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Mint Mate 常用


Linux Mint基於Ubuntu  Mate 桌面版據說資源占用較少

http://mirrors.tuna.tsinghua.edu.cn/linuxmint-cd/stable/17.3/linuxmint-17.3-cinnamon-64bit.iso

http://mirrors.tuna.tsinghua.edu.cn/linuxmint-cd/stable/17.3/linuxmint-17.3-mate-64bit.iso

1 Win7下安裝Mint雙系統

Linux Mint支持直接從Win7硬盤引導安裝,非常方便,不用制作U盤引導,更不用刻盤安裝了。MintCinnamonMate兩種桌面,聽說Mate更加簡潔節省資源,所以就選擇了Linux Mint 17 Mate版。安裝過程主要參考百度經驗

Cinnamon較為漂亮, 內核較新

1.1 清理磁盤空間

Mint清理出空間。例如我的機器之前有CDEF四個盤符,備份好EF盤中的重要數據后,右鍵“我的電腦”=>“管理”=>“磁盤管理”中,將EF刪除。右鍵選擇“刪除卷”,有時還要繼續點“刪除分區”,這樣EF的空間才會自動合並為“未分配”,后面安裝Mint時才會自動找到這塊區域。如果不想刪除分區,也可以點擊“壓縮”,從現有分區中分離出一個新的盤符。


1.2 制作引導菜單

下載一個小工具EasyBCD。點擊“Add New Entry”后進入NeoGrub標簽,點擊“Install”安裝后,選擇“Configure”在里面配置如下,保存后EasyBCD就會自動生成出引導文件:

title Install Linux mint

root (hd0,0

kernel (hd0,0)/vmlinuz boot=casper iso-scan/filename=/mint.iso locale=zh_CN.UTF-8

initrd (hd0,0)/initrd.lz

grub2掛載ubuntu-desktop的鏡像啟動進入 livecd
內存夠大時(大於iso鏡像)可以用 loopback,把iso文件放在某一分區根目錄下:

menuentry "Ubuntu 10.01 LiveCD" {

search -f -s /ubuntu-desktop-i386.iso

loopback loop /ubuntu-desktop-i386.iso

linux (loop)/casper/vmlinuz boot=casper iso-scan/filename=/ubuntu-desktop-i386.iso ro quiet splash locale=zh_CN.UTF-8 

initrd (loop)/casper/initrd.lz

}

內存不夠時,把 iso 內 casper 目錄下的 vmlinuz和initrd.lz 復制出來和 iso 文件放在同一分區根目錄下:

menuentry "Ubuntu 10.01 LiveCD" {

search -f -s /ubuntu-desktop-i386.iso

linux /vmlinuz boot=casper iso-scan/filename=/ubuntu-desktop-i386.iso ro quiet splash locale=zh_CN.UTF-8

initrd /initrd.lz

}



標記紅色的數字0iso文件名是要根據自己情況做改動的,簡單解釋一下:

Ø  三處序號0C盤的序號,不確定的話可以用工具查看。這里我想把安裝文件都放到C盤,從C盤引導安裝,所以這三個序號都寫成C盤的。

Ø  vmlinuzinitrd.lzmint.iso:前兩個是從Mint安裝文件的casper文件夾中解壓出來放到C盤根目錄,最后一個就是安裝文件iso,同樣也放到C盤根目錄。


1.3 安裝Mint

重啟系統后就能看到引導菜單,選擇從Grub引導即可進入Mint系統。可以看到桌面有個安裝圖標,

在點擊前先Ctrl+Alt+T進入終端執行:sudo umount -l /isodevice(橫杠后面是小寫的L不是1),避免安裝時發生“無法卸載掛載點”的錯誤。


現在就可以開始安裝了,安裝時可以選擇不聯網來加快安裝速度。Mint能自動檢測到Win7,所以安裝類型直接選擇“alongside Windows 7”就行了。之后我安裝時沒有看到選擇分區方案的地方,最后Mint自動划了一塊與內存等大小的“Swap”,剩下全歸到“/”了。看網上資料建議將“/”划出10G,“/boot”划出100MB,剩下都歸到“/home”中。既然Mint默認分好了就不管了,也不知道會不會慢,先這么湊合用着吧。

1.4 善后工作

之后可以回到Win7,再次進入EasyBCD刪除掉NeoGrub,並清除C盤下剛才拷貝的vmlinuzinitrd.lziso三個文件。

安裝后要做的事

2.1 系統升級

進入Mint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升級系統到最新。

可以手動執行sudo apt-get updatesudo apt-get upgrade或在更新管理器中升級。

2.2 界面美化

Mint 17默認就使用Noto字體,還自帶了多種主題和高清壁紙,我們不需要做很多工作就能欣賞到一個非常簡潔、優雅的系統界面了。如果還嫌不夠,點擊“More theme”可以去官網上下載更多主題、圖標、字體等。此外,安裝DockyConky兩個小工具后,並設置它們的主題,系統界面能變得很驚艷!后面馬上就會講到各種軟件的安裝。


2.3 系統備份

在開始菜單中能搜到Backup功能,能夠備份文件夾或已安裝的軟件。

程序員必備軟件

3.1 常用軟件

Mint默認自帶了很多常用軟件,像FirefoxGIMP(圖片處理)等。在軟件管理器中進行補充:DockyConky(系統監控)、LibreOffice套件、ChromiumChrome開源版)、SkypeFilezillaFTP客戶端)、ThunderBird(郵件客戶端)等常用軟件。其他方面,截圖工具使用系統自帶的,很方便。電子詞典系統也自帶了一個,但只能聯網查,Lingoes沒有Linux版,可以用StarDict代替。奇怪的一點是MintFireFoxChromium更漂亮、更穩定,看來不同平台下還真是不一樣的世界。

3.1.1 Ubuntu-tweak

能夠對系統進行更多的定制,並且還支持垃圾清理,簡直就是開源版的360安全衛士。在軟件庫中找不到,但是可以用添加PPA的方法手動安裝,只需三條命令:

$ sudo add-apt-repository ppa:tualatrix/ppa

$ sudo apt-get update

$ sudo apt-get install ubuntu-tweak

3.1.2 Conky Manager

默認Conky安裝后在開始菜單中是看不到的,要在命令行執行Conky &啟動,而且要手動安裝各種主題插件,很麻煩。所以一定要安裝Conky Manager

$ sudo apt-add-repository -y ppa:teejee2008/ppa

$ sudo apt-get update

$ sudo apt-get install conky-manager

3.1.3 不足之處

遺憾的是我常用的Evernote沒有Linux桌面版,替代產品有EverpadNevernote等,但是做的都不是很好,只能用Web版了。另外有些麻煩的是中文輸入法,特別是像搜狗輸入法,要依賴很多fcitx的包,據說搞不好還會影響系統穩定性。

3.2 開發環境

常用的GccPython等工具都已默認安裝,其他像G++Sublime TextCodeBlocksMavenOpenJDKGit等都可以直接從軟件管理器安裝,而且因為Mint 17基於Ubuntu 14.04,軟件庫很新,所以從Mint安裝也都是很新的版本,非常爽!

3.2.1 Sublime Text 3

聽說卻沒用過,試用了一下果然非常好!可以說是Vim+Emacs的現代化版。酷炫的外觀倒是其次,最吸引我的是另外兩點:

Ø  Package Control:非常棒的擴展管理器!安裝方法也很簡單,在ST中按Ctrl+`進入ST的控制台,然后去官網上將ST3的安裝命令拷貝到其中執行就可以完成安裝了。有了它,在ST中按Ctrl+Shift+P,輸入InstallRemove后,就可以隨便安裝、卸載各種擴展了,包括各種ST的插件、主題等等。

Ø  默認開發環境配置:新建個hello.c文件,ST能自動識別出語言並進行語法高亮。最棒的是Ctrl+Shift+P輸入Run后,選擇“Run single file with G++”一項就能自動找到G++(如果已經安裝的話)並執行。下載個Redis源碼包解壓開試試,點擊“Open Folder”選擇Redis根目錄添加進來,然后同理Ctrl+Shift+P這次選擇“Make”那一項就能自動編譯!

3.2.2 Qt

下載Qt在線或離線安裝包,后綴名是.run,如何運行呢?其實很簡單,就是chmod +x賦予執行權限,然后./執行就可以了,與普通的Shell腳本沒什么兩樣。

3.2.3 Intellij IDEA

下載tarball后,解壓到想安放的位置,我是放到~/Software下了。然后執行文件夾中的bin/idea.sh即可運行起來。其中有個選項是創建菜單項,要選上,否則要么自己創建快捷方式要么就每次都手動執行這個sh腳本,很麻煩。有了菜單項后就可以添加到Docky了。

3.3 軟件包維護

有一次進入系統就無法聯網了,很奇怪。回想起可能是頭天晚上將軟件源改為國內鏡像網站,結果安裝並沒有快,安裝軟件和系統更新時強制退出導致軟件依賴損壞了吧。還以為得重裝系統了呢,后來重啟系統進入Mint的安全模式,發現有修復功能,修復后重啟就好了!

使用體驗總結

一直用Windows操作系統,Unix/Linux斷斷續續用過SolarisCentOS等,大多是在公司操作服務器,真正用過的個人桌面版就只有Ubuntu,而且還是在虛擬機里,沒敢重裝系統。這次才知道UbuntuMint)支持從硬盤引導安裝了,喜大普奔,終於賣出了這一步!對於這一周來的使用,還是有許多感受的:

Ø  基本功能非常完備:經過了這么多年的發展,Linux的基本功能已經很全面了。從安裝時自動識別出Win7和未分配的磁盤空間,到各種硬件的驅動,到各種應用軟件的商店式管理。安裝后立刻就能上網沖浪、Skype聊天、瀏覽WordPPT文檔、在線看視頻聽歌、下載bt電影用視頻播放器播放等,日常能用到的功能都基本不需要什么安裝和配置。而Wine的發展更是逐步將更多的Windows軟件帶到Linux世界中(雖然聽說Wine比較慢,但畢竟好過沒有)。

Ø  簡潔優雅的外觀:用慣了Windows,換到Mint后感覺很清新,尤其是很多可以自己定制的東西,如字體、主題、甚至登陸界面,還有像Vista那種的許多桌面小工具。這么多年了,也該換換口味了!

Ø  使用上的細微差異:在一些細微地方,有時會突然體會到兩種系統的不同。

ü  很多軟件都能在Software Manager里找到,就像蘋果的App Store一樣方便。其他的可以下載deb包雙擊運行,或添加PPA源手動安裝,都不麻煩。

ü  還有安裝軟件時,想到不用像在Windows下那樣C盤和D盤分開安放了,軟件管理器安裝的自動安到各個目錄,自己安裝的習慣放到~/Software下。

ü  再有就是殺毒軟件也不裝了,查了下資料一般說不做服務器對外提供服務的話就不用裝,注意從軟件管理器或可信任的源下載軟件就行了。

Ø  編程效率的提升:這也是對程序員來說最重要的一點。再也不用Cygwin模擬的Linux命令和Mingw做交叉編譯了!再也不用VisualStudio看各種開源軟件的源代碼時一堆紅色錯誤了!用Sublime TextCodeBlocks看各種源碼,而且想改動就改一下,直接編譯后就能跑起來測測,太方便了!對各種開源軟件的熱情一下子提高了很多。

總體上對Linux Mint 17 Mate版還是非常滿意的,對於這一周的使用體驗中幾乎可以打滿分了。也許是之前把Linux桌面版想象得太原始了,比較上次用Ubuntu桌面版已是好多年前了… 目前。以后大部分工作就都在Mint中完成了,相信一定能大大提高學習和編程的效率!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