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APP簡要分析


Part1 走進微信APP

  很明顯,微信是很成功的APP。

  微信 (WeChat) 是騰訊公司於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個為智能終端提供即時通訊服務的免費應用程序,現已是超過九億人使用的手機應用。[1]

  “微信,是一個生活方式”是微信如今的標語。我覺得確實如此,在當下生活中,微信是每個人手機內必不可少的手機應用,甚至成為一個人的“生活方式”。根據問卷調查顯示,每天都使用微信的用戶比例已達到72.26%![3]由此可見微信具有多么強大的用戶粘性!

  而我的困惑在於為什么微信能在短短7年的時間內飛速發展,在即時通訊服務的應用程序中脫穎而出,成為超過九億人使用的“超級應用”。接下來,也就是我對這個問題展開的探討與分析。

 

Part2 微信APP之功能體驗&用戶評價

   上手體驗: 

場景
介紹 微信入場場景 聊天界面 錢包界面 發現界面
場景        
介紹  個人界面  掃一掃界面  設置界面  注冊界面
場景
介紹  登錄界面 表情界面 相冊界面 搖一搖界面
 
介紹 流浪瓶界面 附近的人界面 通訊錄界面 公眾號界面

 

  以下是三位微信APP用戶的評價: 

用戶1

用戶介紹 大學生
用戶需求 即時通訊、公眾號、朋友圈
產品改進 朋友圈評論可以增加提示的功能
用戶評價 十分滿意

用戶2

用戶介紹 大學生
用戶需求 即時通訊
產品改進 表情包更新后點擊圖標不能回到表情包首頁
用戶評價 十分滿意

用戶3

用戶介紹 高中生
用戶需求 即時通訊、錢包、相冊
產品改進 功能有點過於單一,可以增添新功能
用戶評價 十分滿意

 

 

Part3 微信APP之需求分析

  微信APP系統的用例圖: 

  

Part4 微信APP之同類產品功能對比

  微信APP邏輯框圖: 

     

 

  模塊重要標識: 

模塊 重要度(百分比) 完成度(百分比) 出發點 效果 
 聊天 65% 100%  發送語音短信、視頻、圖片(包括表情)和文字信息 非常滿意  
微信群  35%  100%   簡單的虛擬社區,實現多人聊天 非常滿意
朋友圈  80%  100%   發表文字和圖片,通過其他軟件將文章或者音樂分享到朋友圈。可以對好友新發的信息進行“評論”或“贊”,用戶只能看相同好友的評論或贊 非常滿意
查看附近的人  25%  100%   根據用戶的地理位置找到附近同樣開啟本功能的人 非常滿意
掃一掃  50%  100%   可以掃二維碼、封面、街景、掃單詞進行翻譯 非常滿意
搖一搖  30%  100%   搖手機或點擊按鈕搖一搖,可以匹配到同一時段觸發該功能的微信用戶 非常滿意
實時對講  50%  100%   通過語音聊天室和一群人語音對講 非常滿意
群發助手  20%  100%   把消息發給多個人 滿意
添加好友  20%  100%   通過查找微信號、QQ 好友、手機聯系人、分享微信號、搖一搖、二維碼等方式添加好友 非常滿意
新聞推送  20%  100%   瀏覽騰訊新聞 非常滿意
QQ郵箱提醒  20%  100%   開啟后可接收來自QQ 郵件的郵件,收到郵件后可直接回復或轉發 滿意
QQ離線助手  20%  100%   接收QQ 離線消息 非常滿意
公眾平台  35%  90%   關注和注冊公眾號,注冊后對公眾賬戶的粉絲分組管理、實時交流 滿意
微信網頁版  20%  100%   通過手機微信的二維碼識別在網頁上登陸微信,網頁版能實現和好友聊天,傳輸文件等部分功能 非常滿意 
錢包  30%  100%   集充值、理財、彩票、打車、消費、買票、轉賬等生活服務於一體 非常滿意 
通訊錄安全助手  20%  100%   開啟后可備份手機通訊錄至服務器,也可恢復 非常滿意 
設置  20%  98%   新消息提醒模式設置、聊天設置、隱私設置、微信通用設置、賬號與安全設置、介紹微信和退出功能等 非常滿意 
搜索 20%  98%    搜索好友、公眾號、文章等 非常滿意
標簽  20%  100%   好友分類 非常滿意 
游戲  20%  100%   與好友一起玩游戲 一般
購物  20%  85%   微信購物 一般 
相冊  20%  90%   管理相冊 滿意 
收藏  20%  90%  收藏感興趣的文章 非常滿意 

  

  用戶體驗&UI界面美觀度&核心功能: 

評價維度 維度評分
用戶體驗 95分
UI界面美觀度 95分
核心功能 98分

 

  類似產品的優缺點: 

產品 優點 缺點
微信

界面簡潔,操作方便。

與手機號相關聯,具有強大的用戶粘性和強隱私性的閉環交流。

用戶數據(聊天記錄、文件、微信群、好友)刪除后無法恢復 。

局限於移動端,PC端的用戶量較少。

QQ

軟件核心功能完善度高。

功能豐富多樣並且十分強大。

在PC端與移動端都有眾多的用戶量。 

有部分收費功能。 功能繁雜,高年齡段用戶量較少。
新浪微博

傳播方式具有開放性和強媒體性,影響范圍較廣。

以粉絲作為紐帶,傳播面廣。

以興趣為群體,所以用戶粘性較低 。

傳播內容存在謠言與非法信息。

  對微信APP提出具體建議: 

  • 提高PC端功能。
  • 提高文件發送、上傳、下載、管理功能。
  • 提高用戶數據恢復功能。

Part5 微信APP之建議&規划

 

  如果我是項目經理,我在競爭中勝出的方案: 

  • 做好微信的需求分析與市場調研工作。
  • 充分發揮微信的龐大用戶量與強大用戶黏性的作用擴展功能。
  • 正視微信與類似相關產品的不足之處。
  • 更好的用戶體驗。
  • 更簡易與強大的功能操作。
  • 合理規划功能開發。

 

  類似產品: 

  QQ、新浪微博、陌陌、飛信。

 

  功能設計: 

  從微信龐大的用戶量可以看出,微信在即時通訊功能上的完善度與滿意度已經十分完善了。這也是微信的殺手功能,是微信具有極強用戶黏性的基礎。應該繼續維持該功能即可。

  而我發現微信公眾號(訂閱號、服務號、應用號)的推出引起了廣泛的關注,但在現實用戶體驗中卻還沒有達到很好的滿意度。

  所以我想要完善優化與加強微信在微信公眾號(訂閱號、服務號、應用號)上的外圍功能。

  

  •  功能設計:完善優化與加強微信應用號與微信公眾號(訂閱號、服務號、應用號)的相關功能。
  •  功能類型:外圍功能
  •   設計方式:優化
  •   設計原因&創新:依靠微信強大的用戶黏性,顛覆傳統的商業模式,訂閱號與服務號減少了紙媒體與戶外廣告的花費,創建出功能完善、管理規范的微商平台。顛覆傳統的軟件模式,應用號降低了軟件開發的花費,減少用戶下載安裝軟件的操作,使得各大品牌的應用能像微信錢包里的“滴滴打車”一樣達到輕應用的效果,在微信的應用號中實現閉環操作與管理。

  

  NABCD模型分析: 

  • N(Need  需求)

   完善優化與加強微信應用號與微信公眾號(訂閱號、服務號、應用號)的相關功能抓住了商家與用戶的痛點。商家的痛點是商品推廣花費巨大,軟件開發與維護成本高,缺少低成本、高效率的商業平台。而用戶的痛點在於手機軟件繁雜並占用大量手機內存空間,不同應用之間的交互性操作不方便,缺少輕應用的應用平台。

  • A(Approach  做法)

   利用微信龐大的用戶量與強大的用戶黏性,吸引各大商家入駐公眾號與服務號,並吸引各類開發者在應用號內開發輕應用級別的微信應用。

  • B(Benefit  好處)

   開創功能統一完善、功能操作方便、開發效率較高,維護成本較低的平台。多方面滿足商家與用戶的需求。

  • C(Competitors  競爭)

   優勢:微信龐大的用戶量與強大的用戶黏性。

   劣勢:商業平台不完善。

  • D(Delivery  推廣)

   微信是騰訊企業極其的重要產品,依靠微信龐大的用戶量與強大的用戶黏性與騰訊企業強大的行業影響力,在推廣方面可以達到非常不錯的效果。

 

  項目開發: 

開發流程

具體內容
第一階段 進行微信公眾平台(訂閱號、服務號、應用號)的需求分析與市場調研。
第二階段 確定微信公眾平台(訂閱號、服務號、應用號)優化的功能、預期效果、項目開發安排、經費預估,設計后台數據庫框架和前端用戶界面,並完成開發文檔。
第三階段 進行微信公眾平台(訂閱號、服務號、應用號)功能優化的開發。
第四階段 對微信公眾平台(訂閱號、服務號、應用號)功能優化進行后期測試,修復BUG。
第五階段 為一些商家、開發者與用戶開發微信公眾平台(訂閱號、服務號、應用號)功能優化后的測試版,進一步完善公眾平台的功能,提高戶用體驗。
第六階段 優化后的微信公眾平台(訂閱號、服務號、應用號)功能正式上線。

 

   人員配置: 

人員配置 人數
開發 3人
測試 1人
美工 1人

 

 

  參考資料: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E%AE%E4%BF%A1/3905974?fr=aladdin 百度百科-微信
  [2] http://www.chinastor.org/GuoNeiXinWen/8699.html “微信”網絡時代的變革者
  [3] 塗海麗 唐曉波 微信功能需求的KANO模型分析 2015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