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測試】性能測試關注的幾個重要概念


並發:

一種是所有用戶在同一時刻做同一個操作;

一種是多個用戶對系統進行了操作(此操作可相同可不同)。

求並發用戶數公式:

在實際的性能測試工作中,測試人員一般比較關心的是業務並發用戶數,也就是從業務的角度關注應該設置多少個並發數比較合理。

下面找一個典型的上班簽到系統,早上8點上班,7點半到8點的30分鍾的時間里用戶會登錄簽到系統進行簽到。公司員工為1000人,平均每個員上登錄簽到系統的時長為5分鍾。可以用下面的方法計算。

C=1000/30*5=166.7

C表示平均並發用戶數,那么對這個簽到系統每分鍾的平均在線用戶數為166

當然,在性能測試上,任何公式都不是嚴謹的,最重要的是對系統做出有效正確的分析。

 

吞吐量:

一次性能測試過程中網絡上傳輸的數據量的總和。可以說明系統的負載能力。

吞吐率:單位時間內網絡上傳輸的數據量,也可是單位時間內處理客戶請求數量。通常情況下用“字節數/秒”“請求數/秒”“頁面數/秒”來衡量。

從業務角度也可以用“業務數/小時或天”“訪問人數/小時或天”“頁面訪問量/小時或天”來衡量。

吞吐量的意義:通過設計性能測試場景。檢驗結果是否達到預期設計目標;用於協助分析性能瓶頸。

RBI(rapid bottleneck identify):

是Empirix公司提出的快速識別系統性能瓶頸的方法。該方法基於以下事實。

    1. 發現的80%系統的性能瓶頸都由吞吐量制約;

    2. 並發用戶數和吞吐量瓶頸之間存在一定的關聯;

    3. 采用吞吐量測試可以更快速定位問題。 

通過不斷增加並發用戶數和吞吐量觀察系統的性能瓶頸。然后,從網絡、數據庫、應用服務器和代碼本身4個環節確定系統的的性能瓶頸。

 

事務:

用戶某一步或幾步的操作集合。

TPS(每秒事務數):衡量服務器對事務的處理能力。每秒系統能處理事務或交易的數量。

點擊率:可看作是TPS的一種特定情況。點擊率更能體現用戶端對服務器的壓力,即每秒鍾用戶向web服務器提交的HTTP請求數;當每次點擊定義為一個交易時,點擊率=TPS;點擊率越大,對服務器的壓力也越大。

 

響應時間:

響應時間=呈現時間+數據傳輸時間+系統處理時間;即客戶從發起一個請求開始到收到最后一個字節的響應所耗費的時間。對此,有2/5/10的通用原則作為一般依據。

 

【內容摘自蟲師博文---性能測試知多少系列】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