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插入U盤沒有反應?
首先,打開設備管理器, 發現usb大容量設備為黃色感嘆號
其次, 將這個usb大容量設備先卸載, 然后點擊“自動掃描硬件變化”,就可以重新自動安裝usb的驅動。即可使用了 -
samber的性質?
samber是用來在 局域網 中進行網絡共享的工具;
它主要是用在 linux機器上(即安裝在linux機器上), 供 windows機器來共享的, 當然也可以供其他linux機器來共享的。
而windows機器共享文件夾后, linux機器可以直接共享.
總之, samber不是 遠程 通過遠程網絡, 通過wan來共享的.是 僅僅限於局域網中 進行共享的. -
samber跟http, ftp等的區別?
要在不同的機器 之間 共享文件, 有多種方式,比如,
http: 采用的是 web服務器, 使用 http協議/https協議, 創建web服務器來共享文件資源, 可以有 iis, wamp, httpd, apache, nginx等
ftp: 采用的是 ftp服務器, 有windows中的ftp系列軟件,和 linux中的 vsftp軟件
前面兩種都是 通過 傳統的 遠程 訪問的方式和概念. (不管兩個機器是否是在同一個 局域網中,即使不在同一個局域網中也可以使用)
而要 在同一個網段 內的 局域網中 共享文件資源的話, 就可以更方便的 更快捷的使用 samber或 samber client. -
為什么要mount?
對於linux系統, 外在的設備/磁盤, 比如 /sdb, /sdc, /sdb1 /sdb2 /sdb3等設備 , 它僅僅只是設備, 只有當這些設備 "進入"到linux的文件系統中, 在"系統中進行注冊" 后, 才能被系統所"識別 和 管理", 系統才能進行這些設備(目錄/文件)進行文件的操作等. 這個"進入和注冊"等 操作就是 mount.
所以, 外在的設備, 包括: 光盤/軟盤/移動硬盤/usb/MP3設備等, 都要進行 mount.
而根據系統的通用設定, 通常usb插入機器后, 會自動 進行mount!
而windows的共享文件夾, 在linux的 smbclient來看, 只是一個外部的設備, 不能自動mount, 所以 要 手動的進行mount!
- mount的選項
使用 -o 選項, 只能是/必須是 root用戶才可以,所以, 通常mount時,使用 su -c 或 sudo來做;
mount的 -t類型, 如果是windows 的共享文件夾, 在linux的smbclient訪問時, 進行mount的類型,是mount -t cifs -o ...
,不能是NFS, 也不能是 NAS, 必須是 cifs: (cifs: common internet filesystem 通用的internet文件系統,是ms開發的 可以跨平台(windows和linux之間)使用的 共享文件夾系統 )
關於smbclient?
-
smbclient不是 samber服務器中的東西, 他是用來 讓 linux機器 "訪問/共享" windows 機器上的 共享文件夾時, 使用的一種工具, 如同 使用ftp:> 來進行文件傳輸一樣.
使用smbclient: 第一, windwos機器上不需要做任何其他配置, 只需要 設置共享文件夾 (及共享文件夾的權限和共享用戶)就行了; 第二, linux上不需要設置 samber服務器, 但是要用 smbclient工具來訪問 windows 的共享文件夾. smbclient是linux上的一個 工具包, 這個包(估計是用php來寫的? 本身php就是能 跨平台的! )就能實現 windows和linux直接 跨平台的 文件共享. -
安裝smbclient的核心是libsmbclient. 然后用php做了一個包裝器wrapper. 也就是下載的smbclient安裝包的名稱是: php-libsmbclient. 安裝好后, 自動就有了 smbclient的命令了.
-
smbclient的命令選項有很多, 常見的 有這樣幾個:
-L: 列出目標機器上的共享資源 (包括默認共享的c$, d$, e$... 和 admin$, ipc$) 這個只是列出, 不會顯示共享目錄下的 子目錄結構等..
-U: 指定登錄(連接)的 用戶名和密碼. 格式是: -U windows_user%win_user_passwd , 密碼和用戶名之間用 百分號% 來連接, 中間不能有空格.
-c: 直接運行一個遠程命令. -
但是, 如果要查看/操作smb目標機器上的 共享資源文件夾, 則是直接使用 smbclient命令 不要帶其他附加選項, 比如:
smbclient //10.10.9.6 -U dell%dell
此時將進入 smb:> 系統命令提示符, 這個命令提示符如同cmd> , ftp:> 等子系統狀態一樣, 可以在 這個命令提示符的子系統中, 輸入很多各種命令, 比如 get, mget, put, mput等命令進行管理共享文件. -
smb:> 中, 有一些命令是相同的, 類似於命令的簡寫一樣, 比如: exit, quit, q等命令一樣.
-
要使用 smbclient, 可以有三種方式,
一種是 進入 smb:> 子命令系統. 進入后, 下載使用get命令, 上傳使用put命令
二種是 將共享文件夾 mount到 linux的 /mnt/wins中
三種是使用 smbcount命令, 掛載到linux系統中.
總之, 參考這篇文章: http://www.cnblogs.com/wangkongming/p/4476567.html
linux訪問windows的共享文件夾 , 有兩種方式, mount和smbclient, 注意的是, mount可以 單獨使用 , 使用mount並不需要安裝和使用 smbclient! 而smbclient的使用就如同 windows的 遠程 telnet一樣.
### 這里關於windows下的主機的共享地址的寫法, 想想在windows的 cmd命令下, 在開始菜單的搜索框中, 要搜索 局域網中的共享文件夾的方式, 就是一樣的了, 比如: ` windows的局域網下,共享文件夾搜索是: \\192.168.1.105\ ` 使用的 雙反斜杠開始表示的 主機addr. 同樣的道理, 在linux下, 要找到共享文件夾, 也是這樣的, 只不過是 以 雙 正斜杠開始的 了: ` //192.168.1.105/共享文件夾名稱/ /mnt/要mount到的目標文件夾`//// 這里一定要以 root身份登錄, 因為mount windows的共享文件夾, 需要輸入 用戶在目標機器上的 密碼, 所以你需要用 -o選項, 指定 username, 而要使用 -o選項, 就必須用 root身份來運行 mount命令.
inux訪問Windows共享文件夾
1.首先在mnt夾下建立共享文件夾,如share。
2.加載Windows系統的共享文件夾
在Linux命令行下訪問Windows共享文件夾的命令是:
mount -t cifs -o username=windowsusername //windows_machine/sharefiles /mnt/localfolder
如:mount -t cifs -o username=guest,password= //192.168.1.102/mtv /mnt/share // 這里一定要以 root身份登錄, 因為mount windows的共享文件夾, 需要輸入 用戶在目標機器上的 密碼, 所以你需要用 -o選項, 指定 username, 而要使用 -o選項, 就必須用 root身份來運行 mount命令.
其中:
windowsusername : Windows用戶名
windows machine :Windows機器名
sharefiles :Windows共享文件夾名
然后就可以在 /mnt/localfolder 下訪問Windows內容。
另外使用如下命令也可以在命令行環境查看Windows機器上的共享文件目錄。
[root@localhost root]# smbclient -L //192.168.1.100
注:使用的是大寫的L。
連接成功以后會顯示WIndows機器上的共享文件目錄的情況,然后繼續mount共享文件夾就可以了。
3.取消訪問命令:umount /mnt/localfolder
---------------------------
“-o”表示掛載參數,常見的是需要提供共享的用戶名和密碼,另外需要注意的是iocharset和codepage,
這兩個參數是用來解決系統之間的字符編碼轉換的,如果出現亂碼的情況,是需要調整這兩個參數的,針對簡體中文,使用utf8和cp936一般都可以解決問題
smbclient使用: mount掛載就有點類似於: windows中創建網絡磁盤映射一樣: `windows常用的網絡磁盤映射是一樣的`
### 當掛載成功后, 在圖形界面中, 也可以直接管理共享文件夾.
掛載的Windows共享文件夾在Linux重啟之后就會消失的,如果還要使用,是需要重新掛載的。
如果希望Linux開機自動掛載Windows共享文件夾,則需要將掛載命令添加到Linux的“/etc/fstab”
勾選“cad經典視圖”就出現原來的經典視圖界面。
給文件命名, 應該是: 多個信息_的組合, 這樣便於今后的搜索
設置"單位"的命令是: un(unit)
設置"工具"->"選項": option的簡寫: op
cad中表示確認的方法有三種: 空格, 回車, 鼠標右鍵
縮放命令: zoom 簡寫為z, 輸入縮放因子為0.1x
可以解決"不能再縮放, 縮放到最小的"
單行文字,也可以連續輸入,只是輸入的每一行文字都是 單獨的一個對象
如同 繪制直線一樣, 也可以連續繪制直線, 但是每次繪制的直線都是一個單獨的對象, 不像多段線一樣,
整個多段線是一個整體.
繪制軸測圖的時候, 打開捕捉 -> 等軸測捕捉, 和正交, 繪制時, 按 f5或ctrl-e來 轉換 等軸測的視圖(等軸測
的視圖只有三個方向, 依次循環切換是: 左->上->右->左...)
在等軸測視圖上, 畫圓, 要使用 橢圓el命令, 而不能直接選用圓的命令, 在畫橢圓的時候, 選擇"等軸測圓"...
對象追蹤和極軸追蹤, 方法是: 在要追蹤的兩個點上分別捕捉一下, 然后向兩個捕捉點的中間相交的方向移動鼠
標直到得到你想要的點即可.
在等軸測視圖中, 要得到相同的線/面元素的時候, 要使用復制的方法, 而不是偏移的方法.
線性標注只能是水平或垂直方向上的標注;
對齊標注可以是傾斜方向上的標注;
基線標注和連續標注是以一個已經存在 的"線性標注, 角度標注或坐標標注"為參考, 進行標注的
一個標注包括: 兩條 "尺寸界線" 一條尺寸線, 以及標注文字.
基線標注的第一條尺寸界線是相同的, 而尺寸線不同; 而連續標注的尺寸線只有一條, 共用的.
快速標注, 是指一次性地標注多個對象的尺寸, 方法是: 全部選中你要快速標注的對象, 然后輸入命令qdim(或
_qdim), 然后選項標注的方式或類型,如連續/基線,坐標, 等等.
dim是簡寫, dimension, vt. 在...上標出尺寸.
命令的前面加下划線和不加的區別?
加下划線是強制性的 以 命令行的方式顯示 命令選項. 不加則 可能盡量以對話框的方式顯示.
編輯標注尺寸線的傾斜和 標注文字的傾斜角度, 可以單擊標注 "尺寸線上有A和有鉛筆的圖標". 尺寸線上 有毛
筆的圖標是 "樣式".
坐標標注指的是, 標注某個點(某個位置)的坐標, 如果是水平的,則是標注的橫坐標, 如果是豎直的, 則是標注
的縱坐標.
標注的間距, dimspace是指通過命令來調整 兩個標注之間的 間距. 方法是 依次選中兩個 標注, 然后輸入間距
即可.
也可以手動的調整兩個標注的 間距, 即點擊並拖動標注的 中間的 那個點.
線寬為0.0mm?
線寬從理論上來說就是為0的, 因為線寬大於0,實際上就是一個面了.
只是在顯示和打印的時候, 是用極細的線來表示的.
在等軸測視圖中, 畫圓, 要使用el橢圓命令, 選擇i(等軸測圓).
要生成上下左右相同的圖形部分, 要使用 co復制命令,而不能使用 偏移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