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上篇介紹了Linux環境下安裝Node.js的步驟,緊接着來安裝mongodb。
另外,推薦我的另一篇 Windows下圖文詳解Mongodb安裝及配置,先在Windows下熟悉下mongodb,再來看這篇文章會更容易明白。
安裝步驟
對應自己的服務器系統,去官網下載對應版本的mongodb,我是CentOS 7.4的,由於沒找到CentOS的,我下載的是 mongodb-linux-x86_64-amazon-3.6.0.tgz
上傳解壓
將下載好的安裝包,通過ftp工具上傳到服務器,我還是上傳到/root目錄下,上傳后,執行解壓命令:
tar -zxvf mongodb-linux-x86_64-amazon-3.6.0.tgz
解壓后,會多了一個沒有后綴的文件,即非壓縮文件包,為了方便,我將它重命名為:mongodb-linux
。
創建配置文件
在/root目錄里(你安裝包的位置,可隨意),此時有一個mongodb-linux文件,我們再新建一個mongodb文件夾:
mkdir mongodb
然后將mongodb-linux文件移入到這個文件夾:
mv mongodb-linux mongodb
之所以這么做,是為了更好的管理mongodb相關的文件,不要和其他要安裝的文件搞混了。
在mongodb文件夾再里創建三個文件夾:
mkdir data //用來存放數據庫數據 mkdir logs //用來存放日志文件 mkdir etc //用來存放配置文件
接下來,進入到logs文件夾里創建 mongo.log
文件:
touch mongo.log
再到etc文件夾里創建 mongo.conf
文件:
touch mongo.conf
通過vi
命令打開mongo.conf
編輯內容:
vi mongo.conf
輸入上面命令后,進入編輯模式,按下 i 即可輸入,輸入的內容為:
dbpath=/root/mongodb/data logpath=/root/mongodb/logs/mongo.log logappend=true journal=true quiet=true port=27017
關於配置文件的介紹,可以參考我在Windows下安裝時的介紹。
輸入完后,按下esc
退出編輯,再輸入:wq
回車保存
此時整個文件夾的結構如下:
|-mongodb | |-data | |-etc | | |-mongo.conf | |-logs | | |-mongo.log | |-mongodb-linux
創建軟鏈接
同樣,我們也為mongodb的命令創建軟鏈接:
ln -s /root/mongodb/mongodb-linux/bin/mongo /usr/local/bin/mongo ln -s /root/mongodb/mongodb-linux/bin/mongod /usr/local/bin/mongod
如果輸入命令沒報錯,就是軟鏈接成功了,你也可以到 /usr/local/bin 目錄下查看一下:
cd /usr/local/bin ls -la
此時你會看到你所創建的所有軟鏈接,比如我的是:
包括了上次node的軟鏈接
執行
由於執行一個命令的時候不能再去執行下一個,所以可以開兩個窗口測試
在第一個窗口,任意目錄下輸入:
mongod -f /root/mongodb/etc/mongo.conf
-f
指定了配置文件,在windows下是--config
此時再去第二個窗口,輸入:
mongo
此時熟悉的界面就出來了,可以執行數據庫操作了,輸入show dbs
來檢測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