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Augmented Reality),中文翻譯增強現實。按我原來的知識體系,VR/AR的技術構成是相同的,只是追求的方向不同。VR是虛擬籠罩現實、讓虛擬就是現實;AR則讓虛擬進入現實。二者最終看似不同,但又殊途同歸,虛擬與現實的界限被模糊,唯心與唯物的哲學辯論進入下一個輪回。
這兩年百度的戰略重心偏移到AI這更技術化的方向,李彥宏把人工智能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弱人工智能。第二階段,強人工智能。第三階段,超人工智能。
“目前,所有的人工智能技術,不管多先進,都屬於弱人工智能,只能在某一個領域做的跟人差不多,而不能夠超越人類。”
AR在百度內一開始被划到AI業務體系下,並且推出了DuMix AR開放平台的公測,號稱“最AI的AR SDK”。目前包含了:SDK、內容管理平台和內容創作工具(官方叫生產工具,可能是為了強調開發效率;但我們都知道,好東西都是要靠“創”出來的,所以我個人更希望的是創作工具)。
目前需要企業才能申請入駐開放平台,這從開發者生態建設上看似乎有點偏保守了。
其官網給出的試用申請界面則支持企業和個人兩種主體類型,列出的問卷項中,我們可以看到它對AR的一些理解:
AR應用場景
- 營銷活動
- 視頻直播
- 文化教育
- 旅游出行
- 娛樂游戲
- 電商導購
- 家居家裝
- 試穿試戴
AR能力需求
- 識圖觸發
- 2D跟蹤
- SLAM
- 手勢交互
- 3D識別
- Logo識別
- 人臉識別
- 肢體識別
- 多目標
- 語言交互
- 連續掃描
- LBS觸發
我當年做的畢業設計是化學晶體結構教學可視化設計,基於虛擬現實技術將晶體結構做成交互展示,在當年看來這似乎有點大題小作,蓋上虛擬現實的帽子,只為實現一個交互式的3D展示課件,但把當時的展示界面從電腦屏幕轉移到學生書本上的一副晶體結構圖和一個手機app,學生拿手機掃一下這個晶體結構圖,就可以在手機上呈現立體互動式學習體驗,這不就是一種AR應用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