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原理


股份公司在沒上市之前股東持有的叫股份,上市之后才叫股票。

上市之前:

總股本數量=注冊的資金數目(因為A股里面,1股=股票的面值(也就是1元))。此時,可以對股份進行買賣操作,比如:一個公司的注冊資金為 100w,由 10 個股東共同出資注冊,每個股東的出資金額都是 10w,則每個股東持有該公司 10% 的股權,現在有第 11 個股東想買該公司的股權,這個股東想出資 20w 買下原來 10 個股東里面的兩位股東的股權,如果那兩位股東同意,則買賣成交。(注意:公司的注冊資金不是固定不變的,隨着公司的發展壯大,注冊資金也會越來越多,剛開始是 100w,后來有可能升到 1 億)。

公司在沒上市之前,公司的每股的價格是不會變化的,一直是 1 元/股,此時的股份叫原始股,也叫股本

上市之后:

上市也就是公司要在原始股本之外,多拿出來一些股份(注意:此時還是叫股份,和原始股的股份沒有任何區別,不要把股份和注冊資金混淆,雖然上市之前,原始股的數量=注冊資金的數量,但是公司在上市的時候,股份的發行量是由公司所決定的,也就是說公司想說我公司要發行多少股就說多少股,只不過會根據實際情況指定一個發行數量,因為發行的股票太多的話,公司內部股東的股權將會被稀釋的厲害,不容易控制整個股權局面)放在市面上流通,這些股票是虛擬的商品,是人為的指定出來的一個概念,就像錢幣一樣,有一定的數值,只不過這個數值並不是固定的,是會變化的(也就是股票價格),這些股票是在原始股之外的,一般來說上市后所發行的股票的數量不能低於股本25%,比如上面所說的股本是 1 億股,則發行的股票數量應該不能低於 2500w 股,一般會在 3500w 股以上。此時:總股本=原始股數量+發行股數量,因此原來的那 10 個股東的股權將會被稀釋(因為總股本數量增加了,而他們所持有的股票的數量沒變,股權=持有的股票數量/總股本數量),但是此時他們仍然是發大了,因為原來他們持有的股份,每股是 1 元,而現在上市之后,由於股票的上市價格一般會大於股票的面值(1元),有些甚至會達到幾百元一股。公司上市后,每股的價格是由公司的決策人根據股票的面值和行情,綜合指定出來的一個數值。

股票的漲跌:

比如上面的公司發行了 3500w 股,每股的價格定在了 10 元,如果此時有一個人願意接收這個價格花 10 元買了一股,則此時的股價就是 10 元一股,也就是說只要有交易成功的情況,那么股價就定在交易時的價格,股價並不是一個什么平均的價格,它就是每時每刻每毫秒都在變化的東西,只要有交易成功,則股價就是交易時的價格,以后的交易再根據這個價格作為參照,因此漲跌也就明白了,說白了就是有人買,有人賣,這之間的成交價格就是當時的股票價格

股票和公司的盈利之間的關系:

公司上市之后的總市值就是:每股的價格*總股本的數量(包括流通或者發行的股本和未流通股本),公司的市值和公司的盈利之間幾乎沒有任何關系

關於操盤手:

操盤手也就是持有非常多股票的股東,比如公司總共發行的股票是 3500w 股,有人持有1000w 股,則該人可以稱為操盤手,為什么說股票的價格很大程度上受控於操盤手?比如一個操盤手以 1 元/股 的價格購買該公司的 1000w 股,現在股票的價格漲到了 5 元/股,但是該操盤手若以 5 元/股 的價格出售,則很難在短時間內售完 1000w 股,因此他想降價出售,比如以 3 元/股 的價格出售,則股票的價格就定在了 3 元/股,大跌,那些以3元/股以上的價格購買的散戶就虧了,而該操盤手仍然是盈利了 2000w

若當前股票的價格是 3 元/股,一個操盤手想進來炒該公司的股票,則他以 5 元/股 的價格購買 1000w 股,則股票價格升到了 5 元/股,這時,大量的散戶看到了該股票的漲幅,立刻投入進來,也以 5 元/股 的價格購買,但是此時仍然有很多散戶在觀看,不敢輕易入手,怕馬上回跌,此時,操盤手掌握了這些散戶的心里,再次以 6 元/股 的價格購買大量的股票,這時候,那些散戶就按耐不住了,看到這個股票仍然在上漲,就會又有一大批散戶購買此票,此時價格是 6 元/股,如此反復,直到操盤手打算出售該股票,比如現在的股價漲到了 10 元/股,操盤手立刻出手,以 8 元/股的價格出售了,那么在 8 元以上購買的散戶就虧了,操盤手仍然是賺大了的(注意:股票的價格雖然很大程度決定於操盤手,因為既然是操盤手了,肯定是不差錢的,但是也受控於每個股民)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