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的速度


一、陰極射線的速度

陰極射線是由帶負電的微粒組成,即陰極射線就是電子流.讓這些電子流垂直進入互相垂直的勻強電場和勻強磁場中,改變電場強度或磁感應強度的大小,使這些帶負電微粒運動方向不變,這時電場力eE恰好等於磁場力eBv,即eE=eBv,從而得出電子運動速度v=E/B。1894年湯姆遜利用此方法測得陰極射線的速度是光速的1/1500,約2×105米/秒.

二、電子繞核運動速度

按玻爾理論,氫原子核外電子的可能軌道是rn=n2r1,r1=0.53×10-10米。根據電子繞核運動的向心力等於電子與核間的庫侖力,可計算電子繞核的速度

\(  v=\frac{ke^2}{\sqrt{mr_1}} \)

代入數據得v1=2.2×106米/秒,同理可得電子在第二、第三能級上的運動速度

v2=1.1×106米/秒;v3=0.73×106米/秒.從以上數字可知,電子離核越運其速度越小.

三、光電子速度

由愛因期坦光電效應方程\( \frac{mv^2}{2}=h\nu-W \),可以計算出電子逸出的最大速度,如銫的逸出功是3.0×10-19焦,用波長是0.5890微米的黃光照射銫,光電效應方程與υ=c/λ聯立可求出電子從銫表面飛出的最大初速度vm=((2/m)•((ch/λ)-W))1/2,代數字得vm=2.9×105米/秒.如果用波長更短的光照射銫,電子飛出銫表面的速度還會更大.從而得知,不同的光照射不同的物質,發生光電效應時電子飛出的最大速度也不同.

四、金屬導體中自由電子熱運動的平均速率

因為自由電子可以在金屬晶格間自由地做無規則熱運動,與容器中的氣體分子很相似,所以這些自由電子也稱為電子氣.根據氣體分子運動論,電子熱運動的平均速率v=((8kT)/(πm))1/2,式中k是玻耳茲常數,其值為1.38×10-23焦/開,m是電子質量,大小為0.91×10-30千克,T是熱力學溫度,設t=27℃,則T=300K, 代入以上公式可得v=1.08×105米/秒.

五、金屬導體中自由電子的定向移電速率

設銅導線單位體積內的自由電子數為n,電子定向移動為v,每個電子帶電量為e,導線橫截面積為S.則時間t內通過導線橫截面的自由電子數N=nvtS,其總電量Q=Ne=nvtSe.根據I=Q/t得v=I/neS,代入數字可得v=7.4×10-5米/秒,即0.74毫米/秒.

從以上數據可知,自由電子在導體中定向移動速率(約10-4米/秒)比自由電子熱運動的平均速率(約105米/秒)少約109倍.這說明電流是導體中所有自由電子以很小的速度運動所形成的.這是為什么呢?金屬導體中自由電子定向移動速度雖然很小,但是它是疊加在巨大的電子熱運動速率之上的.正象聲速很小,如將聲音轉換成音頻信號載在高頻電磁波上,其向外傳播的速度等於光速(c=3×108米/秒).電流的傳導速率(等於電場傳播速率)卻是很大的(等於光速).

六、自由電子在交流電路中的運動速率

當金屬中有電場時,每個自由電子都將受到電場力的作用,使電子沿着與場強相反的方向相對於晶格做加速的定向運動.這個加速定向運動是疊加在自由電子雜亂的熱運動之上的.對某個電子來說,疊加運動的方向是很難確定的.但對大量自由電子來說,疊加運動的定向平均速度方向是沿着電場的反方向.

電場大小變化或電場方向改變,其平均速度大小和方向都變化.對50赫的交流電而言,可推導出自由電子的定向速度v=-(eεmτ/m)sin(t-ψ),τ為自由電子晶格碰撞時間,其數量級為10-14秒.所受到的合力

F=-2eεmsin(ψ/2)cos(ωt-ψ/2),

即電子所受的力滿足F=-kx.這說明自由電子在交流電路中是做簡諧運動.其電子定向運動的最大速率為:

vm=eεmτ/m≈10-4米/秒,振幅約為10-6米.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