個,以前Cisco經常宣傳IPv4很快會用完的,號稱三年內用完號稱了快20年了,還沒用完…
2、在寬帶開始普及之后,開始逐漸有品牌網關使用192.168.1.1了。原因繼續有三:一是米國流行的寬帶接入方式之一同軸電纜入戶實際上是需要用小區NAT的,而小區NAT設備最早使用的就是商用網關,它們都是默認192.168.0.1的。很多商住樓內的互聯網服務也是如此。所以只好讓最終用戶的設備用192.168.1了,避開0網段。二是用戶普遍素質降低了,開始有人把字母o敲進瀏覽器地址欄了。三是各運營商定制開始多了起來,催生了一批小廠專門為某些運營商制造路由器,這些廠商從一開始造路由器直接內置地址就是192.168.1.1。
3、在寬帶普及之后,沒人用192.168.0.1了。原因依舊……只有兩個了這回。一是發現大家都用192.168.1.1了,客服起來也方便,生產廠也如此默認了下游廠商也不需要特別去修改。二是在寬帶發展過程中常見病毒試圖破壞家用網絡的,都是集中掃描192.168.0網段,或者向這個網段廣播包,這個網段變成了高危網段。
至此,大家都不太用192.168.0了。
==================
竟然這樣一個答案獲得如此多贊,令鄙人受寵若驚。因此特來寫一些補充,回答一些朋友評論中問的問題。
1、為什么有的路由器用其他地址,10.0.0.x甚至192.168.1.253?
因為……他們樂意。10.0.0.x是可能用的地址(私有地址)當中最短的,容易表達和記錄,其容量也最大。至於歷史淵源上,理由大致只有既然可以選就選個感覺不錯的。253的來歷是0和255都是廣播地址(不是絕對不能用,而是會沖突),254經常被特殊網絡設備占據。
這個問題簡直可以再開一個問題不過我還是稍微詳細說一下好了。不能隨便用私有地址非要用公網地址的原因有幾個部分。
首先是交換技術限制,當時還沒有NAT這個標准技術,NAT成熟於九十年代末,其他的地址復用技術存在各種弊端(當時的NAT也是很不好用的),比方說需要在終端安裝協議程序,需要特殊的硬件設備等。
然后是硬件技術限制。當時ASIC技術不成熟成本高,交換機背板帶寬小,延遲大,處理器性能低,也沒有內存建立路由映射表,導致價格容易接受的網絡設備性能低且“笨”。所以當時用來作為網關的大多數是PC或者服務器,就算這樣很多時候服務器性能也不能滿足上千終端的網絡的應用,而且成本很高。
最后一個原因也牽涉到為什么大家都用192.168.0.1作為基本的私有網絡地址而很少用10.0.0.1——因為端口總數只有65536個。當時很少有任何設備能夠支持如此多的終端在一個子網內,而NAT之類利用端口映射地址的技術顯然不能保證服務超過65536個客戶端,所以自然沒有必要去使用10.x.x.x這個能容納16777216個終端的網段。
總結來說,就是對於當時有大規模子網的組織來說最廉價的方案反而是購買足夠多的公網IP,然后每個IP服務於少量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