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看懂互聯網公司職位架構
那么,今天我就簡單說說各項職能下,各個職位可能重點落在哪些事務上。
1產品助理
「產品助理」是一個在大公司里才會出現的崗位。這個職位設立的初衷,是解放產品經理,讓產品經理從繁雜的會議、扯皮、文檔寫作中解放出來,專心做需求分析和產品設計。
2產品經理
「產品經理」的具體職能是落在對用戶需求的深刻理解上的,並且通過邏輯思維和體驗優化來讓客戶的需求得到滿足。
顯然不是隨便一個什么人就可以去做「產品經理」
他需要對用戶理解,對生活了解
是需要閱歷和沉淀的職位
而產品經理這個角色
在大公司和小公司的職責是完全不同的
因為大公司會多出很多事務性的工作
所以這些事務性的工作就會交由「產品助理」來完成
有一些產品助理,是可以隨着時間的推移去升級的
如果你是應屆畢業生,希望做產品工作,那么可以考慮一下從大公司的「產品助理」做起。當然,如果你天賦異稟,我覺得直接做「產品經理」也挺好。只是這種天賦異稟的人,畢竟少。
3設計師
隨着互聯網的發達,對職位的職能有了非常細致的重新分配。於是有了各種「設計師」,UI、UE、交互、動畫……對於「設計師」這樣的職位,大家在投遞之前,需要看清楚業務職責。
很多人對運營和營銷的概念有些混淆,那到底他們的區別在哪里呢?
從A點到B點,這段路程。
運營就是負責好車的維修,司機的安全,各個人員的調配,規划好時間跟最短的行程;
營銷就是負責好外部的品牌形象,以推廣為主,分析好路線的短的同時要注意路上的人量還有是否適合等等.下面就比較系統的解釋運營跟營銷的區別。
運營崗位通常共性的要求有:
頭腦靈活,有創意。能夠創造出精品內容,或者設計出有意思的活動。
對數據非常敏感。能夠發現數據波動,並找出數據波動的原因,從運營端進行各種調整與優化。
較強的溝通能力。能夠通過溝通去推進並解決問題。
執行力。說到、做到、做好。
1架構師
通常需要多年的經驗,能夠設計系統架構,並保證架構的穩定性、可擴展性、性能等多項指標的可用性與優越性。一般的畢業生是不可能拿到這個職位的Offer的,多年經驗的開發工程師也未必能夠拿到這個職位。
2前端工程師
直接面向用戶編程,是最接近用戶的編程者,負責親手把產品交給用戶。某種程度上兼具產品和用戶體驗設計的部分職責,最后把關產品的設計。
3開發工程師
實現功能開發,讓功能可用、易用,「碼農」是最直接的描述,寫代碼的牛人或者普通人,偏向於后端。
4測試工程師
在規模中等及以上的公司里,會有專門的測試工程師,他們就是專門從事開發完成后的測試工作,找出Bug,寫出報告,負責回歸,確保上線前產品沒有影響使用的重大Bug,甚至零Bug狀態上線。
5運維工程師
保持系統的正常運行,保持用戶數據的安全性。
1渠道
主要是維系各類渠道,確保能夠拿到渠道資源。
2推廣
這個詞兒比較寬泛,看公司如何定位「推廣」的職責與范圍,如果是App,那么渠道和推廣可能是同一個職能,甚至合並起來的職位;如果是PC端,那么推廣可能還需要考量廣告投放、ROI等相關事項。
3商務合作
主要是去找尋外部可以合作的商戶和資源,達成合作,可能涉及聯合活動之類的業務。
注:轉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f073190102w0z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