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莓派開發系列教程2--樹莓派3B介紹及系統燒寫、基本配置


注意:樹莓派系列的3篇文章里面的圖片因為博客轉移過程丟失了,非常抱歉

前言

  樹莓派系列里涉及到需要額外電腦來協助處理的部分(如燒寫系統,遠程訪問等等),統一在運行着Ubuntu15系統的mac air上進行。很多人或許會不適應,不知道相應的操作在Windows下該怎么進行。之所以最終做這個決定,一方面是因為我本人工作和生活就是用的這個系統,如果真要在Windows下操作,還得想辦法弄個系統,另一方面是因為網上大部分現有的博客都是在Windows下操作的,我這也算是為那些期望在Linux下操作的朋友做一點貢獻,畢竟最終樹莓派上的系統也大部分是基於linux的,對吧(遲早要學的)!

樹莓派3B介紹

先放兩張3B整體介紹圖:
圖1
圖2

樹莓派3B核心參數:

  • A 1.2GHz 64-bit quad-core ARMv8 CPU(BCM2837)
  • 1GB LPDDR2 RAM
  • 802.11n Wireless LAN(BCM43143)
  • Bluetooth 4.1
  • Bluetooth Low Energy (BLE)

Like the Pi 2, it also has:

  • 4 USB ports

  • 40 GPIO pins,40-pin 2.54 mm (100 mil) expansion header: 2x20 strip Providing 27 GPIO pins as well as +3.3 V, +5 V and GND supply lines

  • Full HDMI port,HDMI (rev 1.3 & 1.4 Composite RCA (PAL and NTSC)

  • Ethernet port,10/100 BaseT Ethernet socket

  • Combined 3.5mm audio jack and composite video

  • Camera interface (CSI),15-pin MIPI Camera Serial Interface (CSI-2)

  • Display interface (DSI),Display Serial Interface (DSI) 15 way flat flex cable connector with two data lanes and a clock lane

  • Micro SD card slot (now push-pull rather than push-push)

  • VideoCore IV 3D graphics core,Dual Core VideoCore IV® Multimedia Co-Processor. Provides Open GL ES 2.0, hardware-accelerated OpenVG, and 1080p30 H.264 high-profile decode.
    Capable of 1Gpixel/s, 1.5Gtexel/s or 24GFLOPs with texture filtering and DMA infrastructure

  • Power Micro USB socket 5V1, 2.5A

  • Dimensions 85 x 56 x 17m

  • Operating System Boots from Micro SD card, running a version of the Linux operating system or Windows 10 IoT

    這里對3B參數做一個總結。其中最讓人興奮的應該是4個64 1.2GHZ ARMv8架構的核,iphone6就是采用的該架構,BCM2837的datasheet沒找到,只找到了BCM2835,請參考這里,其次就是自帶wifi芯片,大大增加了設備的便攜性,最后要特別提一下的是它的gpu,后面的系列文檔我會好好介紹它的,現在簡單列一下它強大的功能支持,更詳細的介紹可以先參考這里這里這里

  • 25M rendered triangles/s.

  • 1G pixels/s with single bilinear texturing, simple shading, 4x multisampling.

  • Supports 16x coverage mask antialiasing for 2D rendering at full pixel rate.

  • 720p standard resolution with 4x multisampling.

  • Supports 16-bit HDR rendering.

  • Fully supports OpenGL-ES 1.1/2.0 and OpenVG 1.1.

官方推薦的系統參考這里,后面的系列文檔我主要會涉及到官方系統RASPBIAN,以及OSMC、UBUNTU MATE這三個系統。

系統燒寫

  燒寫系統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用官方的Noobs來燒寫,另外一種則是直接將系統的img寫入。

Noobs方式

  Noobs介紹及使用參考這里,下面我再簡單介紹下基本流程:

  1. 下載Noobs,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包含了Noobs本身及Raspbian系統鏡像包的集合,這種包很大,1021M左右,它的優點就是安裝系統的時候很快,不需要額外聯網下載系統鏡像了,缺點就是下載這種包的時候時間長些;另外一種只包含Noobs本身,這種包很小,只有28M左右,它的優點就是下載它時很快,缺點就是安裝時,它會根據你選擇的系統從網上下載,速度慢;
  2. 格式化micro sd卡為FAT32格式,建議用8G,class 4以上卡,另外,如果想同時安裝幾個系統,那么需要考慮更大的卡,特別是安裝WIN10的時候;
  3. 將下載的Noobs解壓縮到micro sd卡中;
  4. 將micro sd卡插入到樹莓派3B,上電啟動,就會出現下面的界面
    Noobs啟動界面,接着進入安裝界面
    Noobs安裝 注意,上圖是從網上拿的圖,3B現在沒有支持那么多系統,比如Arch、Pidora就沒有,我嘗試過同時選中Raspbian、OpenELEC、OSMC並且用的是在線下載Noobs,大約裝了1個多小時吧,安裝完后重啟就可以在開機畫面那選擇要進入哪一個你安裝的系統了

直接將系統的img寫入

  這種方式簡單,直接。下載想要安裝的img,可以到這里下載當前支持的系統img,在linux下可以通過解壓縮后,用命令行dd到micro sd卡上(不用格式化它),也可以通過圖形界面工具實現,我這里用后者講解,因為它支持解壓並燒寫,呵呵,不用我手動解壓了。先用下面命令安裝gnome-disks

sudo apt-get install gnome-disk-utility

安裝后,執行gnome-disks就可以啟動了
gnome-disks啟動界面
上圖中先選中1處,也就是我插入的micro sd卡,然后點擊2處,選擇“從磁盤映像恢復”,然后選擇下載的xz鏡像包或者img鏡像包即可。

燒寫完后,就可以將卡插入到樹莓派3啟動了,第一次啟動時會讓你進行一些簡單的配置,照着操作下就可以了,我選着了直接登陸,也就是啟動后沒有Login界面,如果你沒有選擇,那么,記住,默認的用戶名是:pi 默認密碼是:raspberry

注意: 我發現剛制作的系統,有時候第一次上電后,顯示器沒有任何反應,但是鍵盤燈能控制,這時我通過ctrl+alt+Del關機,然后按上下鍵,多做幾次就好了,很奇怪!

基本配置

  這里以官方系統Raspbian為例講解基本配置過程。第一次進入系統需要做一些基本的配置,包括如下:

  1. 調整分區大小,采用直接將系統的img寫入方式制作的系統默認不會充分使用micro sd卡空間,可能導致本身8G的卡,裝完系統了只剩幾百M,實際上是還有4G多空間沒有使用,需要自己配置下,具體步驟:
    sudo raspi-config
    在彈出的界面里,在第一個條目Expand Filesystem執行回車即可完成(重啟后生效)。關於raspi-config的介紹參考這里
  2. 修改密碼(可選),如果樹莓派提供了網絡服務,特別是外網能夠訪問到,那么最好修改下密碼吧!還是在第一個操作的界面里導航到第二個條目 Change User Password處回車,然后根據提示修改密碼即可(注意:密碼不要太簡單,我設置為1個字符,提示成功,但是實際是無效的,在PC上是可以的,奇怪);
  3. 禁止Overscan,如果你像我一樣,遇到沒有全屏顯示,那么可以通過在第一個操作的界面里導航到第九個條目處 Advanced Options,回車,進入高級配置界面,在A1 Overscan處再回車,然后選擇Disable即可(重啟后生效);
  4. 配置網絡,3B支持wifi和有線,我這里是用無線方式,直接在右上角點擊網絡圖標,然后選擇對應的hot然后輸入密碼就可以了;
  5. 源配置(可選),采用國內源當然是為了加快軟件安裝時的速度。國內很多高校已經開通了樹莓派的鏡像源,如浙江大學重慶大學重慶大學源配置方法:先執行su - root切換到root,然后執行cd /etc/apt/ && mv sources.list sources.list.bak對原始的文件備份一下,然后執行wget http://mirrors.cqu.edu.cn/distri/Raspbian/sources.list下載新的源文件,最后執行exit退出root環境,並執行sudo apt-get update更新源就可以了(當前還沒更新到jessie,還是wheezy,太老了) 浙江大學源配置方法:先執行su - root切換到root,然后執行cd /etc/apt/ && mv sources.list sources.list.bak && echo "deb http://mirrors.zju.edu.cn/raspbian/raspbian/ jessie main contrib non-free rpi "> sources.list,最后執行exit退出root環境,並執行sudo apt-get update更新源就可以了。也可以用apt-spy來檢查哪個源最快,具體的用法自己google吧_
  6. Locale設置,默認不支持中文,需要設置。先安裝中文字體吧!執行sudo apt-get install ttf-wqy-zenhei ttf-wqy-microhei
    進行安裝,然后在第一個操作的界面里導航移動到第五個條目 Internationalisation Options處回車,選擇Change Locale,然后導航的屏幕底部,用空格鍵選中zh-CN GB2312、zh-CN GB18030、zh-CN GBK、zh-CN UTF-8,然后按回車,然后默認語言選中zh-cn,最后回車即可;
  7. 配置ssh(可選),如果想遠程訪問樹莓派,可以通過配置下ssh來實現。下篇教程再講吧!

參考

2016年4月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