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entOS 6.x版本中,默認使用的是iptables
防火牆。到了CentOS 7.x版本,默認防火牆變成了firewalld
。本篇通過使用firewalld
開啟、關閉 HTTP(80)端口,來講述firewalld
的基本使用方法。
firewalld
的一切設置均使用 firewall-cmd
命令完成。
配置前先確保防火牆是運行着的:
[root@bogon ~]# firewall-cmd --state running
輸出running就說明運行着,否則需要開啟:
[root@bogon ~]# service firewalld start Redirecting to /bin/systemctl start firewalld.service
服務器上可能會有多張網卡,每張網卡可能有多個網口。firewalld
最細可以控制每個網口的進出流量。所以配置前需要知道要控制的網口的名字,用ifconfig
命令獲取:
[root@bogon ~]# ifconfig eno16777736: flags=4163<UP,BROADCAST,RUNNING,MULTICAST> mtu 1500 inet 192.168.28.128 netmask 255.255.255.0 broadcast 192.168.28.255 inet6 fe80::20c:29ff:fef4:6dd1 prefixlen 64 scopeid 0x20<link> ether 00:0c:29:f4:6d:d1 txqueuelen 1000 (Ethernet) RX packets 13558 bytes 16041550 (15.2 MiB) RX errors 0 dropped 0 overruns 0 frame 0 TX packets 4380 bytes 315435 (308.0 KiB) TX errors 0 dropped 0 overruns 0 carrier 0 collisions 0 lo: flags=73<UP,LOOPBACK,RUNNING> mtu 65536 inet 127.0.0.1 netmask 255.0.0.0 inet6 ::1 prefixlen 128 scopeid 0x10<host> loop txqueuelen 0 (Local Loopback) RX packets 72 bytes 6140 (5.9 KiB) RX errors 0 dropped 0 overruns 0 frame 0 TX packets 72 bytes 6140 (5.9 KiB) TX errors 0 dropped 0 overruns 0 carrier 0 collisions 0 [root@bogon ~]#
一般買來的雲服務器,只有一張網卡一個網口,這種情況下ifconfig會列出兩個網口,比如這里是eno16777736和lo。lo是本地回路,是用於調試的,不是真正的網口。剩下的eno16777736就是真實網口的名字。
如果發現機器上除了lo網口,還是有多個網口,說明服務器上有多張網卡或多個網口。這時候要自己判斷開操作哪個網口。
知道了要操作哪個網口。還需要了解下下firewalld中zone的概念:
firewalld將服務器網絡環境划分為幾個zone。就如同美國划分了很多個州,各個州都有各自的法律,一個生活在美國的人必須處在某一個洲(比如Ohio洲),行為受到該洲的限制,如果把此人從Ohio洲移動到Texas洲,那么他收到的法律限制就會發生變化。
同樣的道理,一個網口必須處在某一個zone之內,zone有一套流量進出的規則,網口的進出流量就得遵循這套規則。如果把網口從一個zone移動到另一個zone后,該網口的流量進出規則就會改變。
根據這樣的解釋可以知道,防火牆的流量規則都是配置在zone上的,而不是直接配置在網口上的。所以先給public這個zone添加規則:允許80端口的流量通過:
[root@bogon ~]# firewall-cmd --zone=public --add-port=80/tcp success [root@bogon ~]#
返回success即代表成功。然后把網口eno16777736
添加到public
這個zone里面:
[root@bogon ~]# firewall-cmd --zone=public --add-interface=eno16777736 Warning: ZONE_ALREADY_SET [root@bogon ~]#
因為我這里用的虛擬機只有一個網卡,所以顯示的是已經添加。
最后用瀏覽器訪問服務器,可以發現就能正常訪問HTML內容了。80端口成功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