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節來學習一下以太網的物理層,IEEE802.3標准就給出了以太網的物理層結構,如下圖所示紅色框內所標注的。

10BASE2: 采用細同軸電纜接口的IEEE 802.3 10Mb/s物理層規格 (參見 IEEE 802.3 Clause 10.) |
10BASE5: 采用粗同軸電纜接口的IEEE 802.3 10Mb/s物理層規格 (參見 IEEE 802.3 Clause 8.) |
10BASE-F:采用光纖電纜接口的IEEE 802.3 10Mb/s物理層規格 (參見 IEEE 802.3 Clause 15.) |
10BASE-T:采用電話雙絞線的IEEE 802.3 10Mb/s物理層規格 (參見 IEEE 802.3 Clause 14.) |
100BASE-FX: 采用兩個光纖的IEEE 802.3 100Mb/s 物理層規格 (參見 IEEE 802.3 Clauses 24 and 26.) |
100BASE-T2: 采用兩對3類線或更好的平衡線纜的IEEE 802.3 100 Mb/s 物理層規格 (參見 IEEE 802.3 Clause 32.) |
100BASE-T4: 采用四對3、4、5類線非屏蔽雙絞線的IEEE 802.3 100 Mb/s 物理層規格 (參見 IEEE 802.3 Clause 23.) |
100BASE-TX: 采用兩對5類非屏蔽雙絞線或屏蔽雙絞線的IEEE 802.3 100 Mb/s 物理層規格 (參見 IEEE 802.3 Clauses 24 and 25.) |
1000BASE-CX: 1000BASE-X 在特制的屏蔽電纜傳輸的接口規格(參見 IEEE 802.3 Clause 39.) |
1000BASE-LX: 1000BASE-X 采用單模或多模長波激光器的規格(參見 IEEE 802.3 Clause 38.) |
1000BASE-SX: 1000BASE-X 采用多模短波激光器的規格(參見 IEEE 802.3 Clause 38.) |
1000BASE-T: 采用四對五類平衡電纜的1000 Mb/s 物理層規格 (參見 IEEE 802.3 Clause 40.) |
這里提到了各種規范,其實每一種規范對應的物理層都是不一樣的。我們看一下1000BASE-X的物理層。
下面是1000BASE-T的物理層。可以看到1000BASE-T的自協商與1000BASE-X位置不一樣。




快速連接脈沖(FLP)的信息編碼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基本連接碼字(基本頁),支持基本的信息的交換。另一類是下一頁碼字,以支持附加信息頁的交換。
基本頁的信息編碼可由下圖表示。
圖 1-1 基本頁的信息編碼圖
選擇域(Selector Field)
S[0:4]用於標識自協商消息的類型。已定義的類型如下表所示,所有未列出的組合的意義均保留,保留的編碼組合目前不應在傳輸中出現。
自協商的類型含義
S4 |
S3 |
S2 |
S1 |
S0 |
Selector description |
0 |
0 |
0 |
0 |
0 |
Reserved for future Auto-Negotiation development |
0 |
0 |
0 |
0 |
1 |
IEEE Std 802.3 |
0 |
0 |
0 |
1 |
0 |
IEEE Std 802.9 ISLAN-16T |
1 |
1 |
1 |
1 |
1 |
Reseerved for future Auto-Negotiation development |
技術能力域(Technology Ability Field)
A[0:7]用於描述本端網絡接口所支持的各種工作模式。不同的選擇域類型對應不同的技術能力域定義。下面表格給出IEEE 802.3標准下定義的各種技術能力及其編碼。
自協商的技術支持域的含義。
Bit |
Technology |
Minimum cabling requirement |
A0 |
10BASE-T |
Two-pair Category 3 |
A1 |
10BASE-T FULL DUPLEX |
Two-pair Category 3 |
A2 |
100BASE-TX |
Two-pair Category 5 |
A3 |
100BASE-TX FULL DUPLEX |
Two-pair Category 5 |
A4 |
100BASE-T4 |
Four-pair Category 3 |
A[5:7] |
Reserved for furure technology |
|
- GTX_CLK——吉比特TX..信號的時鍾(125MHz)
- TXD[3..0]——被發送數據
- TX_CTL——發送控制
- RX_CLK——接收時鍾頻率(從收到的數據中提取,因此與GTXCLK無關聯)
- RXD[3..0]——接收數據
- RX_CTL——接收控制
- COL——沖突檢測(僅用於半雙工狀態)
- CRS——載波監聽
- MDC——配置接口時鍾
- MDIO——配置接口I/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