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 Python 類中的 __init__、__new__、__call__ 方法


任何事物都有一個從創建,被使用,再到消亡的過程,在程序語言面向對象編程模型中,對象也有相似的命運:創建、初始化、使用、垃圾回收,不同的階段由不同的方法(角色)負責執行。

定義一個類時,大家用得最多的就是 __init__ 方法,而 __new__ 和 __call__ 使用得比較少,這篇文章試圖幫助大家把這3個方法的正確使用方式和應用場景分別解釋一下。

關於 Python 新式類和老式類在這篇文章不做過多討論,因為老式類是 Python2 中的概念,現在基本沒人再會去用老式類,新式類必須顯示地繼承 object,而 Python3 中,只有新式類,默認繼承了 object,無需顯示指定,本文代碼都是基於 Python3 來討論。

__init__方法

__init__方法負責對象的初始化,系統執行該方法前,其實該對象已經存在了,要不然初始化什么東西呢?先看例子:

 1 # class A(object): python2 必須顯示地繼承object
 2 class A:
 3     def __init__(self):
 4         print("__init__ ")
 5         super(A, self).__init__()
 6 
 7     def __new__(cls):
 8         print("__new__ ")
 9         return super(A, cls).__new__(cls)
10 
11     def __call__(self):  # 可以定義任意參數
12         print('__call__ ')
13 
14 A()

輸出

1 __new__
2 __init__

從輸出結果來看, __new__方法先被調用,返回一個實例對象,接着 __init__ 被調用。 __call__方法並沒有被調用,這個我們放到最后說,先來說說前面兩個方法,稍微改寫成:

 1 def __init__(self):
 2     print("__init__ ")
 3     print(self)
 4     super(A, self).__init__()
 5 
 6 def __new__(cls):
 7     print("__new__ ")
 8     self = super(A, cls).__new__(cls)
 9     print(self)
10     return self

輸出:

1 __new__ 
2 <__main__.A object at 0x1007a95f8>
3 __init__ 
4 <__main__.A object at 0x1007a95f8>

從輸出結果來看,__new__ 方法的返回值就是類的實例對象,這個實例對象會傳遞給 __init__ 方法中定義的 self 參數,以便實例對象可以被正確地初始化。

如果 __new__ 方法不返回值(或者說返回 None)那么 __init__ 將不會得到調用,這個也說得通,因為實例對象都沒創建出來,調用 init 也沒什么意義,此外,Python 還規定,__init__ 只能返回 None 值,否則報錯,這個留給大家去試。

__init__方法可以用來做一些初始化工作,比如給實例對象的狀態進行初始化:

1 def __init__(self, a, b):
2     self.a = a
3     self.b = b
4     super(A, self).__init__()

__new__ 方法

一般我們不會去重寫該方法,除非你確切知道怎么做,什么時候你會去關心它呢,它作為構造函數用於創建對象,是一個工廠函數,專用於生產實例對象。著名的設計模式之一,單例模式,就可以通過此方法來實現。在自己寫框架級的代碼時,可能你會用到它,我們也可以從開源代碼中找到它的應用場景,例如微型 Web 框架 Bootle 就用到了。

1 class BaseController(object):
2     _singleton = None
3     def __new__(cls, *a, **k):
4         if not cls._singleton:
5             cls._singleton = object.__new__(cls, *a, **k)
6         return cls._singleton

這就是通過 __new__ 方法是實現單例模式的的一種方式,如果實例對象存在了就直接返回該實例即可,如果還沒有,那么就先創建一個實例,再返回。當然,實現單例模式的方法不只一種,Python之禪有說:

There should be one-- and preferably only one --obvious way to do it.
用一種方法,最好是只有一種方法來做一件事

__call__ 方法

關於 __call__ 方法,不得不先提到一個概念,就是可調用對象(callable),我們平時自定義的函數、內置函數和類都屬於可調用對象,但凡是可以把一對括號()應用到某個對象身上都可稱之為可調用對象,判斷對象是否為可調用對象可以用函數 callable

如果在類中實現了 __call__ 方法,那么實例對象也將成為一個可調用對象,我們回到最開始的那個例子:

1 a = A()
2 print(callable(a))  # True

a是實例對象,同時還是可調用對象,那么我就可以像函數一樣調用它。試試:

a()  # __call__
很神奇不是,實例對象也可以像函數一樣作為可調用對象來用,那么,這個特點在什么場景用得上呢?這個要結合類的特性來說,類可以記錄數據(屬性),而函數不行(閉包某種意義上也可行),利用這種特性可以實現基於類的裝飾器,在類里面記錄狀態,比如,下面這個例子用於記錄函數被調用的次數:
 1 class Counter:
 2     def __init__(self, func):
 3         self.func = func
 4         self.count = 0
 5 
 6     def __call__(self, *args, **kwargs):
 7         self.count += 1
 8         return self.func(*args, **kwargs)
 9 
10 @Counter
11 def foo():
12     pass
13 
14 for i in range(10):
15     foo()
16 
17 print(foo.count)  # 10

在 Bottle 中也有 call 方法 的使用案例,另外,stackoverflow 也有一些關於 call 的實踐例子,推薦看看,如果你的項目中,需要更加抽象化、框架代碼,那么這些高級特性往往能發揮出它作用。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