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考之系統架構設計師


    自己報名了軟考中的高級考試,系統架構設計師。知道軟考這個考試因為在本科上學的時候,那時候學校有保研的名額,學院是根據綜合成績的排名決定是否有資格,其中通過了軟考中級有相應的加分,通過了軟考高級有更高的加分。當時參加了軟考,但是在確定排名之前僅有兩次軟考的機會,本來計划先通過中級,然后在挑戰高級,但是第一次中級沒有通過,第二次沒有魄力直接參加高級,如果無法通過,中級的加分就喪失了。所以第二次還是選擇了比較穩的重新通過中級考試,軟件設計師。

    參加工作以來,從事計算機互聯網領域能獲得的短期成就感真的很少,參與大型項目的機會也挺少。在大型的互聯網公司參與模塊的開發,在小型的公司負責的非上線項目有種一直做課程大作業的感覺。當然這也和自己的態度有關,其實應該將自己負責的所有工作認真對待,做出自己能達到的最高質量標准。其實軟考這個證書在求職過程中沒有什么用途,互聯網領域還是以能力論英雄,但是思來想去,軟考里面還是有很多基礎知識的。想通過這個考試復習鞏固一下自己的基礎知識,然后驗證一下自己的學習能力,增強一下自信心,所以報名了系統架構設計師的考試。大約提前一個多月復習。現在正在緊張的復習中。加油。

 

-------------------------

 

  17年年尾再來編輯一下,這次系統架構設計師的考試通過了,雖然復習的時間比較短,但是也耗盡了很多的精力,教材買了《系統架構設計師教程》(清華大學出版社),《系統架構設計師考試全程指導(第2版)》(清華大學出版社),不過在復習的前期通讀了一下《系統架構設計師考試全程指導(第2版)》,考慮想大概了解其中的概念,但是發現這次考試並不如我所想,能夠讓我鞏固一下工作中使用到的基礎知識,比如操作系統、編程語言、計算機網絡等,但是復習的過程中發現並不是如此,其中大量的考點集中在軟件架構、信息系統基礎、系統開發基礎等,其中很多都是大量的概念性的東西,需要記憶,這讓我非常頭痛。

  花了大概兩周的時間,工作日的晚上,周末的全天把書籍瀏覽一遍發現並沒有抓住考點,依照以往的應試經驗,肯定需要刷歷年真題的,但是教材沒有。此時只能求助於萬能的淘寶,買到了09年-16年的真題,打印出來,從上午科目,基礎知識的選擇題刷起,答案寫在草紙上,這樣多次刷的時候不會有影響,前后刷了兩邊,並且把其中的錯誤試題記錄下來,瀏覽其中不清晰的知識點的詳解,后來就能夠保證選擇題都在合格線以上了,這樣上午科目就算暫時攻克了,當然刷題過程中需要自己總結每個章節的分數占比有多少,這樣才能夠掌握復習的重點,畢竟我們計算的保證拿到合格線以上就可以了。

  接下來就是比較頭疼的論文了,自己沒有這方面的經驗,想要在網上找找有什么資料參考一下。此時我無意間找到了一個專業進行軟考培訓的網站的比較老版本的視頻教程,我就把這個視頻下載下來進行學習,畢竟培訓機構一定總結了經驗。最后他們的經驗就是把論文分模塊,其中有一部分內容是可以重復利用的,比如摘要的部分功能、正文前部分的項目介紹、正文結尾部分的內容。考前在歷年的試題中選擇2~3個題目選擇一個熟悉的,能夠吹牛的項目練習一下,總結一下模板,記憶一下,考試的時候直接背誦下來,剩下的部分根據選題進行發揮。考試時間真的很近,論文部分幾乎全部時間都在寫字。所以考前找一下寫字的感覺也很有必要。

  刷題的時候其實發現下午的案例分析其實挺難拿到分的,但是在刷題過程中發現近幾年來,題目的類型有些相似。必選題的考點幾乎就是架構的評價方面的知識。所以認真的刷題,針對不熟悉的有共性的知識點着重復習。

  當然,最后懶得刷書的時候就N倍速度的瀏覽那個古老的免費視頻,感覺視頻聽起來更快,大概是因為我看書速度比較慢。

  

  最后考試能夠通過應該也有一定的運氣,論文剛好合格線,大概有些跑題,但是判卷老師手下留情讓通過了。案例分析題目的知識點比較熟悉,所以答起來沒有壓力。其實最容易復習的就是上午的基礎知識了,工作這么久操作系統,網絡的基礎知識還是有的,一些需要記憶的通過多刷幾遍歷年真題完全沒有問題。

  

  最后,祝各位想要考證的童鞋都會取得好的成績~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