鑲嵌數據集 MosaicDataSet是Esri推出的一種用於管理海量影像數據的數據模型,它是Geodatabase數據模型的一個子集定義。
該數據模型強大之處在於它能統一管理不同采集時間、不同采集來源、不同分辨率、不同波段的影像,同時支持影像的動態鑲嵌和動態影像處理。
本文將探討如何使用鑲嵌數據集 MosaicDataSet管理不同分辨率影像數據。
首先,我們要先了解影像分辨率的概念。
影像空間分辨率代表影像的一個像素單元格所代表的實際地表長度距離。如下圖,影像的分辨率為2米,則代表一個格子的實際地表長寬距離為2米。
影像空間分辨率越高,說明影像越精細,可以捕獲的地物細節越清晰。影像的分辨率還會影響到程序的處理時間和存儲空間。
由於我們的顯示器能顯示分辨率是有限的,所以這意味着地圖在展示影像的時候,在不同的比例尺下能顯示的最高分辨率也是有限的。它們之間存在以下關系。
有效的最高影像分辨率 = 當前地圖比例尺 * 0.0254 / 顯示器顯示分辨率(一般為96 dpi)
舉例,當前地圖比例尺為1:188,976,則有效的最高影像分辨率就是50米,再高的影像分辨率在顯示器上出來的效果和50米的也是一樣的。
有了上述的一些概念背景后,我們再來看看鑲嵌數據集是如何管理不同分辨率的影像的。
鑲嵌數據集中定義了一個目錄表對象,記錄了鑲嵌數據集所引用的原始影像數據。該目錄表包含了以下幾個重要的字段:
MinPS:代表最大的可加載影像分辨率。
MaxPS:代表最小的可加載影像分辨率。
當前地圖的有效最高影像分辨率大於或等於MinPS值,並且小於MaxPS值時,則加載該影像;不在該數值范圍內的均不加載影像。
上述兩個參數可以通過工具Calculate Cell Size Ranges計算出來,也可以手工編輯鑲嵌數據集的Footprint表格里的這兩個字段值。
LowPS:代表了影像數據的最高影像分辨率。
HighPS:代表了影像數據的最低影像分辨率。如何影像沒有金字塔,則和LowPS相同。
在導入影像到鑲嵌數據集目錄的時候,其中關於金字塔的Maximum Pyramid Levels Used或者Maximum Pyramid Cell Size、Minumum Pyramid Rows or Columns這幾個參數就對HighPS和LowPS起這重要作用。
假如影像有3級金字塔,在導入影像時,通過設置Maximum Pyramid Levels Used為3,則會加載利用3級的金字塔,那么 HighPS 就應為 原始影像分辨率* 2 * 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