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牆定義及功能


防火牆Firewall),也稱防護牆,是由Check Point創立者Gil Shwed1993年發明並引入國際互聯網(US5606668A1993-12-15)。它是一種位於內部網絡與外部網絡之間的網絡安全系統。一項信息安全的防護系統,依照特定的規則,允許或是限制傳輸的數據通過。

 

網絡層防火牆

網絡層防火牆可視為一種 IP 封包過濾器,運作在底層的TCP/IP協議堆棧上。我們可以以枚舉的方式,只允許符合特定規則的封包通過,其余的一概禁止穿越防火牆(病毒除外,防火牆不能防止病毒侵入)。這些規則通常可以經由管理員定義或修改,不過某些防火牆設備可能只能套用內置的規則。

我們也能以另一種較寬松的角度來制定防火牆規則,只要封包不符合任何一項否定規則就予以放行。操作系統及網絡設備大多已內置防火牆功能。

較新的防火牆能利用封包的多樣屬性來進行過濾,例如:來源 IP地址、來源端口號、目的 IP 地址或端口號、服務類型(如 HTTP 或是 FTP)。也能經由通信協議TTL 值、來源的網域名稱或網段...等屬性來進行過濾。

應用層防火牆

應用層防火牆是在 TCP/IP 堆棧的應用層上運作,您使用瀏覽器時所產生的數據流或是使用 FTP 時的數據流都是屬於這一層。應用層防火牆可以攔截進出某應用程序的所有封包,並且封鎖其他的封包(通常是直接將封包丟棄)。理論上,這一類的防火牆可以完全阻絕外部的數據流進到受保護的機器里。

防火牆借由監測所有的封包並找出不符規則的內容,可以防范電腦蠕蟲或是木馬程序的快速蔓延。不過就實現而言,這個方法既煩且雜(軟件有千千百百種啊),所以大部分的防火牆都不會考慮以這種方法設計。

XML 防火牆是一種新型態的應用層防火牆。

根據側重不同,可分為:包過濾型防火牆、應用層網關型防火牆、服務器型防火牆。

數據庫防火牆

數據庫防火牆是一款基於數據庫協議分析與控制技術的數據庫安全防護系統。基於主動防御機制,實現數據庫的訪問行為控制、危險操作阻斷、可疑行為審計。

數據庫防火牆通過SQL協議分析,根據預定義的禁止和許可策略讓合法的SQL操作通過,阻斷非法違規操作,形成數據庫的外圍防御圈,實現SQL危險操作的主動預防、實時審計。

數據庫防火牆面對來自於外部的入侵行為,提供SQL注入禁止和數據庫虛擬補丁包功能。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