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爾類型其實可以算是一種特殊的數字,下面是 help() 函數得到的幫助信息:

首先,請注意這一行:
其父類為 int 而且其內置方法也是一模一樣,也就是說布爾類型也是可以和整型一樣進行各種運算的,但一般沒有人那么做。
布爾類型只有兩個值: True 和 False ,或者說只返回兩個值。
注意:python是嚴格區分大小寫的,別寫錯了。
一般布爾值是用於流程控制的,下面我們來講講python中的流程控制是怎么樣的。
但是,在這之前,我們要先了解python的縮進和編程風格。
首先,python代碼的執行是從上往下逐一解釋的,而如果大家開頭都是對齊的話:
大家都是同級的,就會逐條執行,這個例子還說明了什么叫逐條執行,當我執行的 print d 時,d的賦值操作卻在后面,所以進行打印操作的時候,沒找到這個變量的值,所以拋出了給變量沒定義的錯誤。
而我們要進行流程控制的操作的時候,我們希望的效果是這樣的:
a = 1
if a == 1: #如果a的值等於1的話,注意賦值運算符和比較運算符號的差別 print a #我就打印出a的值
假設這里沒有語法問題,python從第一句開始執行,當判斷完 if 之后,又換行繼續執行。
本來我們是想讓 if 來控制 print 執行的,但 print 表示不服,大家都是同一級的,你 if 憑什么管我?
當然,這種寫法是一種語法錯誤。
所以,我們可以認為縮進是python控制優先級的,它規定了代碼間的管轄問題。(這是我自己總結的)
但是,當我們學到函數,學到類的寫法的時候,發現其也是要進行縮進的,而函數中又有一個作用域的問題(到時候詳細講),在函數作用域中又有一個現象,函數內外的變量是不能互相訪問的(當然也有強制的方法),此時有人就會搞混了,是不是我這里流程控制使用縮進分了內外分層后,內層的變量在外層也是不能訪問的?
不是,下面是實例:
a = 1 if a == 1: b = 1 else: b = 0 print b
是可以訪問的,注意作用域是函數的東西,不要混到流程控制里面起來,為了方便大家了解,我畫了下面這幅圖:
是這為了方便大家了解才畫的圖,具體python內部是不是這樣處理的我也不知道。
在縮進的時候可以使用制表符(tab鍵)和空格,官方推薦是4個空格,但這兩種縮進方式是不能混用的。
但是,如果我們使用IDE編程(部分,pycharm中是這樣)的話,當我們按下 tab 鍵的時候,IDE會輸入若干個空格(默認個數也因IDE不同而不同),也就是我們認為我們輸入的是 tab 鍵的制表符,其實輸入的是空格,這點要注意。
關於python中的編程風格可以總結為:
Python 使用硬回車來分割語句(一句一行,一行寫不下用 \ 換行),使用冒號(:)和縮進來分割代碼塊。同一層次的語句必須有相同的縮進(每一組這樣的語句稱為一個塊),而C語言風格的編程語言(Java/C#/C++)則使用分號來分割語句,花括號來分割代碼塊。
1.if 語句
python中使用 if...elif...else... 來實現條件判斷:
a = 1 if a == 1: b = 1 elif a == 2: b = 2 elif a == 3: b = 3 else: b = 0 print b
python會從上到下進行判斷,如何條件為真,即布爾值為 True ,其內層的代碼才會被執行。
這里比較運算符返回了布爾值,但是如果條件不是布爾值或者沒有返回布爾值要怎么判斷。
其實,當我們用某個作為判斷條件是,其實已經隱性地聲明要使用 bool() 函數將條件強制轉換為布爾值了。
我們可以將不是bool類型的數據強制轉換成bool值。那究竟它們之間的轉換關系是什么呢?
下面是一些關於布爾值為假的總結:
1.數字0(0.0等浮點型也是)
2.空的數據(包括空的字符串,空元祖,空列表,空字典,空集合等)
3.None(空的對象)
除了上面為假之外,其他均為真。
注意,雖說在將布爾值強行轉換成數字的時候:
True轉換成 1,但並不是說只有數字中只有 1 為真,只要不為0的數字都是真。
講完布爾值的問題是時候分析語法了,首先,語法和核心就是使用關鍵字判斷其布爾值是否為真,若為真,則執行內層的代碼。
if 和 elif 里面都可以放條件,而 else 則表示如果上面的條件都不為真,則執行這里面的。
但要注意幾個問題,一個判斷組有且至少有一個 if ,可以有0個或多個 elif ,0個或1個else。(判斷組也是我總結的東西,我也不知道python中有沒有關於判斷組的定義)
a = 1 b = 0 if a == 0: b = 1 if a == 1: c = 1 else: b = 3 print b print c
即為第一組的 if 判斷失敗后,不能去執行第二組判斷的 else。
另外,還有這種情況:
有兩個條件是一樣的,這種情況會怎么樣,我們先看看結果:
很明顯只有第一個為真的有效果了,所以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一個判斷組里面,一旦條件為真,這個判斷組內剩下的判斷就不繼續進行了,當然我相信應該沒有會寫兩個一樣的條件吧。
三元運算
在講完if語句之后,我們就可以學習三元運算了。
何為三元運算,這個名字看起來很高端,但其實是為了滿足:我要為一個變量賦值,當滿足一個條件時,這個變量的值應該是123,不滿足的話值為456。
a = ??? if a == 1: b = 1 eles: b = 2
但這樣寫還是太煩,有沒有簡單點的寫法?
有,我們可以使用三元運算:
b = 1 if a==1 else 2
總結起來就是:
b = 值1 if 條件 else 值2
這就是三元運算,就是這么簡單,so easy。 說白了就是一種高級的賦值方式,就算不用三元運算,用原始的寫法也是可以的。
2. while循環
本來while循環應該放到循環里面講的,但是while循環和bool值的關系比較密切,就在這里一並講了。
首先 while 循環的意思是,當給定的條件為真的時候,就會對其內層的代碼循環執行,從內層第一句執行到最后一句。執行完以后又回到while中繼續判斷條件,若還是為真,則繼續執行,如此往復,直到條件為假。
a = 1 while a <= 5: a += 1 print a print '----',a
注意,最后一句 print '----',a 不在while的內層,不受while的控制,只要while執行完了,就一定會執行它。
這個時候,有同學要問,如果我給的條件永遠為真, while True: 那會怎么樣?
那么,這時候要恭喜你,你進入了傳說中的死循環,這個循環永遠執行不完了,其后面的代碼也不會執行了,這個時候連退出都要用 ctrl+c 強制退出了。
正是因為while循環這么危險,所以有兩個關鍵字可以用來跳過循環 :
continue 跳過本次循環
break 跳出整個while循環,當然有多個 while 嵌套時,只跳出當前這層
那么什么叫本次,什么叫整個,什么叫當前這層呢?
假如,有一天你在街上擺攤,生意很好,人們都排隊來買,這個人買完就下一個。但是,此時你看到一個人長得奇丑無比,你不想賣給他,沒辦法,有錢任性唄。這是你大喊一聲:東西不賣你,下一個繼續(continue),這就是跳過本次循環,遇到這句時,下面的代碼不繼續執行了,繼續回到循環的第一句執行。當然那個被你拒賣的人后來會不會找人揍你,這就不在考慮范圍了。這個時候,又來個一個客人,你定睛一看,我去,城管!趕緊跑!這個時候你擺攤的行為就結束了,也就是 while 循環結束了,就算你的指定條件是到下午5點收攤的也沒辦法,這就是 break。但雖然擺攤結束了,但你還得繼續生活呀,生活也是一個循環,不能因為一個城管就結束掉整個生活的循環呀,這就是只結束當前這層循環。
a = 1 while a <= 10: a += 1if a == 5: continue if a == 8: break
print a
另外,while循環也可以和 if 一樣使用 else。
a = 0 while a<= 5: print a a+=1 else: print '條件為假了'
不過一般很少這樣用了,因為while循環條件為假是會自動跳出循環,此時會自動執行下面的同級代碼,所以直接寫在while的下面的同級處就可以了。
但是,這樣寫能夠提供代碼的可讀性,具體如何選擇看個人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