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核心銀行系統 之四 核心系統的落地過程-“換心之旅”


核心系統的落地過程-“換心之旅” 

我的習慣是,不但要知道“怎么做”,還要探究“為什么這么做”。

其實在寫這章之前需要補充一些銀行管理的知識。推薦可以讀一讀《商業銀行管理》一書。

 

從第一章核心系統的發展歷史可以看出,現在銀行的核心系統都是經歷幾代的“換心之旅”才成為現存的模樣的。

所以,換心到底和什么有關聯,怎么換就值得研究。

在中國加入WTO后,銀行的管理模式和戰略都發生了變化,面對業務轉型對核心系統提出了更多元化的要求。不但要從面向賬戶為主的傳統記賬型核心變成面向客戶為中心的賬戶管理模式,還要應對銀行作為企業進行經營管理的內部需要,承擔最重要的核算功能。

核心銀行系統是銀行對外提供金融服務的平台,也是銀行內部賬務處理的 中心。在銀行的整體業務系統架構中,核心銀行系統處在中央樞紐的關鍵位置。核心銀行系統的重要性決定了其生命周期通常在5-10年以上,也就是說, 核心銀行系統的選擇會影響銀行未來5-10年的業務發展。因此,在銀行准備更換核心銀行系統之前,必須從銀行長遠戰略的角度,對更換核心系統所需達到的目標、核心系統更換與銀行整體業務戰略和IT規划之間的關系等方面進行認真和細致的研究。

在調查研究中,發現不同銀行的換心實施方式不同,最終的目標也不同。

作為TOGAF的持證人,用EA(企業架構)的角度去看待換心這個重大的變革是再合適不過的了。期間還找到一篇討論

“基於企業架構的新一代核心銀行系統建設研究”的論文。之前聽說建行使用TOGAF實施過換心,論文中的銀行J難道是建設銀行?(笑抽)

 

找到了民生銀行當年的資料做參考,換心的實施過程大體是這樣:

 

首先,是銀行的戰略目標:

目標的運營模式:未來銀行的業務基礎

目標的組織架構:業務將如何被組織

目標的業務與技術需求:產品、服務的技術需求

 

一、運營模式:

例如:

平衡的業務組合,對公和零售業務(包括:互聯網),以分散經濟周期對收入帶來的影響

協同營銷與交叉銷售,每個客戶賬戶有多個產品類別在其中

開放的業務平台,除了銀行本身的傳統存、貸業務,還支持第三方產品,中間業務、人民幣業務、外匯業務

差異化與客戶集中,針對細分市場對客戶進行差異化服務(例如,大數據營銷、智能投顧等)

整合渠道營銷與管理,網銀、電子銀行、手機銀行、電話銀行、網點等,各個渠道對客戶整合划一

 

現狀與差距分析:

例如:

與業務戰略的一致性:

一些銀行正在業務轉型,對公為主轉型平衡業務組合

客戶信息分散無法集中分析:

各產品、業務線、產品組合盈利分析能力不足

各組織單元間的協調:

總行、分、支行等,系統外掛、應用不一致,支撐組織結構能力不足

流程效率:

櫃面處理流程繁瑣、效率低,無法滿足客戶需求

風險管理:

反欺詐、反洗錢、大數據風控等不夠成熟

二、組織結構滿足業務戰略目標的需要,戰略選擇的不同,直接影響組織結構、業務管理流程的不同,從而對核心系統的要求不同

例如:產品管理

三、總體的改造計划

對核心模塊的改造實施影響評估,優先度矩陣,在TOGAF的課程里學過,但是很多架構師建議優先實施右下角的區域(捂臉)

核心業務系統

產品結構

附:當時民生銀行的系統架構(改造前)

接下來就是確定需求和組織實施,挑選供應商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