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eMMC文件系統


  制作文件系統目的就是要使得開發板能支持命令操作。掛載都是通過修改環境變量,最終的目的就是實現IP的連接。

  前面說了,linux下掛載(共享)根文件系統的方式是通過直接的IP連接;

  SD卡制作的文件系統是將SD卡里的目錄掛載到linux;

  eMMC也同樣是。不同的是:eMMC文件系統的制作方式不同。這里制作了ext3和ext4格式的文件系統

一、准備工作

  1、准備 材料:

  2、修改當前的NFS文件系統,------刪除文件系統dev/以及var目錄下的所有文件

  3、因為控制台文件在dev目錄下,而上一步將dev目錄刪掉,但是在etc/init.f/rcS中指定了控制台文件console,所以需要增加console文件。修改根文件系統etc/init.d/rcS文件,增加動態創建console文件命令。(這里有一個問題,你試着在dev目錄下創建console文件,會發現這樣生成不了鏡像,但是不做能生成鏡像,進不來系統(控制台),這就是要動態創建的原因)。

  2、將壓縮包移動到虛擬機,解壓到虛擬機bin目錄下,修改權限

  3、開始制作

    1)、制作ext3:mkext3image /root/work/rootfs rootfs.ext3

    2)、制作ext4:make_ext4fs -s -l 200M rootfs.ext4 /root/work/rootfs

                  壓縮類型世鏡像  壓縮長度   大小根據自己需要  生成的文件名  做好的跟根文件系統目錄

准備工作都做好了,下面開始燒寫文件系統到ext3格式的文件

二、燒寫--------連接usb

  1、開啟開發板,在倒計時前進入命令模式

    emmc分區--與SD卡分區相同;

    輸入fastboot  回車

  2、安裝fashboot下載工具(將做好的ext3/4映像文件系統下載到eMMC)

    將ext3/4格式的文件系統移動到windows平台下的一個目錄(非中文)

    打開windows下的powershell,輸入fastboot flash system ett3/4文件存放的目錄

  3、修改環境變量

  setenv bootargs root=/dev/mmcblk0p2 rootfstype=ext4 console=ttySAC0,115200 init=/linuxrc lcd=S702

三、eMMC文件系統掛載NFS---與SD卡掛在方式相同,這里就不在概述了

 

 

補充說明:u-boot和kernel的燒寫也可以用fastboot這種方式

  下載 BL1
  fastboot flash fwbl1 E:\sd_fuse\tiny4412\E4412_N.bl1.bin
  下載 BL2:
  fastboot flash bl2 E:\sd_fuse\tiny4412\bl2.bin
  下載 u-boot:
  fastboot flash bootloader E:\sd_fuse\tiny4412\u-boot.bin
  下載 u-boot 加密數據:
  fastboot flash tzsw E:\sd_fuse\tiny4412\E4412_tzsw.bin
  下載內核映像:
  fastboot flash kernel E:\sd_fuse\tiny4412\zImage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