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v-text
3,v-html
前兩種接受普通變量,第三種綁定帶有標簽的內容,但是嚴禁使用,這個會有 XSS危險,(將字符串解析成源代碼)
4,v-bind:title=‘msg’ //綁定屬性 可縮寫 :title='msg'
5,v-on //綁定事件 可縮寫 @click='fun1'
在“data”屬性中加個屬性
“methods":{
"fun1":function(){
//fun1事件執行代碼
}
}
6,v-show //值為真時顯示,否則不顯示
7,v-if //值為真時顯示,否則不顯示
8,v-else //值為真時顯示,否則不顯示,可以不加條件,表示剩余情況
9,v-else //值為真時顯示,否則不顯示,可以不加條件,表示剩余情況
10,v-for //用於遍歷循環,1.0版本可以識別$index,$first,$last,$medle,2.0版本不行,可以用v-for=“(u,index) in user”或
第三個參數為索引:
<div v-for="(value, key, index) in object">
{{ index }}. {{ key }}: {{ value }}
</div>
|
11,v-model //綁定表單元素,用表單時必須要加此指令
12,v-pre //忽略由此修飾的代碼,就是不解析把它原樣顯示出來,還可以加快頁面加載速度
13,v-cloak //和ng-cloak一樣,防止{{}}在頁面加載時顯示出來,等頁面加載完成后再顯示出來花括號里的內容
14,v-once //一次事件綁定 <div>{{msg}}</div> 只顯示一次,后面數據改變了,此部分也不會在改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