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工作當中,接觸到一些關於微信小程序的開發,寫出這篇文章和大家分享
小程序開發框架的目標是通過盡可能簡單、高效的方式讓開發者可以在微信中開發具有原生 APP 體驗的服務。
框架提供了自己的視圖層描述語言 WXML 和 WXSS,以及基於 JavaScript 的邏輯層框架,並在視圖層與邏輯層間提供了數據傳輸和事件系統,可以讓開發者可以方便的聚焦於數據與邏輯上。
那么我們從小程序的描述中不難看出,小程序所使用的前端技術JavaScript/WXML/WXSS
這些技術與常規的前端開發也存在着一些區別:
- JavaScript: 微信小程序的 JavaScript 運行環境即不是 Browser 也不是 Node.js。它運行在微信 App 的上下文中,不能操作 Browser context 下的 DOM,也不能通過 Node.js 相關接口訪問操作系統 API。雖然開發過程和用到的技術棧和 Html5 是相通的,但嚴格意義來講,微信小程序並不是 Html5。
- WXML: 作為微信小程序的展示層,並不是使用 Html,而是自己發明的基於 XML 語法的描述,布局大部分利用view等塊容器。
- WXSS: 用來修飾展示層的樣式。官方的描述是 “ WXSS (WeiXin Style Sheets) 是一套樣式語言,用於描述 WXML 的組件樣式。WXSS 用來決定 WXML 的組件應該怎么顯示。我們的 WXSS 具有 CSS 大部分特性...我們對 CSS 進行了擴充以及修改。”至於基於CSS的哪個版本,大部分特性具體指哪些,擴充和修改內容就只能在實踐中體會了。
小程序在IOS,Android 以及調試工具上的運行是不同的:
- 在 iOS 上,小程序的 javascript 代碼是運行在 JavaScriptCore 中
- 在 Android 上,小程序的 javascript 代碼是通過 X5 內核來解析
- 在 開發工具上, 小程序的 javascript 代碼是運行在 nwjs(chrome內核) 中
我們可以大膽的猜想小程序的真機運行環境‘
微信小程序的運行環境應該更類似 ReactNative 之類,而不是純 Html5。兩者最大的不同在於,ReactNative 的界面是由原生控件渲染出來的,而 Html5 的界面是由瀏覽器內核渲染出來的。
原理上,小程序是如何在微信 App 里運行的呢?
- 微信 App 里包含 javascript 運行引擎。
- 微信 App 里包含了 WXML/WXSS 處理引擎,最終會把界面翻譯成系統原生的控件,並展示出來。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提供和原生 App 性能相當的用戶體驗。
’從原理上我們可以繼續揣測一下小程序的加載過程
- 用戶點擊打開一個小程序
- 微信 App 從微信服務器下載這個小程序
- 分析 app.json 得到應用程序的配置信息(導航欄,窗口樣式,包含的頁面列表等)
- 加載並運行 app.js
- 加載並顯示在 app.json 里配置的第一個頁面
這個只是從開發者眼中看到的一個簡化版的過程,實際過程應該比這要復雜得多,涉及到瀏覽器線程(就是運行我們的邏輯層代碼 app.js 等的線程)和 AppService 線程之間的交互。
至於微信 App 是如何與小程序的邏輯層 javascript 交互的呢?可以簡單地歸納如下:
JavaScript 是腳本語言,可以在運行時解釋並執行。微信 App 里包含了一個 JavaScript 引擎,由它來負責執行邏輯層的 JavaScript 代碼。那么 JavaScript 調用的小程序相關 API 怎么實現的呢?答案是最終會被翻譯成實現在微信 App 里的原生接口。比如開發者調用 wx.getLocation(OBJECT) 獲取當前地理位置,微信 App 里的 JavaScript 引擎在執行這個代碼時,會去調用微信 App 里實現的原生接口來獲取地理位置坐標。
總結
微信小程序最大的好處是不需要做設備適配,只要微信能運行,小程序就能運行。小程序雖然是一個封閉形態下的前端開發技術,但借助微信的巨大影響力,幾乎所有人都在往里面沖。這個正在發現的事物也存在不少弊端,但它才剛剛起步,借助這個巨大的平台,相信以后會有巨大的發展
文章作者介紹:
來自於小豹科技的彭文傑-公司專注於軟件基礎研發平台,目前公司正在研發一款基於Netty的插件式的API網關-小豹API網關。 希望與對OpenAPI、微服務、API網關、Service Mesh等感興趣的朋友多交流。 有興趣的朋友請加QQ群244054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