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man的使用


開始學習接口測試,聽說postman是一個比較實用且簡單的插件,因此,作為入門開始吧。

一、安裝Postman

可從谷歌瀏覽器的應用商店中購買,但在中國需要翻牆,不妨官網直接下載:https://www.getpostman.com/。

根據你的電腦版本下載對應的包,雙擊就能直接打開。注冊登錄即可使用。

二、前言:HTTP Request的組成簡單介紹

作為一個初學者,先嘗試閱讀別人的博客來進行學習,博客上是這么介紹的:

安裝好之后,我們先打開Postman,可以看到界面分成左右兩個部分,右邊是我們后頭要講的collection,左邊是現在要講的request builder。在request builder中,我們可以通過Postman快速的隨意組裝出我們希望的request。一般來說,所有的HTTP Request都分成4個部分,URL, method, headers和body。而Postman針對這幾部分都有針對性的工具。

那么,Request的4個部分,到底是什么形式的呢?查閱資料(https://www.cnblogs.com/bukudekong/archive/2014/07/09/3834020.html)整理如下:

2.1 URL(Uniform Resource Locator) 地址:用於描述一個網絡上的資源,  基本格式如下

schema://host[:port#]/path/.../[?query-string][#anchor]

scheme               指定低層使用的協議(例如:http, https, ftp)

host                   HTTP服務器的IP地址或者域名

port#                 HTTP服務器的默認端口是80,這種情況下端口號可以省略。如果使用了別的端口,必須指明,例如 http://www.cnblogs.com:8080/

path                   訪問資源的路徑

query-string       發送給http服務器的數據

anchor-             錨

2.2 method :表示請求方法,比如"POST","GET"等共計15種請求方法

 

2.3 headers : 主要來存放cookie 信息,通常被分為4個部分:general  header, request header, response header, entity header。

以下圖為例,除第一行外,剩下的就是http headers。

 

2.4 body:主要用來存放post的一些數據,比如username ="xxxx"&password="124"。

那么如何來得到一個網頁的request信息,可以通過使用瀏覽器的F12調試工具來獲取,比如谷歌瀏覽器中:F12打開調試工具--點擊network--刷新界面,查看任意一個請求,可以看到詳細的信息。

 了解完上述內容,順帶簡單介紹一下F12調試工具的各個菜單吧,

- 1、 Elements:頁面元素,這里能查看頁面的所有元素。
 
- 2、Console:控制台,在調試程序的時候,如果出現bug問題,通常會在此進行展示,我們根據具體問題進行解決。
 
- 3、 Sources:資源,這里是目前打開的界面所涉及的所有元素,包括圖片、樣式、js文件等。
 
- 4、Network: 查看頁面請求加載的所有信息,包括css樣式,圖片還有一些http響應等。
       子菜單可篩選對應的文件: 比如想看ajax響應,可以點擊子菜單XHR。
       下方包含請求事件,可分別點擊這些事件,然后會看到有響應抬頭(Headers)、預覽(Preview)、響應(Response)等。
      在Preview(預覽功能)中,控制台會把發送過來的json數據自動轉換成javascript的對象格式,方便層層查看。

三、Postman的功能

后面為了偷懶,而且很多都是界面點擊一下,就直接復制別人的博客了。

3.1 管理http請求

Postman程序窗口可以划分為3個區域,包括Sidebar、請求編輯區、請求響應區。在Sidebar部分包含“History”和“Collection”選項卡,Postman通過這兩個選項卡管理http請求。

Postman窗口

請求歷史

我們通過Postman發送的所有請求都會記錄到History選項卡里面,在History選項卡里,點擊任意一個請求,都可以再次發送該請求。

請求集合(Collection)

Postman的Collection功能,能夠將請求分門別類的歸集起來,使我們更方便管理請求。

一個測試工程可以作為一個Collection,測試工程的名字作為Collection的名字,比如,測試博客系統的后台API接口,我們可以新建一個Colletion叫做BLOG-API-TEST。這樣當使用Postman測試多個項目時,通過Collection的名字就可以區分不同的項目了。

新建Collection

在Collection選項卡下面,點擊“New Collection”,在彈出的對話框中,輸入Collection的名字和描述,點擊“Create”就成功創建了一個新的Collection。

將請求添加到Collection

在請求編輯區域,有個“Save”按鈕,點擊它,就可以將本條請求添加到Collection中。這里有兩個選擇,可以將本條請求添加到已有的Collection,也可以新建一個Collection,將請求加入其中。

新建Folder

Postman支持在Collection底下創建Folder。可以將Colleciton下面的請求再分門別類放到不同的Folder下面。創建Folder的方法如下:

通過Collections(測試工程)-Folder(被測功能或模塊)-Request(請求)三級關系,可以非常清晰的管理我們的請求。

導出Collection

對於創建好的Collection,可以將其導出為json格式的文件,給team中的其他小伙伴使用。方法就是點擊上圖中的Download。

導入Collcetion

通過點擊Postman窗口上的Import按鈕,可以保存在本地磁盤上的Colleciton文件導入到Postman中。

3.2 設置測試環境與全局變量

可直接通過切換環境來實現多個環境中的參數切換。常用功能:環境地址切換、全局變量使用

  1. 環境請求地址切換
      • 在"百度"下,新增”Cnblos隨筆“文件夾
      • 開發環境地址 http://www.cnblogs.com/s380774061/p/4814756.html
        測試環境地址 http://www.cnblogs.com1/s380774061/p/4814756.html
    • 選擇“Manage Environments--Add”,在頁面中設置環境信息:Environment(開發)->key(URL)->Value(http://www.cnblogs.com),選擇Submit
    • 再添加測試環境:Environment(測試)->key(URL)->Value(http://www.cnblogs.com1)
    • 在“Cnblogs隨筆”文件夾內,添加請求“打開個人中心頁面”:http://www.cnblogs.com/s380774061/p/4814756.html,修改“http://cnblogs.com/”為"{{URL}}"
    • 實操
      • 選擇Environment中的“測試”,點擊“send”發送請求。即執行測試環境的請求
      • 選擇Environment中的“開發”,點擊“send”發送請求。即執行開發環境的請求
  2. 全局變量使用
    • 選擇“Manage Environments--Globals”
    • 在頁面中輸入key(user):value(s380774061),點擊Submit
    • 修改“打開個人中心頁面”中請求地址內"s380774061"為"{{user}}"

在測試“開發”、“測試”環境時,僅需要切換環境即可完成對此user的不同環境的測試。user可隨意替換成別的user名

3.3 實例:建立登錄接口測試

這里寫到的是自己的實戰過程,以項目中的登錄請求為例,由於之前用jmeter錄制過對應的腳本,獲取對應的http請求信息。

 

將對應的信息填寫至postman中並保存,由於要測試不同登錄參數得到的結果,我們將值進行參數化,引入兩個變量:

其中的{{host}}是一個環境變量,表示一個IP地址,根據3.2節中描述的設置即可,方便不同切換至不同的環境中。

這里只是調用2個變量,還需要對其進行定義,下圖所示:

點擊保存即可,同時,還需要一個csv文件來記錄測試用例,下面隨便寫了幾條,第一行對應於變量名:

 

3.4 執行測試

選擇Postman主頁中Runner,會彈出運行測試的界面,如圖1所示。 
圖1: 
這里寫圖片描述
執行測試前,需要設置一些列的選項,具體的步驟如下:

1、選擇Collection或者Folder

       如果要執行Collection中的所有測試用例,則點擊對應的Collection,如果要執行Collection底下某個Folder中的測試用例,則點擊對應的Folder。

2、選擇測試環境(可選)

        可選的。如果對Collection設置了Environment,可以在對應的Envrionment中執行測試,如果Collection沒有設置Environment,則不用設置該參數。

3、設置測試次數

       可選的。就是指定想讓測試執行幾遍。

4、設置延遲時間

       可選的。就是點擊Start Test按鈕后,多久開始執行測試。

5、導入測試數據

       可選的。導入CSV\JSON格式的測試數據。 

設置好選項之后,點擊“Start Test”按鈕,就可以開始測試了。

查看測試結果

點擊statistic,可以查看測試結果 
這里寫圖片描述
測試結果中可以看到有多少個測試用例通過了,有多少個失敗了,整個測試一共花了多長時間。還能查看每個測試用例具體的執行結果。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