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相位噪聲是影響差分干涉結果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我理解大氣相位延遲(對流層)主要是因為電磁波在大氣中傳輸時候,大氣是分層的(地表和高空不一樣),所以電磁波傳輸線路發生了一點彎曲效應,傳播距離的長度因為彎曲發生了一點偏差。干涉測量要用到斜距做差,斜距的誤差就出現在干涉測量的結果當中。對流層延遲和電離層延遲不是一個東西,要區分開來,電離層延遲我也不懂,這里就不討論了。
大氣相位噪聲的特點為空間低通,時間高通,也就是說在空間分布上表現出低通緩慢變化的特征,而在時間序列上表現為為高通快速變化的特征。所以對於出現在時序數據里的大氣相位,可以針對這個特征通過濾波的方式進行去除。那么對於差分干涉結果,能否有效進行大氣相位的去除呢?這個應該有很多人研究過,在沒有輔助數據的情況應該不太好進行去除。最近看到Skysense中增加了對差分干涉圖使用GACOS[1](Generic Atmospheric Correction Online Service for InSAR,GACOS主要是利用了GPS數據生成了對流層的延遲 )數據去除大氣相位的功能,在這里記錄一下。
圖1 GACOS數據下載界面
首先要獲取大氣數據。進入官網進行下載http://ceg-research.ncl.ac.uk/v2/gacos/。從數據中讀出數據的經緯度范圍和Sentinel-1影像的觀測日期,輸入單位和郵箱就可以坐等數據發送回來了。現在數據處理速度很快,大概半個小時左右數據就發送回來了。單個影像大氣數據和地形是明顯相關的。
圖2 20170730大氣相位延遲(單位m)
圖3 差分大氣相位
利用Skysense進行大氣相位的處理。在【差分干涉圖】-【未濾波結果】右擊選擇【去除GACOS大氣】,
圖4 去除大氣相位操作
選項卡一(圖5)中需要選擇要去除大氣的差分干涉圖,選項卡二(圖6)是對大氣相位進行編碼,應該就是從地理坐標系轉到雷達坐標系下,可以看到這里的界面是和模擬地形相位差不多的。選擇大氣數據所在的目錄,選擇好DEM所在的目錄(DEM沒有的話需要下載,圖7),按照分辨率選擇好采樣的系數和數據編碼模式。
圖5 選擇差分干涉圖
圖6 設置參數
圖7 下載DEM
等待處理結束,就可以看到去除大氣之后的差分干涉圖了。
這里給出去除前后的對比圖(濾波設置不太一樣,但是不影響趨勢的判斷),我認為效果應該是有的,不知有沒有高手可以指點一下如何判斷大氣去除的好不好?
客觀來說,利用GACOS可以去除一部分的大氣延遲,特別是在一些地形變化比較明顯的地方,但是能否完全去除我認為還是有一些隨機的成分在里邊的。
后記(補充):
大氣相位分Turbulent Mixing和 Vertical Stratification兩種。
Turbulent Mixing 是由大氣的擾動過程產生的,不論是平地還是山區都會有。在雷達干涉圖中,大氣信號的行為在數學上可以使用the covariance function , the power spectrum, the fractal dimension and the structure function 等相關測度(interrelated measures)來進行描述。
Vertical Stratification是大氣的垂直分層效應造成的,假定在水平方向沒有空間異質性,只在山區影響比較明顯,和地形是相關的(是高程差的函數)。其中主要是water vapor的分層效應,要有分層數據才能比較好的進行去除。
一般認為大氣相位延遲主要是由近地面大氣層的水汽分布引起的。
參考文獻:
[1] C. Yu, N. T. Penna, and Z. Li, “Generation of real‐time mode high‐resolution water vapor fields from GPS observations,”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Atmospheres, vol. 122, no. 3, pp. 2008-2025,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