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REST] 2.REST用來干什么的?


銜接上文[解讀REST] 1.REST的起源,介紹了REST的誕生背景。每當筆者遇到一個新事物的想去了解的時候,總是會問上自己第一個問題,這個新事物是干什么用的?在解釋我所理解的REST這個過程中也不例外,這篇博客我們先關注一下REST是干什么用的,然后后續再解釋REST是什么。好了,不說廢話了,在上篇結尾處說到,REST是Web的架構風格,暫且不管REST和Web,我們先看看架構風格是什么東西?

1. 什么是架構風格?

計算機科學中,架構(Architecture)一詞來源於建築學,我相信大家在不少資料上都見過這樣的解。那么同樣的,架構風格(Arvhitecture Style)這個詞語也和建築學的建築風格高度相似。比如我說起蘇州園林、佛教建築、古羅馬建築這幾種風格的建築。或許你可能和筆者一樣對建築學一竅不通,但是如果你面前有一棟建築,你依然可以快速的分辨出這棟建築到底是佛教建築的還是古羅馬建築,為什么呢?因為它們有着很明顯的特點可以區分看來,比如下圖:

你總不會認為它是古羅馬的建築吧(雖然我說不上來具體有什么特征。。。但是它就是佛教建築,你能把我咋滴)。

那么架構風格也是這么一個類似的概念,也有它自己的特征加以區分,我們把這些特征稱為“架構約束”。那么架構風格的定義就是:一個架構風格是一組已命名的、相互協作的架構約束所以,既然REST是Web的架構風格,那么也就是說有一組架構約束約束着Web?是的,正是如此

2. Web的發展階段

上篇說到,世界上的第一個網站在1990年12月20日誕生於Tim Berners-Lee(web之父)的一台NeXT電腦上,由一個簡單的瀏覽器,html組成。而如今的Web已經不是當初的那個純靜態的網站了,早已滲透到了社會的各個方面。

如今Web的規模在成幾何指數的增長着,從早期的純靜態的網站 -> CGI->腳本語言(php,jsp,asp)-> AJAX -> RIA(Flash,Silverlight)-> SPA -> Web App -> PWA(Google提出的漸進式Web APP)。在這個發展過程中,有沒有發現,其中支撐Web發展的核心標准規范(HTTP,URI和HTML),一直都沒有根本性的變化。

1996年HTTP0.9的時候一直處於純靜態的網站的階段;1996年HTTP1.0引入了POST,從此邁入了CGI的時代;再到1999年HTTP1.1發布的時候,腳本語言(php,jsp.asp)已經大展身手了(國內的BAT和早期的三大門戶(網易,新浪,搜狐),國外的雅虎,谷歌均誕生於這幾年間)。而自從1999年發布的HTTP1.1,到如今的2017年,支撐了整個Web快速發展的10幾年,2015年正式發布的HTTP/2,幾乎沒有對HTTP1.1的協議語義方面做任何修改,而重點在於提升底層TCP的傳輸性能。

URI自從1998年以來,就沒發生過什么變化。

HTML倒是變化不少,不過重點都是在於新標簽,新API方面,而a,img,link,script和form這類超媒體控件元素一直都是非常穩定的。

再看看如今一個web應用運行的時候,都有那些部分會參與其中:

  1. JS;
  2. CSS;
  3. 圖片,視頻,音頻;
  4. SOCKS,SSL/TLS;
  5. 來源服務器(apache,ngnix,iis)
  6. 應用服務器(tomcat)
  7. 網關(CGI,反向代理)
  8. 用戶代理(chrome,firefox,ie,早期的網景)
  9. 客戶端庫(curl,wget,各種語言平台的httpclient庫)
  10. 瀏覽器緩存,CDN,網絡運營商緩存

等等,而這些部分在這20年間,發生了無數次的獨立部署和升級,又有無數的組件已經退出了歷史舞台。Web的面貌本身也以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Web的最核心的三部分(HTTP,URI,HTML)卻保持着相對穩定的狀態。這里面是不是有些值得思考的東西?有哪一個系統能像如今的Web系統這樣,在20多年間,核心組成部分可以保持穩定,並且支撐了如此大的規模發展。

3. REST用來干什么的?

Web得以如此規模的發展,這和Web誕生之初的架構設計是分不開的。而REST則是用來發現,識別Web的架構模型中,有哪些地方需要改善,哪些地方需要說不的。所以,想要理解REST是什么,必須要站在俯覽Web的角度,以Web的上帝視角來看待Web,才能搞清楚REST對Web到底做了些什么。很多的人只關注於restful的web api,以api的角度去理解解釋rest,最終只會發現到頭來就是URL設計的漂亮一些,把HTTP動詞用起來,然后你就會發現REST也不過如此,也不好用,還遺留一堆問題。或許你會覺得少了些什么,然而也說不上來到底少了什么。其根本原因在於看待REST的視角選的不合適。REST是用來指導Web架構的設計和開發的,REST關注組件的可伸縮性、接口的通用性、組件的獨立進化部署以及通過減少交互帶來的延遲等等,它的關注點是Web;而不是如何設計URI,如何使用http method;而這些僅僅只是REST的附屬的一個外在特征而已,並非REST的核心關注點。

4. 總結

筆者感覺這篇文章好像全是大空話,,,哈哈哈。不過也就只有一個目的,簡單的類比解釋下什么是架構風格,以及應該以怎樣的視角看待REST(就像玩積木一樣,開Web的上帝視角)。本篇均是筆者自己的一些理解,不免有錯誤之處,歡迎指正。。

參考資料

架構(Architecture):https://en.wikipedia.org/wiki/Architecture

HTTP 0.9 :https://www.w3.org/Protocols/HTTP/AsImplemented.html

HTTP 歷史:https://www.w3.org/Protocols/History.html

HTTP 1.1 : https://www.ietf.org/rfc/rfc2616.txt

Evolution of HTTP:https://developer.mozilla.org/en-US/docs/Web/HTTP/Basics_of_HTTP/Evolution_of_HTTP

理解本真的REST:https://www.infoq.cn/article/understanding-restful-style

Roy Fielding談Google SPDY協議:https://www.infoq.cn/article/2012/07/roy-on-google-spdy

架構風格與基於網絡應用軟件的架構設計(中文修訂版):https://www.infoq.cn/article/web-based-apps-archit-design

Architectural Styles and the Design of Network-based Software Architectures:https://www.ics.uci.edu/~fielding/pubs/dissertation/top.htm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