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設棧的順序存儲空間為 S(1:m),初始狀態為top=0。現經過一系列正常的入棧與退棧操作后,top=m+1,則棧中的元素個數為( )。
A)不可能
B)m+1
C)0
D)m
A【解析】棧是一種特殊的線性表,它所有的插入與刪除都限定在表的同一端進行。入棧運算即在棧頂位置插入一個新元素,退棧運算即取出棧頂元素賦予指定變量。棧為空時,棧頂指針top=0,經過入棧和退棧運算,指針始終指向棧頂元素,棧滿時,top=m。初始狀態為top=m+1是不可能的。故本題答案為A選項。
2.下列排序法中,最壞情況下時間復雜度最小的是( )。
A)堆排序
B)快速排序
C)希爾排序
D)冒泡排序
A【解析】堆排序最壞情況時間下的時間復雜度為O(nlog2n);希爾排序最壞情況時間下的時間復雜度為O(n1.5);快速排序、冒泡排序最壞情況時間下的時間復雜度為O(n2)。故本題答案為A選項。
3.某二叉樹的前序遍歷序列與中序遍歷序列相同,均為 ABCDEF ,則按層次輸出(同一層從左到右)的序列為( )。
A)ABCDEF
B)BCDEFA
C)FEDCBA
D)DEFABC
A【解析】二叉樹遍歷可以分為3種:前序遍歷(訪問根結點在訪問左子樹和訪問右子樹之前)、中序遍歷(訪問根結點在訪問左子樹和訪問右子樹兩者之間)、后序遍歷(訪問根結點在訪問左子樹和訪問右子樹之后)。二叉樹的中序遍歷序列和前序遍歷序列均為ABCDEF,可知該樹只有右子樹結點,沒有左子樹結點,A為根結點。中序遍歷序列與前序遍歷序列相同說明該樹只有右子樹沒有左子樹,因此該樹有6層,從頂向下從左向右依次為ABCDEF。故本題答案為A選項。
4.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A)對數據進行壓縮存儲會降低算法的空間復雜度
B)算法的優化主要通過程序的編制技巧來實現
C)算法的復雜度與問題的規模無關
D)數值型算法只需考慮計算結果的可靠性
A【解析】算法的空間復雜度指執行這個算法所需要的內存空間。在許多實際問題中,為了減少算法所占的存儲空間,通常采用壓縮存儲技術,以便盡量減少不必要的額外空間。由於在編程時要受到計算機系統運行環境的限制,因此,程序的編制通常不可能優於算法的設計。算法執行時所需要的計算機資源越多算法復雜度越高,因此算法的復雜度和問題規模成正比。算法設計時要考慮算法的復雜度,問題規模越大越是如此。故本題答案為A選項。
5.軟件需求規格說明的內容應包括( )。
A)軟件的主要功能
B)算法詳細設計
C)E-R模型
D)軟件總體結構
A【解析】軟件需求規格說明應重點描述軟件的目標,軟件的功能需求、性能需求、外部接口、屬性及約束條件等。功能需求是軟件需求規格說明,給出軟件要執行什么功能的詳盡描述。性能需求是指定量的描述軟件系統應滿足的具體性能需求,即各種軟件功能的速度、響應時間、恢復時間。外部接口指軟件如何與人、系統的硬件及其他硬件和其他軟件進行交互。屬性是指與軟件有關的質量屬性,如正確性、可用性、可靠性、安全性、可維護性等。約束條件包括影響軟件實現的各種設計約束,如使用的標准、編程語言、數據庫完整性方針、資源限制、運行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故本題答案為A選項。
6.某系統結構圖如下圖所示(圖中n≥5)
該系統結構圖的寬度是( )。
A)n
B)3
C)2
D)1
A【解析】系統結構圖的寬度指整體控制跨度(橫向最大模塊數)的表示。本題中,模塊數最多的是第2層,即“功能1”到“功能n”的模塊個數就是寬度,有n個。故本題答案為A選項。
7.軟件是( )。
A)程序、數據和文檔的集合
B)計算機系統
C)程序
D)程序和數據
A【解析】計算機軟件是計算機系統中與硬件相互依存的另一部分,是包括程序、數據及相關文檔的完整集合。故本題答案為A選項。
8.關系數據庫規范化的目的是為了解決關系數據庫中的( )。
A)插入、刪除異常及數據冗余問題
B)查詢速度低的問題
C)數據操作復雜的問題
D)數據安全性和完整性保障的問題
A【解析】關系數據庫進行規范化的目地:使結構更合理,消除存儲異常,使數據冗余盡量小,便於插入、刪除和更新。關系模式進行規范化的原則:遵從概念單一化“一事一地”原則,即一個關系模式描述一個實體或實體間的一種聯系。規范的實質就是概念的單一化。 關系模式進行規范化的方法:將關系模式投影分解成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關系模式。故本題答案為A選項。
9.按照傳統的數據模型分類,數據庫系統可分為( )。
A)層次、網狀和關系
B)大型、中型和小型
C)西文、中文和兼容
D)數據、圖形和多媒體
A【解析】數據模型(邏輯數據模型)是面向數據庫系統的模型,着重於在數據庫系統一級的實現。較為成熟並先后被人們大量使用的數據模型有層次模型、網狀模型、關系模型和面向對象模型。故本題答案為A選項。
10.現有表示患者和醫療的關系如下:P(P#,Pn,Pg,By),其中P#為患者編號,Pn為患者姓名,Pg為性別,By為出生日期, Tr(P#,D#,Date,Rt),其中D#為醫生編號,Date為就診日期,Rt為診斷結果。檢索在1號醫生處就診的男性病人姓名的表達式是( )。
A)
B)
C)
D)
A【解析】π表示投影運算,針對屬性;σ表示選擇運算,針對元組;∞表示自然連接。首先在Tr表中選擇D#為1的記錄σD#=1(Tr),並找出這些記錄中患者的編號πP#(σD#=1 (Tr));,再在P表中找到性別為男性的記錄σPg =’男’(P);將兩次檢索結果進行自然連接生成中間表πP#(σD#=1 (Tr))∞σPg =’男’(P),最后在中間表中檢索患者的姓名πPn(πP#(σD#=1 (Tr))∞σPg =’男’(P) )。故本題答案為A選項。
(11)下面不合法的常量數據是()。
A).023E-5
B)0x3f7b8a90
C)'\0x6d'
D)'\0123321'
答案:D
【解析】選項A是實型常量的指數表示形式,表示0.023*10-5,正確;選項B是十六進制表示的整型常量,正確;選項C是十六進制表示的轉義字符常量,正確;選項D是字符串常量,應該使用雙引號括起來,錯誤,本題答案為D。
(12)以下敘述中錯誤的是()。
A)C語言邏輯運算的結果是0和任意非0值
B)C語言中任意合法的表達式都可以作為邏輯運算的對象
C)C語言關系運算的值只有0和1兩種可能
D)C語言中用0表示邏輯“假”,非零表示邏輯“真”
答案:A
【解析】由關系運算符構成的表達式,稱為關系表達式,關系運算的值為“邏輯值”,只有整數0或整數1,選項C正確;由邏輯運算符和運算對象組成的表達式稱為邏輯表達式,邏輯運算的對象可以是C語言中任意合法的表達式,邏輯表達式的運算結果或者為1(“真”),或者為0(“假”),選項A錯誤,選項B正確;邏輯值只有兩個,分別用“真”和“假”來表示,C語言中用非0表示“真”,用0表示“假”,選項D正確,本題答案為A。
(13)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C語言中的常量是指在程序運行過程中經常被改變數據類型的量
B)C語言中的常量是指在程序運行過程中經常被改變值的量
C)C語言中的常量是指在程序運行過程中經常被用到的變量
D)C語言中的常量是指在程序運行過程中其值不能被改變的量
答案:D
【解析】C語言中的常量是指在程序運行過程中其值不能被改變的量,所以本題答案是D。
(14)C語言常量的類型從字面形式上可區分,以下判斷中正確的是()。
A)2E3 --- 整型
B)2.0E3 --- 實型
C)'\025'--- 字符串
D)"a" --- 字符型
答案:B
【解析】2E3是實型常量的指數形式,選項A錯誤;2.0E3是實型常量的指數形式,選項B正確;’\025’是八進制表示的轉義字符,選項C錯誤;“a”是雙引號括起來的字符串常量,選項D錯誤;本題答案為B。
(15)以下各選項中的代碼段執行后,變量y的值不為1的是
A)int x=5,y=0; if(5) y=1;
B)int x=5,y=0; if(x) y=1;
C)int x=10,y=0; if(x=y) y=1;
D)int x=5,y=10; if(x=y) y=1;
答案:C
【解析】選項A的if條件表達式5的值為真,執行y=1,y的值為1;選項B的if條件表達式x的值為5,也是真,執行y=1,y的值為1;選項C的if條件表達式x=y是賦值語句,將y的值0賦給x,表達式的值為0,if語句不執行,y值為0;選項D的if條件表達式x=y是賦值語句,將y的值10賦給x,表達式的值為10,執行y=1,y的值為1,本題答案為C。
(16) 若要利用if-else語句判斷year是否閏年,是閏年則返回1,不是閏年則返回0。以下選項中不能完成正確判斷的程序段是()。
A)if(year%400==0) return 1; else if(year%100!=0) if(year%4==0) return 1; else return 0; B)if(year%400!=0) if(year%100==0) return 0; else if(year%4==0) return 1; else return 0; else return 1; C)if(year%100==0) if(year%400==0) return 1; else return 0; else if(year%4==0) return 1; else return 0; D)if(year%4!=0) return 0; else if(year%400==0) return 1; else if(year%100==0) return 0; else return 1;
答案:A
【解析】判斷year是閏年,需要滿足兩個條件之一:(1)year可以被4整除且year不能被100整除,(2)year可以被400整除;選項A沒有考慮year能被100整除不是閏年的情況,錯誤;B、C、D都是正確的;本題答案為A。
17)有如下程序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ring.h> main() { char a[6] = "0123", *b = "++"; printf("%d,%d", strlen(a), sizeof(b)); }
程序運行后的輸出結果是()。
A)4,2
B)4,4
C)6,2
D)5,4
答案:B
【解析】strlen()函數計算參數指向的字符串長度,題意中字符數組a有6個字節的存儲空間,但是只存儲了4個字符,所以strlen()結果為4,選項C、D錯誤;sizeof()運算符是計算類型所占用的長度,題意中b是一個指針變量,指針在內存中占4個字節,所以sizeof結果為4,選項A錯誤;本題答案為B。
(18)有以下程序
#include <stdio.h> void main() { double x=3.14159; printf("%f\n", (int)(x*1000+0.5)/(double)1000); }
程序運行后的輸出結果是()。
A)3.142000
B)3.141000
C)3.143000
D)3.140000
答案:A
【解析】根據算術表達式和運算符的優先級與結合性,對於題意表達式:int(x*1000 + 0.5)/(double)1000,首先計算x*1000,由於x是double類型,1000是整型,所以x*1000的結果默認是double類型:3141.59;再執行int的強制轉換,結果為3142;分母(double)1000強制轉換為double類型,此時3142/(double)1000中,3142需要轉換成double類型,然后除以1000,結果為3.142000,保留小數點后6位,本題答案為A。
(19) 有以下程序
#include <stdio.h> void main() { char *s = "\ta\018bc"; for (; *s != '\0'; s++) printf("*"); printf("\n"); }
程序運行后的輸出結果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main()函數定義一個字符指針s,指向字符串”\ta\018bc”,for循環遍歷s指向的字符串中的字符,然后輸出“*”,所以題意可以理解為:s指向的字符串中有多少個字符,就輸出多少個“*”;s指向的字符串中字符分別是:’\t’(轉義字符)、’a’、’\01’(轉義字符)、’8’、’b’、’c’,總共6個,其中由於8不屬於八進制中的數字,所以’\018’不是一個轉義字符,而’\01’是轉義字符,本題答案為A。本題答案為B。
(20)以下有關全局變量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全局變量沒被引用時,不占用內存空間
B)所有在函數體外定義的變量都是全局變量
C)全局變量可以和局部變量同名稱
D)全局變量的生命周期一直持續到程序結束
答案:A
【解析】全局變量在程序運行時就分配了存儲空間,直到程序結束,它的生命周期是整個程序的運行期,選項A錯誤、D正確;在函數體外定義的變量都屬於全局變量,選項B正確;全局變量可以和局部變量同名,在局部作用域局部變量會屏蔽同名的全局變量,除非顯示的引用全局變量,選項C正確;本題答案為A。
(21)有如下程序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ring.h> main() { printf("%d\n", strlen("0\n011\0")); }
程序運行后的輸出結果是()。
A)5
B)6
C)8
D)9
答案:A
【解析】strlen()函數是求字符串長度的庫函數,它在遍歷字符串過程中遇到字符串結束符‘\0’時,計算結束,計算結果不包括‘\0’,所以題意中字符串“0\n011\0”長度為5,各個字符分別是:‘0’、‘\n’、‘0’、‘1’、‘1’,本題答案為A。
(22)若有定義: char s1[100 ]="name", s2[ 50]="address", s3[80]="person";,要將它們連接成新串:"personnameaddress",正確的函數調用語句是()。
A)strcat(strcat(s1,s2),s3);
B)strcat(s3,strcat(s1,s2));
C)strcat(s3,strcat(s2,s1));
D)strcat(strcat(s2,s1),s3);
答案:B
【解析】strcat()函數是字符串連接函數,調用形式為:strcat(s1, s2);表示將s2指向的字符串的內容復制到s1指向的存儲空間中,返回s1的地址;由題意可知新串首地址為s3,所以s3應該是第一參數,選項A、D錯誤;同理,新串中除了s3字符串,剩下的字符串為:”nameaddress”,即首地址為s1,所以調用strcat()函數,s1是第一參數,所以正確的函數調用語句為:strcat(s3, strcat(s1, s2));本題答案為B。
(23) 有以下程序
#include <stdio.h> #define SWAT(t,a,b) t=a; a=b; b=t; main() { int x=6,y=4,z=3,s=0; if(x<y) SWAT(s,x,y); if(x<z) SWAT(s,x,z); if(y<z) SWAT(s,y,z); printf("%d,%d,%d\n", x,y,z); }
執行后的輸出結果是
A)6,4,3
B)3,4,6
C)0,3,4
D)3,0,0
答案:D
【解析】程序定義一個宏,#define SWAT(t,a,b) t=a;a=b;b=t;所以程序中,三個if語句經過宏替換后如下:
if (x < y) s=x; x = y; y = s;
if (x < z) s = x; x = z; z = s;
if (y < z) s = y; y = z; z = s;
x初值6,y初值4,z初值為3,s初值為0,所以:
第1個if語句,x<y(6<4)為假,執行x=y;y=s;此時x的值為4,y的值為0;
第2個if語句,x<z(4<3)為假,執行x=z;z=s;此時x的值為3,z的值為0;
第3個if語句,y<z(0<0)為假,執行y=z;z=s;此時y的值為0,z的值為0;最終x、y、z的值為3、0、0;本題答案為D。
(24)若有定義:char ch; int a; double d;, 當輸入為12345 678910.36時,以下選項中能給各個變量正確輸入數據的是()。
A)scanf("%d%c%lf",&a,&ch,&d);
B)scanf("%5d%2c%7.2lf",&a,&ch,&d);
C)scanf("%d%c%lf",a,ch,d);
D)scanf("5d%2c%7.2lf%",&a,&ch,&d);
答案:A
【解析】scanf()函數是標准輸入函數,其中雙引號之間的內容是格式控制串,后面是輸入參數列表。其中輸入參數列表中各項都必須是變量地址,所以選項C錯誤;在scanf()函數的格式字符前,可以加入一個正整數指定輸入數據所占的寬度,但不可以對實數指定小數位的寬度,所以選項B、D錯誤;選項A是正確的,按照A的輸入格式,12345賦值給a,空格賦值給ch,678910.36賦值給d;本題答案為A
(25) 有如下程序
#include <stdio.h> main() { char a, b; int i; a = '3'; b = 'A'; for (i=0; i<6; i++) { if (i % 2) putchar(a + i); else putchar(b + i); } }
程序運行后的輸出結果是()。
A)AB56EF
B)A4C6E8
C)B4D6F8
D)A5C7E9
答案:B
【解析】程序首先賦值a為字符’3’,賦值b為字符’A’,循環變量i的初值為0,每次循環后自增1,最大值為5,if條件判斷i的值,當i的值為偶數時,將b與i的和當做字符輸出;當i的值為奇數時,將a與i的和當做字符輸出;所以i為0時,輸出b+0即A;i為1時,輸出a+1即‘4’;i為2時,輸出b+2即C;i為3時輸出a+3即‘6’……,綜上,程序運行結果為:A4C6E8,本題答案為B
(26)有以下程序
#include <stdio.h> void fun(double x, double *y, double *z) { *y = *y-1.0; *z = *z+x; } main() { double a=2.5, b=9.0, *pa, *pb; pa=&a; pb=&b; fun(b-a,pa,pb); printf("%f\n",a); }
程序運行后的輸出結果是
A)8.000000
B)9.000000
C)1.500000
D)10.500000
答案:C
【解析】main()函數定義兩個double類型的變量a、b,分別賦初值為:2.5、9.0,另外定義兩個double類型的指針變量pa、pb,其中pa指向a,pb指向b;然后將b-a、pa、pb傳給函數fun,此時x的值為7.5,y指向a,z指向b;所以:
*y=*y-1.0,是將變量a的值減去1.0賦給a,a的值為1.5;
*z=*z+x,是將變量b的值加上7.5賦給b,b的值為16.5;
fun()函數執行完畢后,輸出a的值為1.5;本題答案為C。
(27)有下列程序
#include <stdio.h> void fun(int a[ ], int n, int flag) { int i=0,j, t; for (i=0; i<n-1; i++) for (j=i+1; j<n; j++) if (flag ? (a[i] < a[j]) : (a[i] > a[j])) { t = a[i]; a[i] = a[j]; a[j] = t;} } main( ) { int c[10]={7,9,10,8,3,5,1,6,2,4},i; fun(c, 10, 1); fun(c, 5, 0); for (i=0;i<10; i++) printf("%d,", c[i]); }
程序執行后的輸出結果是()。
A)5,4,3,2,1,6,7,8,9,10,
B)6,7,8,9,10,5,4,3,2,1,
C)6,7,8,9,10,1,2,3,4,5,
D)10,9,8,7,6,1,2,3,4,5,
答案:B
【解析】題意中,fun()函數接收數組a,數組元素個數n以及整型變量flag,然后通過for循環遍歷數組a的n個元素,若flag為1,則將數組元素降序排列,若flag為0,則將數組元素升序排列。main()函數定義整型數組c,它包含10個元素,首先將數組c、元素個數10和1傳給fun()函數,將c中10個元素逆序排列,結果為:10,9,8,7,6,5,4,3,2,1;然后再次調用fun()函數,將數組c,元素個數5和0傳給fun()函數,將c中前5個元素升序排列,結果為:6,7,8,9,10,5,4,3,2,1,本題答案為B。
(28) 有如下程序
#include <stdio.h> void get_put() { char ch; ch = getchar(); if (ch != '\n') get_put(); putchar(ch); } main() { get_put(); }
程序運行時,輸入AB12<回車>,則輸出結果是()。
A)2100
B)21BA
C)DCBA
D)21AB
答案:B
【解析】main()函數調用get_put()函數,get_put()是遞歸函數,每次使用getchar()讀入一個字符存放到ch中,若ch不是字符’\n’,遞歸調用自身,然后調用putchar()函數輸出該字符。當輸入AB12\n(<回車>)時,直到讀入的字符是’\n’,輸出回車符,然后回到上一層遞歸,逆序輸出各個字符,輸出結果為:<回車>21BA,所以本題答案為B。
(29) 有以下程序
#include <stdio.h> void swap(int *a, int *b) { int t, *tp; t = *a; *a = *b; *b = t; tp = a; a = b; b = tp; printf("%d,%d,", *a,*b); } main( ) { int i=3, j=7, *p=&i, *q=&j; swap(p, q); printf("%d,%d,%d,%d", i, j, *p, *q); }
程序執行后的輸出結果是
A)3,7,3,7,3,7
B)7,3,7,3,7,3
C)3,7,3,7,7,3
D)3,7,7,3,7,3
答案:D
【解析】main()函數中,首先定義兩個整型變量i和j,初值為3和7,並將i的地址賦給p,j的地址賦給q,傳給swap()函數,swap()函數接收兩個整型指針變量a,b,然后使用整型變量t交換a、b所指向的值並輸出,通過指針變量,這次交換改變了實參i、j的值,使得i=7,j=3;指針變量tp交換a和b的值,由於a、b的值是p,q值的拷貝,所以這次交換只改變了形參a,b的值,對實參p,q的值沒有改變,所以此時a指向j,b指向i,函數最后輸出*a和*b,所以輸出3,7;由於swap()函數改變了p和q指向的值,但未改變p,q的值,所以main()函數輸出i的值為7,j的值為3,*p的值為i,*q的值為j,所以程序輸出:3,7,7,3,7,3,本題答案為D。
(30) 有如下程序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ring.h> main() { char a[] = "THIS\0", *b = "OK\0\0"; printf("%d,%d,%d,%d", strlen(a), sizeof(a), strlen(b), sizeof(b)); }
程序運行后的輸出結果是()。
A)4,6,2,4
B)4,4,4,1
C)6,5,2,1
D)6,4,2,4
答案:A
【解析】strlen()函數求得參數中字符串的長度(不包括字符串結束符’\0’);sizeof()運算符,求得參數這種類型所占存儲空間的長度;題意中a是數組名,由於定義時省略維數大小,所以數組大小是初始化的字符個數,所以a的數組大小為6,綜上:strlen(a)只計算字符’T’、’H’、’I’、’S’,結果為4;sizeof(a)是求得數組a的大小,結果為6;另外指針b指向一個字符串’OK\0\0’,所以strlen(b)只計算字符’O’、’K’,結果為2,sizeof(b)求得指針占用存儲空間的大小,結果為4,本題答案為A。
(31)以下選項中,能夠正確利用隨機函數rand(),產生一個英文字母的表達式是()。
A)rand()%2==0 ? rand()%'A' : rand()%'a'
B)rand()%26+'A'|| rand()%26+'a'
C)rand()%26+'A' && rand()%26+'a'
D)rand()%2==0 ? rand()%26+'A': rand()%26+'a'
答案:D
【解析】rand()函數是產生隨機數的函數,它可以生成0~RAND_MAX之間的一個隨機數,其中RAND_MAX是stdlib.h中定義的一個整數。通常如果我們需要隨機0~N-1之間的一個隨機數,需要使用rand()的結果對N求模即可。選項A中,rand()%2只有兩個值0或1,所以當rand()%2的結果為0時,整個表達式的值是rand()%'A',這里'A'要轉換成ASCII碼值65,所以結果為0~64之間的一個隨機數,當rand()%2的結果為1時,整個表達式的值是rand()%'a','a'的ASCII碼值為97,所以結果是0~96之間的一個隨機數,可見選項A錯誤;邏輯或運算符||或邏輯與運算符&&的結果都只能是0或非0,所以選項B、C也是錯誤的;選項D中,如果rand()%2的結果為0,那么整個表達式的值為rand()%26+'A',0~25之間任一個數與'A'的和都是一個大寫字母;如果rand()%2的值為1,整個表達式的值為rand()%26+'a',0~25之間任一個數與'a'的和都是一個小寫字母,所以選項D正確;本題答案為D。
(32)有下列程序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ring.h> main( ) { char v[4][10]={"efg","abcd","mnopq","hijkl"},*p[4],*t; int i,j; for (i=0; i<4; i++) p[i] = v[i]; for (i=0; i<3; i++) for (j=i+1; j<4; j++) if (strcmp(p[i], p[j]) > 0) { t = p[i]; p[i] = p[j]; p[j] = t; } for (i=0; i<4; i++) printf("%s " , p[i]); }
程序執行后的輸出結果是
A)efg abcd hijkl mnopq
B)abcd efg hijkl mnopq
C)mnopq hijkl efg abcd
D)efg abcd mnopq hijkl
答案:B
【解析】main()函數中定義一個二維數組v,另外還定義一個指針數組p,通過for循環,將v的各個行(字符串的首地址)賦給p的對應下標的元素,然后通過嵌套的for循環,為該二維數組中存放的各個字符串進行排序,stcmp函數返回值大於0時(p[i]>p[j])交換兩個字符串,所以每一輪內嵌的for循環,都將下標為i的字符串放在最終的排序位置上,即排序規則是按字符串升序排列,字符串排序時,是將兩個字符串自左向右逐個字符比較(按字符的ASCII碼大小),直到出現不同的字符或遇到’\0’為止,排序后,再將v中各個排序后的字符串輸出;所以程序運行結果為:abcd efg hijkl mnopq,本題答案為B
(33) 有以下程序
#include <stdio.h> int *f(int *s) { s+=2; s[1] +=6; *s=7; return s; } main( ) { int a[5]={1,2,3,4,5}, *p=a; p= f(p); printf("%d,%d,%d,%d", a[0], a[1], *p,p[1]); }
程序執行后的輸出結果是()。
A)1,2,7,10
B)7,8,7,8
C)1,2,1,2
D)7,10,7,10
答案:A
【解析】f()函數接收一個數組a的首地址s,然后將s指針向后移動兩個單位,此時s指向數組a的第3個元素,即3,然后將s的后一個元素累加6,s指向的元素賦值為7,並返回s指針賦給實參p,所以f()函數調用后,a數組中的元素分別為:1,2,7,10,5。執行p=f(p)后,p指向第3個元素,所以輸出a[0]為1,a[1]為2,*p為7,p[1]為10,本題答案為A。
(34) 如圖所示:帶有頭結點的單向鏈表head,其三個數據結點A、B、C 的連接關系見圖。
結點類型的定義為:
struct link
{
double dt;
struct link *next;
};
若指針p指向A結點,在不改變p指向的前提下,以下選項中不能訪問C結點數據成員dt的表達式是
A)*(*p).next->next->dt
B)p->next-> next->dt
C)(*(*(*p).next).next).dt
D)(*(p->next-> next)).dt
答案:A
【解析】link結構體中的next是鏈表中下一個結點的地址,由於p當前指向A,所以p->next是B的地址,p->next->next是C的地址,訪問C的結點數據成員dt可以使用C的地址訪問,即:p->next->next->dt,選項B正確;p是A的地址,所以*p是結點A,(*p).next是B的地址,由於成員運算符.的優先級高於解引用運算符*,所以*(*p).next是結點B,(*(*p).next).next是C的地址,*(*(*p).next).next是結點C,引用C的dt成員:(*(*(*p).next).next).dt ,選項C正確;同理,也可以既使用指針運算符,也使用解引用運算符來訪問C的結點數據成員dt,即(*(p->next-> next)).dt,選項D正確;選項A中,*p表示A結點,(*p).next表示結點B的地址,由於->運算符的優先級高於*運算符,所以先執行->,即表達式(*p).next->next->dt引用了C結點的數據成員dt,然后再執行解引用運算*,這是錯誤的,本題答案為A。
(35)設有函數說明語句:
int fun(int,int);
以及函數指針定義語句:
int (*f)(int,int);
若要使函數指針指向函數fun的入口地址,以下選項中正確的是()。
A)f=fun( );
B)*f=fun;
C)f=fun;
D)*f=fun( );
答案:C
【解析】C語言中,函數名也是一個指針,是函數的入口地址,所以要是函數指針f指向函數fun的入口地址,直接將函數名fun賦給f即可,本題答案為C。
(36) 有下列程序
#include <stdio.h> main( ) { char v[4][10]; int i; for (i=0; i<4; i++) scanf("%s", v[i]); printf("%c,%s,%s,%c", **v, *(v+1), v[3]+3, *(v[2]+1)); }
程序執行時若輸入: welcome you to beijing<回車>,則輸出結果是()。
A)w,you,jing,o
B)welcome,you,jing,to
C)w,you,eeijing,u
D)w,xelcome,eeijing,u
答案:A
【解析】題意中,定義一個二維字符數組v,然后通過for循環,輸入4個字符串welcome、you、to、beijing,分別存放在v的四個元素中;所以v表示存放四個字符串的二維數組;**v表示第一個字符串的第一個字符w;*(v+1)指向第二個字符串you;v[3]+3指向第四個字符串第三個字符開始后的整個字符串jing;*(v[2]+1)表示第三個字符串的第二個字符o,本題答案為A。
(37)以下針對相應語句的注釋中,說法錯誤的是()。
A)int *pt[2]; /* pt是一個指針數組名 */
B)int (*pt)[2]; /* pt是一維數組名 */
C)int (*pt)( ); /* pt是指向函數的指針 */
D)int *pt( ); /* pt是一個函數名 */
答案:B
【解析】選項A定義一個數組pt,它包含兩個整型指針的元素,所以pt是一個指針數組名,正確;選項B定義了一個數組指針pt,pt指向一個數組,該數組包含兩個整型元素,錯誤;選項C定義了一個函數,pt是函數指針,指向這個函數,其中該函數沒有參數,返回類型為整型,正確;選項D定義一個函數,函數名pt,函數返回整型指針類型,正確;本題答案為B。
(38)若有定義
typedef int *(*T[10])[10];
T b;
則以下選項中所定義的a與上述定義中的b,其類型完全相同的是()。
A)int *(*a[10][10]);
B)int **a[10][10];
C)int *(a[10])[10];
D)int *(*a[10])[10];
答案:D
【解析】typedef int *(*T[10])[10]使用typedef定義一種新類型名T,T的類型是二維數組指針,指向10個元素的數組,其中數組元素類型為int *[10],即數組的每個元素又是包含10個元素的數組,數組的元素是整型指針類型,本題答案為D。
(39) 有以下程序
#include <stdio.h> main( ) { int x=3,y=5, z1,z2; z1=x^y; z2=x+y; printf("%d,%d\n", z1, z2); }
程序執行后的輸出結果是()。
A)9,8
B)8,8
C)35,8
D)6,8
答案:D
【解析】“^”是異或運算符,兩個運算數的二進制位逐位進行異或運算,當相應位的數值相同時,結果為0,當相應位的數值不同時,結果為1;題意中,x=3,二進制位00000011,y=5,二進制為00000101,異或運算后二進制數:00000110,所以z1的結果為6;z2=x+y,結果為8;本題答案為D。
(40) 有以下程序
#include<stdio.h> typedef struct book { char name[50]; double price; } BOOK; void fun(BOOK*pd,int num,int size); void main() { BOOK data[10]={"photoshop",26.8,"計算機原理",15.00,"數據結構",35.6}; int n=3,m=10; fun(data,n,m); printf("%s , %s\n",data[8].name,data[9].name); } void fun(BOOK*pd,int num,int size) { int i,j,t; double mx,mn; mx=mn=pd[0].price; j=t=0; for(i=1;i<num;i++) { if(pd[i].price>mx) { mx=pd[i].price;j=i; } if(pd[i].price<mn) { mn=pd[i].price;t=i; } } pd[size-2]=pd[j]; pd[size-1]=pd[t]; }
程序的運行結果是()。
A)數據結構 , 計算機原理
B)計算機原理 , 數據結構
C)Photoshop , 計算機原理
D)數據結構 , Photoshop
答案:A
【解析】程序首先使用typedef定義一種新的類型名BOOK,它包含兩個數據成員:字符數組name,double類型變量price;main()函數使用BOOK定義結構體數組data,它包含10個BOOK類型的結構體元素,並完成初始化,其中前3個元素使用確定的值初始化,后7個元素系統默認值初始化;函數fun()通過for循環遍歷結構體數組pd的前num個元素,從而找出前num個元素中price成員最大的元素下標存放到j,找出前num個元素中price成員最小的元素下標存放到t,然后將下標為j的元素賦給下標為size-2的位置,將下標為t的元素賦給下標為size-1的位置;由於main()函數中調用fun(data, n, m),n值為3,m值為10,所以fun()函數將data中下標為8的元素賦值為前3個元素中price值最大的元素,將data中下標為9的元素賦值為前3個元素中price值最小的元素,調用結束后,輸出下標為8和9的元素的成員name,根據初值可知price最大的元素的name成員為“數據結構”,price最小的元素的name成員為“計算機原理”,所以程序輸出:數據結構,計算機原理,本題答案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