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學習使用Webpack3的時候發現,它已經可以在不使用babel的情況下使用ES6的模塊加載功能了。(不包括webpack.config.dev.js文件。
因為它是是webpack的配置文件,是nodejs直接運行處理的。所以仍需使用CommonJS規范,其他被webpack編譯的js模塊可以使用es6寫法。)
說到ES6的模塊加載功能,我們先復習一下CommonJS規范吧:
一 . CommonJS規范規定,在每個模塊內的module
變量代表當前模塊。這個變量的module.exports屬性
是對外開放的接口。
加載某個模塊,其實是加載此模塊的module.exports
屬性。
exampleA.js
var x = 5; var addX = function (value) { return value + x; }; module.exports.x = x; module.exports.addX = addX;
上面代碼通過module.exports對外暴露
出變量x
和函數addX
。
每個模塊的module對象默認擁有這些屬性:
module.id
模塊的識別符,通常是帶有絕對路徑的模塊文件名。
module.filename
模塊的文件名,帶有絕對路徑。
module.loaded
返回一個布爾值,表示模塊是否已經完成加載。
module.parent
返回一個對象,表示調用該模塊的模塊。
module.children
返回一個數組,表示該模塊要用到的其他模塊。
module.exports
表示模塊對外輸出的值。
二 . export變量:為了方便,每個模塊內都有一個指向module.exports的對象 exports。
三 .require
方法:用於加載模塊。
讀取並執行一個JavaScript文件,然后返回該模塊的exports對象。
exampleB.js
var exampleA = require('./exampleA.js');//加載上文的模塊 console.log(exampleA.x); // 5 console.log(exampleA.addX(1)); // 6
以上是Commonjs的常用功能。其他功能參考阮大神的:http://javascript.ruanyifeng.com/nodejs/module.html。
ES6中模塊規范:
一 . export方法:
用法1:
// profile.js export var firstName = 'Michael'; export var lastName = 'Jackson'; export var year = 1958;
用法2:
// profile.js var firstName = 'Michael'; var lastName = 'Jackson'; var year = 1958;
export { firstName, lastName, year};
//export { firstName as obj1, lastName as obj2, year as obj3};//可以使用as
關鍵字重命名
與CommonJS不同的是:export
語句的輸出接口,與其對應的值是動態綁定關系,即通過該接口,可以取到模塊內部實時的值。
二 . import方法
import {firstName, lastName, year} from './profile.js';
//import { lastName as surname } from './profile.js';
//import * as profile from './profile.js';
import
命令具有提升效果,會提升到整個模塊的頭部,首先執行。
三 . export default 方法
// export-default.js export default function () { console.log('foo'); }
//其他模塊加載該模塊時,import
命令可以為該匿名函數指定任意名字。
// import-default.js import customName from './export-default'; customName(); // 'foo'
上面的import方法
,可以用任意名稱指向export-default.js(指向)
輸出的方法,這時就不需要知道原模塊輸出的函數名。
這時import
命令后面,不使用大括號。
如果想在一條import
語句中,同時引入default接口和其他接口,可以寫成下面這樣。
import _, { each, each as forEach } from 'lodash';
四 . import() 方法
動態加載模塊,返回一個 Promise 對象。(nodejs中使用require.ensure實現)
import('./someModules.js') .then(module => { console.log(module); }) .catch(err => {
console.log(err); });
ES6模塊與CommonJS模塊的區別:
一 . CommonJS 模塊輸出的是一個值的拷貝,ES6 模塊輸出的是值的引用。
CommonJS 模塊是運行時加載js文件,ES6 模塊是編譯時加載模塊,輸出接口。
二 . 第二個差異是因為 CommonJS 加載的是一個對象(即module.exports
屬性),該對象只有在腳本運行完才會生成。而 ES6 模塊不是對象,
它的對外接口只是一種靜態定義,在代碼靜態解析階段就會生成。(然而nodejs中對ES6模塊的實現任是基於自身的CommonJS 並沒有實現靜態加載)
CommonJS 模塊輸出的是值的拷貝,也就是說,一旦輸出一個值,模塊內部的變化就影響不到這個值。
//CommonJS
// lib.js var counter = 3; function incCounter() { counter++; } module.exports = { counter: counter, incCounter: incCounter, };
上面代碼輸出內部變量counter
和改寫這個變量的內部方法incCounter
。然后,在main.js
里面加載這個模塊。
//CommonJS
// main.js var mod = require('./lib'); console.log(mod.counter); // 3 mod.incCounter(); console.log(mod.counter); // 3
上面代碼說明,lib.js
模塊加載以后,它的內部變化就影響不到輸出的mod.counter
了。這是因為mod.counter
是對模塊內counter對象值的拷貝。
除非寫成一個函數,才能實時獲取mod.counter的變動。
//CommonJS
// lib.js var counter = 3; function incCounter() { counter++; } module.exports = { get: counter() { return counter }, incCounter: incCounter, };
ES6模塊:
// lib.js export let counter = 3; export function incCounter() { counter++; } // main.js import { counter, incCounter } from './lib'; console.log(counter); // 3 incCounter(); console.log(counter); // 4
結果說明,ES6 模塊輸入的變量counter
是活的(閉包),完全反應其所在模塊lib.js
內部的變化。
注:參考阮一峰大神的《ECMAScript6入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