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UG_NX工程圖功能


 

 

 

第6章  工程圖功能

本章主要內容:

  • l  UG的工程圖模塊
  • l  工程圖管理功能
  • l  視圖管理功能
  • l  剖視圖的應用
  • l  工程圖中的對象插入功能
  • l  工程圖標注功能
  • l  編輯繪圖對象
  • l  工程圖參數的設置
  • l  工程圖的其他功能
  • l  本章實例

6.1  UG的工程圖模塊

利用UG的Modeling(實體建模)功能創建的零件和裝配模型,可以引用到UG的制圖(工程圖)功能中,快速的生成二維工程圖。由於UG的制圖功能是基於創建三維實體模型的二維投影所得到的二維工程圖,因此,工程圖與三維實體模型是完全關聯的,實體模型的尺寸、形狀和位置的任何改變,都會引起二維工程圖作出時時變化。

當用戶在UG主菜單條中選擇了 【應用】→【制圖】菜單命令后,系統就進入了工程圖功能模塊,並出現工程圖設計界面。

6.1.1制圖應用特點 ∶

•一個直觀的,易於使用的,圖形化的用戶界面;

• 圖與模型相關;

• 主模型方法支持並行工程;

• 自動的正交視圖對准;

• 大多數制圖對象的編緝與建立是在同一對話框中;

• 用戶可控制的圖更新;

• 支持大部分GB制圖標准      

6.1.2 UG 圖的組成 ∶

6.1.3 建立圖的過程∶

6.1.3 制圖工具條∶

常用制圖工具條:Drawing Layout(工程圖布局)、制圖 Annotation(工程圖標注)、制圖 Preference(工程圖參數)及Dimension(尺寸標注)三個工具欄,它們如圖6-2所示。應用這些菜單命令和工具欄圖標可以快速建立和編輯二維工程圖。

 

6.2  工程圖管理功能

在UG環境中,任何一個三維模型,都可以通過不同的投影方法、不同的圖樣尺寸和不同的比例建立多樣的二維工程圖。工程圖管理功能包括了新建工程圖(New)、打開工程圖(Open)、刪除工程圖(Delete)和編輯工程圖(編輯)這幾個基本功能。下面分別進行介紹。

6.2.1  工程圖的建立

執行菜單命令【應用】→【制圖】進入工程圖功能模塊后,系統會按省缺設置,自動新建一張工程圖,並將圖名默認為SHTl。系統生成工程圖中的設置不一定適合於你的三維模型的比例,因此,在添加視圖前,用戶最好新建一張工程圖,按輸出三維實體的要求,來指定工程圖的名稱、圖幅大小、繪圖單位、視圖省缺比例和投影角度等工程圖參數,也可以應用工程圖編輯功能對系統自動生成的工程圖SHT1進行修改,最后達到適合用戶的三維視圖的程度,下面對新建工程圖的過程和方法進行說明。

選擇菜單命令【插入】→【片體】或在工具欄中單擊按鈕,系統將彈出如圖6-3所示的【新建工程圖】對話框。在該對話框中,輸入圖樣名稱、指定圖樣尺寸、比例、投影角度和單位等參數后,即可完成新建工程圖的工作。這時在繪圖工作區中會顯示新設置的工程圖,其工程圖名稱顯示於繪圖工作區左下角的位置。下面介紹一下該對話框中各個選項的用法。

 

1.Filter(過濾器)

該選項指定對當前部件的多張工程圖進行篩選的方法。在過濾器文本框中輸入要搜尋的名稱,則系統在圖名列表框中列出所輸入的工程圖名稱。如果不知道工程圖的確切名稱,可以通過通配符“*”或“?”取代不確定的字符。

2.Selection(選則名稱)

該文本框用於輸入新建工程圖的名稱。名稱最多可包含30個字符,但不能含空格,輸入的名稱系統會自動轉化為大寫方式。

3.Drawing Size(圖紙規格)

該選項用於指定圖樣的尺寸規格。確定圖紙規格可直接從規格下拉列表框中選擇與實體模型相適應的圖樣規格,也可以在Height和Length文本框中輸入圖紙的高度和長度,自定義圖樣尺寸。圖紙規格隨所選工程圖單位的不同而不同,在圖6-3中如果選擇了Inch(英寸)單位,則為英制規格;如果選擇Si(毫米)單位,則為公制規格。圖6-4所示的就是這兩種方式下,圖紙規格列表框中的不同規格。

 

4.Scale(比例)

該選項用於設置工程圖中各類視圖的比例大小,系統省缺的設置比例是1:1,通過設置合適的比例可以將工程圖的大小調整為標准的尺寸。

5.Project Angle(投影角度)

該選項用於設置視圖的投影角度方式。系統提供的投影角度有兩種。按第一分角投影和第三分角投影。按我國制圖標准,一般應選擇按第一分角投影的投影方式。

6.2.2  打開工程圖

對於同一實體模型,如果采用不同的投影方法、不同的圖紙規格和視圖比例,建立了多張二維工程圖,當要編輯其中其中的一張工程圖時,首先要將其在繪圖工作區中打開。

選擇菜單命令【格式】→【打開圖紙】或在工具欄中單擊Open(打開工程圖)按鈕,系統將彈出如圖6-5所示的【打開工程圖】對話框。

 

對話框的上部為過濾器,中部為工程圖列表框,其中列出了滿足過濾器條件的工程圖名稱。在圖名列表框中選擇需要打開的工程圖,則所選工程圖的名稱會出現在Selection文本框中,這時系統就在繪圖工作區中打開所選的工程圖。

6.2.3  刪除工程圖

選擇菜單命令【編輯】→【刪除】或在工具欄中單擊按鈕,系統將彈出與圖6-6所示的【刪除工程圖】對話框。其中圖名列表框中列出了滿足過濾器條件的工程圖名稱,用戶

 

選擇要刪除的工程圖名稱,在系統即可刪除所選擇的工程圖。但是在進行刪除操作時,不能刪除當前正打開的工程圖。

6.2.4  編輯工程圖

向工程圖添加視圖的過程中,如果想更換一種表現三維模型的方式(比如增加剖視圖等),那么原來設置的工程圖參數勢必不合要求(如圖紙規格、比例不適當),這時可以對已有的工程圖有關參數進行修改。

選擇菜單命令【編輯】→【片體】或在工具欄中單擊按鈕,系統將彈出如圖【編輯工程圖】對話框。可按前面介紹的建立工程圖的方法,在對話框中修改已有工程圖的名稱、尺寸、比例和單位等參數。完成修改后,系統就會已新的工程圖參數來更新已有的工程圖。在編輯工程圖時,投影角度參數只能在沒有產生投影視圖的情況下被修改,如果已經生成了投影視圖,請將所有的投影視圖刪除后執行編輯工程圖的操作,刪除投影圖的方法將在下一節中介紹。

 

6.3  視圖管理功能

生成各種投影視圖是創建工程圖最核心的問題,在建立的工程圖中可能會包含許多視圖,UG的制圖模塊中提供了各種視圖管理功能,如添加視圖、移除視圖、移動或復制視圖、對齊視圖和編輯視圖等視圖操作。利用這些功能,用戶可以方便的管理工程圖中所包含的各類視圖,並可修改各視圖的縮放比例,角度和狀態等參數,下面對各項操作分別進行說明。

6.3.1  右鍵菜單

圖導航器或視圖中選中對象單擊、雙擊或使用右鍵, 可以添加對象、進行編輯、刪除、更改設置、查詢、復制、粘貼等許多操作, 方便使用。

任何時候都可以使用ESC 鍵釋放已選中的對象

圖導航器中可以把視圖直接在圖紙間拖動

6.3.2  添加視圖

選擇菜單命令【插入】→【視圖】→【基本視圖】或在工具欄中單擊按鈕,系統將彈出如圖6-7所示的【添加視圖】對話框。該對話框上部的圖標選項用於指定添加視圖的類型;對話框中部是可變顯示區,用戶選取的添加視圖類型不同時,其中顯示的選項也有所區別;對話框下部是與添加視圖類型相對應的參數設置選項。利用該對話框,用戶可在工程圖中添加模型視圖、投影視圖、向視圖、局部放大圖和各類剖視圖。下面介紹一下該對話框中各主要選項的用法,其中有關剖視圖的操作將在下一小節中詳細介紹。

工具條

視圖放置時右鍵菜單

添加向視圖

添加局部放大圖

折疊截面剖

編輯剖面線

6.3.3  移動或復制視圖

選擇菜單命令【編輯】→【視圖】→【移動/復制視圖】在工具欄中單擊按鈕,系統將彈出如圖6-15所示【移動或復制視圖】對話框。該對話框由視圖列表框、移動或復制方式圖標及相關選項組成。應用該對話框可以完成視圖的移動或復制工作。下面對各個選項的功能及用法進行說明。

 

1.移動或復制方式

在UG系統中,共提供了以五種移動或復制視圖的方式。

 To appoint(到一點)

選取該選項,則在工程圖中指定了要移動或復制的視圖后,系統將移動或復制該視圖到某指定點。

l   Horizontally(水平方式)

選取該選項,則在工程圖中指定了要移動或復制的視圖后,系統即可沿水平方向來移動或復制該視圖。

 Vertically(垂直方式)

選取該選項,則在工程圖中指定了要移動或復制的視圖后,系統即可沿垂直方向來移動或復制該視圖。

l   Perpendicular to a Line(垂直於直線)

選取該選項,則在工程圖中指定了要移動或復制的視圖后,系統即可沿垂直於一條直線的方向移動/復制該視圖。

l   To Another Drawing (到另一工程圖)

選取該選項,則在工程圖中指定了要移動或復制的視圖后,系統即可將所選的視圖移動或復制到指定的另一張工程圖中。

2.Copy View(復制視圖)

該選項用於指定視圖的操作方式是移動還是復制,選中該復選框,系統將復制視圖,否則將移動視圖。

3.View Name(視圖名稱)

該選項可以指定進行操作的視圖名稱,用於選擇需要移動或是復制的視圖,與在繪圖區中選擇視圖的作用相同。

4.Distance(距離)

該選項用於指定移動或復制的距離。選取該選項,則系統會按文本框中指定的距離值移動或復制視圖,不過在該距離是按照規定的方向來計算的。

5.Deselect View(取消已選視圖)

該選項用於取消用戶已經選擇過的視圖,以進行新的視圖選擇。

用戶在進行移動或復制視圖操作時,先在視圖列表框或繪圖工作區中選擇要移動的視圖,在確定視圖的操作方式:是進行移動,還是復制。再設置視圖移動或復制的方式,並拖動視圖邊框到理想位置,則系統會將所選視圖按指定方式移動到工程圖中的指定位置。圖6-16所示的就是利用垂直於直線方式移動視圖的示例。

6.3.4  對齊視圖

選擇菜單命令【編輯】→【視圖】→【對齊視圖】或在工具欄中單擊Align View(對齊視圖)按鈕,系統將彈出如圖6-17所示的【對齊視圖】對話框。該對話框由視圖列表框、視圖對齊方式、點位置選項和矢量選項等組成。下面對各個選項進行說明。

 

1.對齊方式

該選項組的圖標選項用於確定視圖的對齊方式。系統提供了五種視圖對齊的方式。

l    Overlay(重合對齊)

選取該對齊方式后,系統會設置各視圖的基准點進行重合對齊。

  Horizontally(水平對齊)

 

選取該對齊方式后,系統會設置各視圖的基准點進行水平對齊。

 Vertivally(垂直對齊)

選取該對齊方式后,系統會設置各視圖的基准點進行垂直對齊。

l    Perpendicular to a Line(垂直於直線對齊)

選取該對齊方式后,系統會設置各視圖的基准點垂直某一直線對齊。

l    Infer(推論模式)

選取該對齊方式,則系統根據選擇的基准點不同,用自動推斷方式對齊視圖。

2.視圖對齊選項

視圖對齊選項用於設置對齊時的基准點。基准點是視圖對齊時的參考點,對齊基准點的選擇方式有三種。

l  Model Point(模型點)

該選項用於選擇模型中的一點作為基准點。

l  View Centers(視圖中心)

該選項用於選擇視圖的中心點作為基准點。

l  Point to Point(點到點)

該選項按點到點的方式對齊各視圖中所選擇的點。選擇該選項時,用戶需要在各對齊視圖中指定對齊基准點。

圖6-18所示的就是利用垂直於直線對齊方式,並指定模型點為基准點時,進行視圖對齊操作的示例。

 

在對齊視圖時,先要選擇對齊的基准點方式,並用點創建功能選項或矢量功能選項在視圖中指定一個點作為對齊視圖的基准點。然后在視圖列表框或繪圖工作區中選擇要對齊的視圖,再在對齊方式中選擇一種視圖的對齊方式。則選擇的視圖會按所選的對齊方式自動與基准點對齊。當視圖選擇錯誤時,可選擇Deselect View選項,取消選擇的視圖。

6.3.6  定義視圖邊界

選擇菜單命令【Drawing】→【Define View Boundary】或在工具欄中單擊按鈕,系統將彈出如圖6-20所示【定義視圖邊界】對話框。對話框上部為視圖列表框和視圖邊界類型選項,下部為定義視圖邊界和選擇相關對象的功能選項。下面介紹一下該對話框中各選項的用法。'

1.視圖列表框

該選項用於選擇要定義邊界的視圖。在進行定義視圖邊界操作前,用戶先要選擇所需的視圖。選擇視圖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在視圖列表框中選擇視圖,另外一種是直接在繪圖工作區中選擇視圖。當視圖選擇錯誤時,還可用Reset(重置)選項重新選擇視圖。

2.視圖邊界類型

該選項用於設置視圖邊界的類型。UG中提供了四種邊界類型:

l  Automatic Rectangle(自動矩形邊界)

該類型邊界可隨模型的更改而自動調整視圖的矩形邊界。

l  Manual Rectangle(手工矩形邊界)

該類型邊界在定義矩形邊界時,在選擇的視圖中按住鼠標左鍵並拖動鼠標,來生成矩形邊界,該邊界也可隨模型更改而自動調整視圖的邊界。

l  Break Line/Detail(斷開線邊界)

該類型邊界用斷開線或局部視圖邊界線來設置任意形狀的視圖邊界。該類型僅僅顯示出被定義的邊界曲線圍繞的視圖部分。選擇該類型后,系統提示選擇邊界線,用戶可用鼠標在視圖中選擇已定義的斷開線或局部視圖邊界線。

如果要定義這種形式的邊界,應在打開【定義視圖邊界】對話框前,先要創建與視圖關聯的斷開線。創建與視圖關聯的斷開線的方法是:在工程圖中選擇要定義邊界的視圖,單擊鼠標右鍵,從快捷菜單中選擇Expand菜單命令,即進入視圖成員工作狀態,再利用Curve功能在希望產生視圖邊界的部位,創建視圖斷開線。完成斷開線創建后,再從快捷菜單中選擇Expand菜單命令,恢復到工程圖狀態。這樣就創建了與選擇視圖關聯的斷開線。圖6-21所示的就是利用這種方式定義視圖邊界的示例。

l  Bound By Object(對象邊界)

該類型邊界是通過選擇要包圍的對象來定義視圖的范圍,用戶可在視圖中調整視圖邊界來包圍所選擇的對象。選擇該類型后,系統提示選擇要包圍的對象,用戶可利用Included Points或Included Obects選項,在視圖中選擇要包圍的點或線。

3.Point(點創建功能)

該選項利用點創建功能來設置固定點。

4.Anchor Point(錨點)

錨點是將視圖邊界固定在視圖中指定對象的相關聯的點上,使邊界隨指定點的位置變化而變化。如果沒有指定錨點,當模型修改時,視圖邊界中的對象部分可能發生位置變化,使得視圖邊界中所顯示的內容不是希望的內容。反之,如果指定與視圖對象關聯的固定點,則當模型修改時,即使產生了位置變化,視圖邊界會跟着指定點進行移動。圖6-22所示的就是修改模型后,指定了錨點和沒有指定錨點的變化對比圖。

5.Chain(鏈接曲線)

該選項用於選擇鏈接曲線,用戶可按順時針方向選取曲線的開始段和結束段,則系統會自動完成整條鏈接曲線的選取。該選項只有選擇了Break Line/Detail(斷開線邊界)視圖邊界類型時才激活。

6.Deselect Last(取消前一次操作)

該選項用於取消前一次所選擇的曲線。該選項也只在選擇了Break Line/Detail(斷開線邊界)視圖邊界類型時才激活。

7.Boundary Point(邊界點)

該選項用於指定邊界點,來改變視圖邊界。該選項也只在選擇了Break Line/Detail(斷開線邊界)視圖邊界類型時才激活。

8.Included Points(包含點)

該選項用於選擇視圖邊界要包圍的點。該選項只在選擇了Bound By Object(對象邊界)視圖邊界類型時才激活。

9.Included Objects(包含對象)

該選項用於選擇視圖邊界要包圍的對象。該選項只在選擇了Bound By Object(對象邊界)視圖邊界類型時才激活。

10.Detail Circle on Parent View(父視圖中顯示環形邊界)

該選項只有在選擇了局部放大視圖時才激活。它用於指定局部放大視圖的父視圖是否顯示環形邊界。如果選擇該選項,則在其父視圖中將顯示環形邊界;如果不選擇取該選項,則在其父視圖中不顯示環形邊界。

6.3.7  視圖相關編輯

選擇菜單命令【編輯】→【視圖】→【視圖相關編輯】或在工具欄中單擊按鈕,系統將彈出如圖6-23所示的【視圖相關編輯】對話。

該對話框上部為視圖列表框,中部為添加編輯選項、刪除編輯選項和轉換類型選項,下部為設置視圖對象的顏色、線型和線寬選項。應用該對話框,可以擦除視圖中的幾何對象和改變整個對象或部分對象的顯示方式,也可取消對視圖中所做的相關性編輯操作。

1.Add 編輯s(添加編輯)

該選項組用於讓用戶選擇要進行什么樣的視圖編輯操作,系統提供了三種編輯操作方式。

l    Erase Object(擦除對象)

該選項用於擦除視圖中選擇的對象。選擇該圖標時系統系統將彈出【對象選取】對話框,用戶可在視圖中選擇要擦除的對象(如曲線、邊和樣條曲線等對象),完成對象選擇后,則系統會擦除所選對象。擦除對象不同於刪除操作,擦除操作僅僅是將所選取的對象隱藏起來,不進行顯示。但該選項無法擦除有尺寸標注的對象。圖6-24所示的就是進行了擦除操作的示例。

 編輯 Entire Object(編輯整個對象)

該選項用於編輯視圖或工程圖中所選整個對象的顯示方式,編輯的內容包括顏色、線型和線寬。選擇該圖標時,其它圖標將顯。用戶設置了顏色、線型和線寬選項后,將彈出【類對象選取】對話框,用戶可在選擇的視圖或工程圖中選擇要編輯的對象(如曲線、邊和樣條曲線等對象),選擇對象后,則所選對象會按指定的顏色、線型和線寬進行顯示。

l   編輯 Object Segment(編輯對象的片斷)

該選項用於編輯視圖中所選對象的某個片斷的顯示方式,編輯的內容包括顏色、線型和線寬。選擇該圖標后,先設置對象的顏色、線型和線寬選項,接着將彈出【對象選取】對話框,用戶在視圖中選擇要編輯的對象,然后選擇該對象的一個或兩個邊界點,則所選對象在指定邊界點內的部分會按指定顏色、線型和線寬進行顯示。圖6-25所示的這種編輯操作的示例(編輯選取的對象的線型為不可見)。

2.Delete 編輯s(刪除編輯)

該選項組用於刪除前面所作的某些編輯操作,系統提供了三種刪除編輯操作的方式。

l    Delete Selected Erasures(刪除所選擦除)

該選項用於刪除前面所做的擦除操作,使先前擦除的對象重新顯示出來。選擇該圖標時,系統將彈出【對象選取】對話框,已擦除的對象會在視圖中加亮顯示。在視圖中選擇先前擦除的對象,則所選對象會重新顯示在視圖中。

l    Delete Selected 編輯(刪除所選編輯操作)

該選項用於刪除所選視圖先前進行的某些編輯操作,使先前編輯的對象回到原來的顯示狀態。選擇該圖標時,系統將彈出【對象選取】對話框,已編輯過的對象會在視圖中加亮顯示,用戶可選擇先前編輯的對象。完成選擇后,則所選對象會按原來的顏色、線型和線寬在視圖中顯示出來。

l    Delete All 編輯(刪除全部編輯操作)

該選項用於刪除所選視圖先前進行的所有編輯操作,所有對象全部回到原來的顯示狀態。選擇該圖標時,系統將彈出一個【確認信息】對話框,讓用戶確定是否要刪除所有的編輯操作,如果選擇了Yes,則所選視圖先前進行的所有編輯操作都將被刪除。

3.Convert Dependency(視圖和模型間切換)

該選項組用於設置對象在視圖與模型間進行轉換。

 Model To View(從模型到視圖)

該選項用於轉換模型中存在的單獨對象到視圖中。選擇該圖標,系統將彈出【對象選取】對話框,選擇要轉換的對象,則所選對象會轉換到視圖中。

 View To Model(從視圖到模型)

該選項用於轉換視圖中存在的單獨對象到模型中。選擇該圖標,系統將彈出【對象選取】對話框,選擇要轉換的對象,則所選對象會轉換到模型中。

4.Color(線的顏色)

該選項用於改變選擇對象的顏色,單擊該選項,系統將彈出【Color(調色板)】對話框,用戶可以設置所需的顏色類型。

5.Font(線型)

該選項用於改變選擇對象的線型,系統提供了9種線型供用戶選擇,如圖6-26(I)所示。

6.Width(線寬)

該選項用於改變幾何對象的線寬,系統提供了4種線寬類型供用戶選擇,如圖6-26(II)所示。

當要進行視圖相關編輯操作時,應先在視圖列表框或繪圖工作區中選擇某個視圖,再選擇相關的編輯圖標,最后選擇要編輯的對象。

6.3.8  顯示與更新視圖

1.視圖的顯示

選擇菜單命令【視圖】→【顯示圖紙】或在工具欄中單擊按鈕,則系統會在對象的三維模型與二維工程圖之間進行切換。

 

2.視圖的更新

選擇菜單命令【編輯】→【視圖】→【視圖更新】或在工具欄中單擊按鈕,可以實現更新繪圖工作區中的視圖的操作。選擇該菜單命令或圖標后,系統將彈出如圖6-27所示的【更新視圖】對話框,該對話框用於選擇要更新的視圖。

1.List All ln Part(列出所有視圖)

該選項用於控制在視圖列表框中是否列出所有視圖,並自動選擇所有過期視圖。當選取了該選項,則系統自動在列表框沖選取所有過期視圖;當不選取該選項時,則系統不選取過期視圖,需要用戶自己選擇要更新的過期視圖。

2.View Selection(視圖選取)

該選項組用於選擇視圖。選擇視圖的方式有很多種,既可在視圖列表框中選擇,也可在繪圖工作區中用鼠標直接選擇視圖,還可用圖6-28對話框中該選項組的選項來選擇視圖。在選擇視圖時,可以單擊鼠標左鍵選擇單個視圖,也可用拖動鼠標方式或按住Ctrl鍵再用鼠標選擇的方式選取多個視圖。

l  Out-Of-Date(過期視圖):用於選擇工程圖中的過期視圖;

l  Out-Of-Date Automatic(自動選擇過期視圖):用於自動選擇工程圖中的過期視圖;

l  All(所有):選項用於選擇工程圖中所有視圖,包括過期視圖和非過期視圖;

Reset(重置):如果視圖選擇有錯誤,可以運用該按鈕清除已選擇的視圖,以便重新選擇視圖。

6.4.6  局部剖視圖

選擇菜單命令【Drawing】→【Break-Out Section】或在工具欄中單擊 Break-Out Section(局部剖視圖)按鈕,系統將彈出如圖6-36所示的【建立局部剖視圖】對話框。應用該對話框中的選項可以完成局部剖視圖的創建、編輯和刪除工作。

1.創建局部剖視圖

創建局部剖視圖的步驟包括了選擇父視圖、指定基點、設置投影方向、選擇剖視邊界和編輯剖視邊界五個步驟,分別與圖6-36中部的五個操作圖標相對應。

在創建局部剖視圖之前,用戶先要定義和視圖關聯的局部剖視邊界。定義局部剖視邊界的方法是:在工程圖中選擇要進行局部剖視的視圖,單擊鼠標右鍵,從快捷菜單中選擇Expand菜單命令,進入視圖成員模型工作狀態。用Curve功能在要產生局部剖切的部位,創建局部剖切的邊界線。完成邊界線的創建后,單擊右鍵,再從快捷菜單中選擇Expand菜單命令,恢復到工程圖狀態。這樣即建立了與選擇視圖相關聯的邊界線。

l  選擇父視圖

用戶可在繪圖工作區中,選擇已建立局部剖視邊界的視圖作為父視圖。並可在對話框中選取Cut Through Model選項,它用於將局部剖視邊界以內的圖形部分清除。

 

l  指定基點

基點是用於指定剖切位置的點。選擇視圖后,指定基點圖標被激活,對話框的視圖列表框會變為點創建功能選項。在與局部剖視圖相關的投影視圖中,用點功能選項選擇一點作為基點,來指定局部剖視的剖切位置。但是,基點不能選擇局部剖視圖中的點,而要選擇其它視圖中的點。

l  指定投影方向

指定了基點位置后,投影方向圖標被激活,對話框的視圖列表框會變為如圖6-37所示的矢量選項形式。這時繪圖工作區中會顯示省缺的投影方向,用戶可以接受省缺方向,也可用矢量功能選項指定其它方向作為投影方向,如果要求的方向與省缺方向相反,則可選擇Reverse vector選項使之反向,設置好了合適的投影方向后,單擊OK按鈕或直接單擊鼠標中鍵將跳到下一個操作步驟。

l  選擇剖視邊界

邊界是局部剖視圖的剖切范圍。在剖切基點和投影方向指定后,選擇邊界圖標會激活,對話框的視圖列表框會變為如圖6-38所示的形式。此時,用戶可用對話框中的Chain選項選擇剖切面,也可直接在圖形中選擇。當選取有錯誤時,可用Deselect Last選項來取消前一次選擇。如果選擇的剖切邊界符合要求,確定后,則系統會在選擇的視圖中生成局部剖視圖。

l  編輯剖視邊界

選擇了局部剖視邊界后,編輯剖視邊界的圖標被激活,其相關選項包括了一個Snap Construction Lines(捕捉構造線)復選框和點創建功能選項。如果用戶選擇的邊界不理想,可利用該步驟對其進行編輯修改。編輯邊界時,打開Snap Construction Lines選項,則在編輯邊界的過程中會自動捕捉構造線,也可用點創建功能選項來選擇修改邊界和移動邊界位置。完成邊界編輯后,則系統會在選擇的視圖中生成新的局部剖視圖

局部剖視圖與其它剖視圖的操作是不同的,局部剖視圖是在存在的視圖中產生,而不是產生新的剖視圖。

2.編輯局部剖視圖

在圖6-36對話框中選擇編輯選項時,系統將彈出【編輯局部剖視圖】對話框。該對話框中的圖標

和選項與圖6-36基本相同。應用對話框中的圖標和選項,可以編輯局部剖視圖中的基點、投影方向和邊界等內容。

編輯局部剖視圖時,首先應選擇需要編輯的視圖(可在各視圖中選擇已進行的局部剖切的剖視圖),完成選擇后,對話框中的指定基點、指定投影方向、選擇邊界和編輯邊界圖標同時激活。此時可根據需要修改的內容選擇相應圖標,按創建剖視圖時介紹的方法進行編輯修改。完成局部剖視圖的修改后,則局部剖視圖會按修改后的內容得到更新。

3.刪除局部剖視圖

要刪除已建立的局部剖視圖,可在圖6-36對話框中選擇Delete選項。選擇Delete選項后,系統將彈出如圖6-39所示對話框。用戶在繪圖工作區中選擇已建立的局部剖視圖,則系統會刪除所選的局部剖視圖。如果選取了Delete Break Curve(刪除剖視邊界)選項,則在刪除局部剖視圖的同時,也會將局部視圖的邊界一起刪除掉。

 

圖6-39  【刪除局部剖視圖】對話框

6.4.7  編輯剖視圖

對剖視圖的編輯操作包括了編輯剖切線、編輯剖面陰影線和編輯剖面線邊界等內容,下面分別進行說明。

1.編輯剖切線

選擇菜單命令【編輯】→【視圖】→【截面線】或在工具欄中單擊按鈕,系統將彈出如圖6-40所示的【剖切線】對話框。應用該對話框可以修改已存在的剖切線的剖切屬性設置,如增加剖切線段、刪除剖切線段、移動剖切線段和重新定義折葉線等。

 

修改剖切線屬性設置時,用戶先要選擇剖切線。選擇剖切線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在對話框彈出后,用鼠標在視圖中直接選擇剖切線;另一種是在對話框中選擇Select Section View選項,激活剖視圖列表框,再在剖視圖列表框中選擇剖視圖,則系統自動選擇視圖中的剖切線。

選擇剖切線后,系統激活相應的Add Segment(添加剖切位置線)、Delete Segment(刪除剖切位置線)、Move Segment(移動剖切位置線)和Move Rotation Point(移動旋轉點)等選項,這些選項對應於各種剖切線的編輯方法。可根據編輯剖切線的需要,選擇一種編輯剖切線的方法。其中Move Rotation Point選項只能用於修改旋轉剖視圖。

選擇相應的編輯剖切線的方法后,用相對應的點創建功能或方向矢量選項來修改剖切線的位置和方向。完成修改后,系統就按新的剖切位置來更新剖視圖。下面介紹一下該對話框中各選項的用法。

l  Add Segment(添加剖切位置線)

該選項用於在選擇的剖切線上增加剖切線段。增加剖切線時,用點創建選項在視圖中指定增加的剖切線段的放置位置。此時,系統會自動更新剖切線,在指定的位置上增加一段剖切線,並更新剖視圖。

對於旋轉剖視圖,在指定新的剖切線位置后,還需要在其鄰近位置選擇一段剖切線,告訴系統在旋轉點的哪一方增加剖切線段。圖6-41所示的就是添加剖切位置線的示例,增加剖切位置線后,相應的剖視圖將會產生對應的變化。

 

l  Delete Segment(刪除剖切位置線)

該選項用於在選擇的剖切線上刪除剖切線段。刪除剖切線時,用戶在視圖中,選擇剖切線上需要刪除的剖切線段,則選擇的剖切段會在剖切線中被系統自動刪除,並更新剖視圖。圖6-42所示的就是刪除剖切位置線的示例。

l  Move Segment(移動剖切位置線)

該選項用於移動所選剖切線中某一段的位置。移動剖切線時,用戶先選擇剖切線上要移動的線段,它可以是剖切線,也可以是箭頭或是彎折位置。再用點創建選項指定移動的目標位置。則在指定了位置后,系統會自動更新剖切線,選擇的剖切線段移會到指定位置處,並更新剖視圖。圖6-43所示的就是移動剖切位置線的示例。

 

l  Move Rotation Point(移動旋轉點)

該選項只用於移動旋轉剖視圖的旋轉中心點的位置。移動旋轉點時,用戶只需要指定一個新的旋轉點,系統即可將旋轉剖切線的中心點移到指定位置上。並更新剖視圖。

l  Refine Hinge Line(重新定義折葉線)

該選項用於重新定義剖視圖的折葉線。重新定義折葉線時,用戶利用矢量功能選項在視圖中為剖視圖指定一條新的折葉線,則系統即可改變折葉線位置,並更新剖視圖。后面的Refine Cut Vector(重新定義剖切方向)和Refine Arrow Vector(重新定義箭頭方向)選項的操作方式與其基本相同。

l  Cut Angle(剖切角度)

該選項用於為展開剖視圖指定一個新的剖切角度。該選項只有在編輯展開剖視圖的剖切線,並選擇了Add Segment或Move Segment選項時才激活,否則無法更改剖切角度。

如果選擇Add Segment選項,用戶先在視圖中指定一個新的剖切線的位置,再在激活的Cut Angle文本框中輸入剖切角度,這樣系統就會更新剖視圖。

如果選擇Move Segment選項,則用戶在選擇了要編輯的剖切線段后,其剖切角度會顯示在激活的Cut Angle文本框中,用戶可在文本框中重新輸入剖切角度,所選擇的剖切線段則按修改的剖切角度得到更新,並更新剖視圖。

2.定義剖面陰影線

在繪制工程圖中,用戶可用選擇的曲線或自定義的曲線作為剖面陰影線來填充剖面。與產生剖視圖的結果不同,填充剖面不會產生新的視圖。

選擇菜單命令【編輯】→【式樣】,選擇剖面線或在工具欄中單擊 Crosshatching(剖面線)按鈕,系統將彈出如圖6-44所示的【剖面陰影線】對話框。應用該對話框,可用已設置的剖面陰影線類型或填充圖案類型來填充選擇的剖面線邊界所包圍的區域。填充剖面陰影線操作包括了指定填充類型和選擇填充邊界兩個操作步驟。

l  選擇填充類型

UG系統提供的填充類型有以下兩種:

1)Crosshatch(陰影線)

選擇該類型則用設置的剖面陰影線類型來填充選擇邊界所包含的區域,該類型為省缺設置值。

2)Add Fill(區域填充)

選擇該類型則用設置的填充圖案類型來填充選擇邊界所包含的區域,填充圖案一般用於表現某實體的材料特點。圖6-45所示的就是系統所提供的一些剖面陰影線類型和填充圖案類型。

在用戶選擇填充類型之前,應先選擇【Preferances】→【Annotation】菜單命令,利用該參數設置對話框中的Fill/Hatch選項卡,預先設置Area Fill選項中的填充圖案類型和選取所需的剖面陰影線類型文件。

l  選擇剖面線邊界

在確定了填充類型后,用戶可以在繪圖工作區中選擇曲線來定義剖面線的邊界。完成邊界選擇后,則系統會用指定剖面陰影線或圖案來填充選擇邊界所包含的區域,在這里選擇的邊界一定要封閉。

在圖6-44對話框中還有其他一些功能選項。其中New Boundary選項用於在選擇邊界的內部再指定一個新的邊界,主要用於指定不需要產生剖面陰影線或填充圖案的內部區域,例如:當選擇一個包含圓的矩形邊界時,如果不希望在圓的內部產生剖面陰影線或填充圖案,那么應當指定該圓為新的邊界。Chain選項用於快速的選擇相鏈接的曲線。Chain to End選項用於自動鏈接所有相連的線段,Remove Last選項用於移除最后選擇的邊界。Reset選項用於清除已選所有邊界,讓用戶重新進行設置。

3.編輯剖面線邊界

編輯剖面線邊界,主要是指編輯剖面區域的自定義邊界,以修改剖面填充區域的形狀。

選擇菜單命令【編輯】→【段面線邊界】或在工具欄中單擊 Crosshatch Boundary(編輯剖面線邊界)按鈕,系統將彈出如圖6-46所示的【編輯剖面線邊界】對話框。該對話框用於編輯已存在的填充邊界,可對其進行包括更換、添加和移除這三種編輯操作。

l  Replace(替換)

該選項用於以另一邊界替換已存在的剖面區域自定義邊界,替換之后,剖面線會與新的邊界進行關聯。執行該操作時,首先要選擇剖面線,然后選擇要替換的邊界,最后選擇新的邊界。完成邊界選擇后,則系統會按新的邊界來更新剖面線區域。圖6-47所示的就是進行邊界替換操作的示例。

 

l  Add(添加)

該選項是在一個存在的剖面線邊界中添加新的邊界。選擇該選項時,首先要選擇剖面線,然后選擇新的邊界。完成選擇后,則系統會按所添加的新邊界來更新剖面線區域。圖6-47所示的就是進行邊界添加操作的示例。

l  Remove(移除)

該選項是在存在的剖面線邊界中移除一條或多條剖面線邊界。選擇該選項時,首先要選擇剖面線,然后選擇要移除的邊界。完成選擇后,則系統會按新的邊界設置來更新剖面線區域。圖6-49所示的就是進行邊界移除操作的示例。

6.5  工程圖中的對象插入功能

為了清楚的表達視圖含義和便於尺寸標注,在繪制工程圖的過程中,經常需要向工程圖中插入一些對象,如中心線、用戶自定義標記和標識符號等,UG提供了專門的對象插入方式,包括功用符號的插入、用戶自定義符號的插入、ID符號的插入、表格的插入等功能模塊,本節將分別進行說明。

6.5.1  公用符號的插入

選擇菜單命令【插入】→【符號】→【實用符號】或在工具欄中單擊或,系統將彈出如圖6-50

所示的【公用符號】對話框。該對話框上部圖標為各種公用符號的類型;中部點位置選取選項,用於確定產生公用符號創建的位置;下部是可變顯示區,其中將顯示與各類公用符號相對應的參數。

應用該對話框中的圖標,可在視圖中插入線性中心線、環形中心線、圓柱中心線、對稱中心線和其它公用符號。下面對這些公用符號的操作方法進行說明。

1.Linear Centerline(線性中心線)

在圖6-50中選擇圖標,對話框的可變顯示區會變成如圖6-50所示的形式。它用於在所選的共線點或圓弧中產生中心線,或在所選取的單個點或圓弧上插入線性中心線。

選擇該圖標后,在可變顯示區中指定線性中心線的參數,並用點位置選項選擇一個或多個圓弧的中心點或控制點,則系統就會在所選位置插入指定參數的線性中心線,並在選擇點位置產生一條垂直線。下面介紹一下線性中心線各參數的用法。

l  點位置選項

該選項用於選擇中心線的插入位置。在插入線性中心線時,用戶只能選取控制點、交點和圓心這三類點。選擇的點必須與已存的幾何對象關聯,如果選擇多個點,這些點必須位於同一直線上,否則會出現錯誤提示信息。

l  Multiple Centerlines(多條中心線)

該選項用於設定是否插入多條中心線。

在操作時,產生的中心線與選擇的圓弧或控制點是關聯的,如果它們的位置變化,中心線也會跟着移動。如果刪除了圓或點,則中心線也會自動移除。如果有三個或三個以上位於同一直線上的圓建立了線性中心線,若修改其中的某個圓,使其位置不再共線,則它們間的中心線會自動移除。

如果要修改已存的中心線,用戶先要在圖形中選擇中心線,再修改其參數,即可對已存中心線進行修改。如果要刪除建立的中心線可選擇菜單命令【編輯】→【Delete】。

2. Full Bolt Circle(帶孔的完整環形中心線)

在圖6-49中選擇圖標,對話框的可變顯示區會變成如圖6-51所示的形式。它用於為沿圓周分布的螺紋孔或控制點插入帶孔標記的完整環形中心線。

系統提供了兩種產生帶孔的完整環形中心線的方法:Center point(中心點)和Through 3 Points(過3點)。下面介紹一下這兩種方法和各參數的含義。

l  Through 3 Points(過3點)

該方法利用選擇的三個點來確定環形中心線的直徑。用戶可利用點位置選項選擇同一圓周上三個以上的圓弧中心或控制點,則系統會在選擇位置按指定參數插入環形中心線,並在選擇位置處產生一個孔標記。

l  Centerpoint(中心點)

該方法利用選擇的中心點與第一個選擇點的距離確定環形中心線的直徑。用戶先用點位置選項選擇環形中心線的中心點,再選擇同一圓周上一個以上的圓弧中心或控制點,則系統會在選擇位置按指定參數插入環形中心線,並在選擇位置處產生一個孔標記。

l  A(參數A)

該參數表示的是中心點與中心線的間隔距離。

l  B(參數B)

該參數表示的是中心點處中心線段的長度。

l  C(參數C)

該參數表示的是圓弧邊外中心線段的伸出長度。

3. Partial Bolt Circle(帶孔的部分環形中心線)

在圖6-49中選擇圖標,對話框的可變顯示區也會變成如圖6-52所示的形式。它用於為沿圓周分布的螺紋孔或控制點插入帶孔標記的部分環形中心線。可變顯示區中的參數和選項與帶孔的完整環形中心線中的用法是相同的,這里不再重復說明。它們唯一的區別就是,該方式產生的中心線只在選擇的圓弧或控制點之間,不生成一個完成的圓。

4. Offset Center Point(偏移中心點)

在標注大半徑圓弧尺寸時,其中心點經常難以找到,這時需要用偏移圓弧中心點的方產生一個半徑尺寸的標注位置。

在圖6-50中選擇圖標,對話框的可變顯示也會變成如圖6-52所示的形式。它用於在所選取的圓弧上產生新的定義點並產生中心線。

在該對話框中,點位置選項處於非激活狀態,只能通過輸入偏移值的方式來指定偏移中心點的位置。要產生一個偏移中心點,需要設置偏移方式、輸入偏移值和設置顯示方式。其中參數A、B和C的含義和前面介紹的一樣,下面介紹一下偏移方式、偏移距離和設置顯示方式的用法

l  偏移方式

偏移方式下拉列表中的選項用於設置偏移中心點的位置方式,系統中共提供了以下六種偏移方式。

1)Horizontal Distance from Arc(圓弧水平距離)

該方式放置偏移中心點在水平方向上(X軸),其偏移值是偏移點到圓弧邊的距離。

2)Horizontal Distance from Center(圓弧中心水平距離)

該方式放置偏移中心點在水平方向上(X軸),其偏移值是偏移點到圓弧中心的距離。

3)Horizontal Distance By Position(屏幕中點水平距離)

該方式放置偏移中心點在水平方向上(X軸),它距圓弧中心的距離等於繪圖工作區中選擇點到中心的距離。

4)Vertical Distance from Arc(圓弧垂直距離)

該方式放置偏移中心點在垂直方向上(Y軸),其偏移值是偏移點到圓弧邊緣的距離。

5)Vertical Distance from Center(圓弧中心垂直距離)

該方式放置偏移中心點在垂直方向上(Y軸),其偏移值是偏移點到圓弧中心的距離。

6)Vertical Distance By Position(屏幕中點垂直距離)

該方式放置偏移中心點在垂直方向上(Y軸),它距圓弧中心的距離等於繪圖工作區中選擇點到中心的距離。

l  Offset Distance(偏移距離)

該選項可輔助所選取的偏移方式,來確定偏移中心點的位置。用戶可在文本框中輸入偏移值,如果輸入是負值,則表示在坐標軸的負向。

l  顯示模式

顯示模式下拉列表中的選項用於設置偏移中心點的顯示形式。系統中共提供了以下三種顯示方式。

1)Center Point(中心點)

該方式以中心點的方式顯示偏移中心點。

2)Center Line(中心線)

該方式以中心線的方式顯示偏移中心點。

3)Center Line with Extension(延伸中心線)

該方式以中心線的延長線的方式顯示偏移中心點。

用戶在設置偏移方式、輸入偏移值和選擇顯示模式后,可以在視圖中選擇圓弧,則系統會按選擇的偏置方式和輸入距離值產生偏移點。圖6-53所示的就是在Vertical Distance from Center(圓弧中心垂直距離)方式下,產生偏移值為6mm的偏移中心點示例。

5. Cylindrical Centerline(圓柱中心線)

在圖6-50中選擇圖標 ,對話框的可變顯示區會變成如圖6-54所示的形式。它用於在圓柱面或非圓柱面的對象上產生圓柱中心線。

 

該選項中的參數A、B和C的含義分別是中心線線段的間隔距離、指定位置到中心線段的距離和指定位置外中心線的伸長距離。用戶還可以對其中的偏移方式參數進行設置,系統共提供了兩種偏移方式:Offset Distance(偏移距離)和Offset Object(偏移對象)。

選取該選項后,點位置選項中比線性中心線時多了一個選取圓柱面的選項。用戶可采用多種選取方式來產生圓柱中心線。

l  選擇圓柱面的兩端面產生圓柱面中心線

使用該方法時,用戶要先設置點位置選項為選取圓的中心點,再在視圖中選擇圓柱面的兩端面,系統會按指定的參數產生圓柱中心線。

直接選擇圓柱面產生圓柱面的中心線。

使用該方法時,用戶要先設置點位置選項為選取圓柱面,再在視圖中選擇圓柱面,接着指定圓柱中心線的起始位置和終止位置,完成選擇后,則系統會按指定位置和參數在選擇的圓柱面上產生圓柱中心線。

l  在非圓柱面上產生中心線

使用該方法時,用戶要先設置點位置選項為選取控制點,再在視圖中選擇所需的兩個幾何對象,則系統會在選擇點之間產生一條圓柱中心線。

6. Partial Circular Centerline(部分環形中心線)

在圖6-50中選擇圖標 ,對話框的可變顯示區也會變成如圖6-55所示的形式。它用於在所選取的沿圓周分布的對象上產生部分環形中心線。其中各參數的含義和其生成方式的用法與插入帶孔的部分環形中心線相同,這里不再贅述。

 

7.  Full Circular Centerline(完整環形中心線)

在圖6-50中選擇圖標,對話框的可變顯示區也會變成如圖6-55所示的形式。它用於在所選取的沿圓周分布的對象上產生完整的環形中心線。其中各參數的含義和其生成方式的用法與部分環形中心線相同,這里不作說明。

8.  Symmetrical Centerline(對稱中心線)

在圖6-50中選擇圖標,對話框的可變顯示區會變成與圖6-54相似的形式。它用於在所選取的對象上產生對稱的中心線。其中各參數的含義和插入圓柱面中心線的含義相同,這里就不一一介紹了。

9. Target Point(目標點)

在圖6-50中選擇圖標 ,對話框的可變顯示區會變成如圖6-56所示的形式,它用於設置生成的目標點標記符號的形式。

可變顯示區中的參數E和Angle用於設置目標點的高度和旋轉角度。用戶可用鼠標在繪圖工作區中選擇任意的點,如果選擇的目標點靠近視圖中的幾何對象,則在幾何對象上產生一個目標點;如果選擇的目標點遠離視圖中的幾何對象,則直接在屏幕中產生一個目標點,和繪圖過程中的智能捕捉類似。

10. Intersection(交叉點)

在圖6-50中選擇圖標 ,對話框的可變顯示區會變成如圖6-57所示的形式。它用於在選取對象上產生交叉點符號作為角落的標識。

其中參數D用於設置交叉標記的大小。用戶可用鼠標在視圖中選擇兩條曲線(可以是直線也可是圓弧),則系統會在兩選擇曲線的交叉點位置產生一個交叉點標記。交叉點標記與選擇的曲線相關聯,如果曲線的位置變化,則交叉點標記也跟着移動。

6.5.2  用戶自定義符號的插入

用戶自定義符號選項用於在已存在的目錄中,選取自定義符號文件,並設置自定義符號在工程圖中的添加位置。UG提供了一些自定義符號(包括表面粗糙度符號),用於插入到工程圖中,用戶也可通過【文件】→【實用工具】→【創建定制符號】菜單命令,自己定義的符號,還可以利用表面粗糙度符號的標注方法將自定義符號插入到工程圖中,這種方法將在下一節中講述。

選擇菜單命令【插入】→【符號】→【定制符號】和在工具欄中單擊 User_Define Symbol(用戶自定義符號)按鈕,系統將彈出如圖6-58所示【用戶自定義符號】對話框。該對話框包含用戶自定義符號列表框,以及設置符號方向、位置、放置模式和設置符號參數等選項。當用戶創建一個自定義符號時,要先在Use Symbol In選項中選擇符號存放的目錄和文件,再在符號列表框圖中選擇要插入的符號名稱,然后再設置符號的尺寸、指定符號的方向和選擇放置模式,最后系統會將用戶自定義符號插入到視圖中的指定位置。下面介紹一下該對話框中各選項的用法。

1.Use SymboI In(自定義符號位置)

該組合框用於在當前部件或指定目錄中選擇自定義符號,其中包含了以下三個選項:

l  Part(部件)

該選項是從當前部件中選擇自定義符號。選擇該選項時,符號列表框中將列出當前部件中所有的自定義符號。

l  Current Directory(當前目錄)

該選項是從當前目錄中選擇符號文件中的自定義符號。當前目錄是UG啟動時的省缺工作目錄,符號定義文件的擴展名為“.sbf”。選擇該選項時,系統會自動在當前目錄中查找“.sbf”文件,並在符號列表框中列出所選符號文件中的自定義符號。

l  Utility Directory(公用目錄)

該選項從UG的公用目錄中選擇省缺的符號文件“UG_DEFAULT.SBF”並將該文件中包含的所有自定義符號列在符號列表框中,圖6-59所示的就是省缺設置時該文件中所包含的自定義符號。

如果用自定義符號的方式標注表面粗糙度,一般應選擇Utility Directory選項。表面粗糙度符號以“STS”打頭,最常用的符號是STS_MAT,用戶可從符號列表中進行選擇。

2.Define Symbol Size By(定義符號尺寸)

該選項組用於定義自定義符號的顯示尺寸,其中包括設置自定義符號的長度、高度、比例和縱橫比。

l  Length and Height(長度和高度)

選取該方式時,其下方的兩個文本框為Length(長度)和Height(高度)。Length文本框用於指定自定義符號的長度,Height文本框用於指定自定義符號的高度。

l  Scale and Aspect Ratio(比例和縱橫比)

選取該方式時,其下方的兩個文本框為Scale(比例)和Aspect Ratio(縱橫比)。Scale文本框用於設置自定義符號顯示時的縮放比例,Aspect Ratio文本框用於設置自定義符號的寬度和高度之比。

3.符號方向

該選項用於確定自定義符號的放置方向,為方向矢量選項,其中包含了水平、垂直、平行至直線、穿越點和輸入角度等5種構造矢量的方式:

 Horizontal(水平)

該選項用於將符號放置在水平位置(XC軸方向),此時系統會自動沿平行與XC軸的方向放置所選取的自定義符號。

 Vertical(垂直)

該選項用於將符號放置在垂直位置(YC軸方向),此時系統會自動沿平行與YC軸的方向放置所選取的自定義符號。

l    Parallel to a Line(平行至直線)

該選項用於將符號放置在平行於所選直線的垂直位置上。此時系統將提示選取一條直線,然后會自動沿平行於該直線的位置放置所選取的自定義符號。

 Through a Point(穿越點)

該選項用於將符號根據用戶所設置的矢量方向進行放置,此時系統將提示用戶選取兩個定義點,然后會自動沿這兩點所確定的方向來放置所選取的自定義符號。

 Enter Angle(輸入角度)

該選項用於將符號以某一角度進行放置,此時用戶在Angle(角度)文本框中輸入所需角度值,則系統會以XC軸為基准(XC軸方向為零度),逆時針旋轉指定的角度來放置所選取的自定義符號。

4.符號放置模式

符號放置模式用於設置自定義符號放置的模式,系統提供了兩種放置模式-添加到繪圖對象中或單獨放置在任意位置。

 Add To 制圖 Object(添加到繪圖對象)

該選項用於添加自定義符號到已存在的繪圖對象(如尺寸線、引出線和中心線)上。選擇該圖標時,系統提示用戶選擇一個關聯的繪圖對象。在選擇對象后,用戶還需要確定自定義符號的放置位置,可選擇引出線、尺寸線或延長線作為放置位置,則系統會自動將用戶自定義符號添加到指定的位置上,並與選擇的對象關聯。如果關聯的對象發生位置移動,則用戶自定義符號也會跟着移動。

l    Standalone Symbol(單獨符號)

該選項用戶將自定義符號單獨放置,不與其它對象相關聯。選擇該選項時,用戶可在視圖中選擇一個位置,將自定義符號放置在視圖中,插入后的用戶自定義符號不依賴於其它任何對象,而是單獨存在於視圖中。

5.反轉方式

自定義符號的反轉方式用於修改已存在自定義符號的放置方向,其中包含了水平翻轉和垂直翻轉兩種方式:

l    Flip Horizontal(水平翻轉)

該選項是將選擇的用戶自定義符號水平翻轉,即作左右方向上的變換。使用該圖標時,應先在視圖中選擇自定義符號,否則,該圖標不能激活。

l    Flip Vertical(垂直翻轉)

該選項是將選擇的用戶自定義符號垂直翻轉,即作上下方向上的變換。

 

6.5.3  ID符號的插入

本小節將介紹如何在視圖中設置ID符號的文字及其放置的位置。選擇菜單命令【插入】→【符號】→【ID符號】或在工具欄中單擊 ID Symbol(ID符號)按鈕,系統將彈出如圖6-60所示的【插入ID符號】對話框。對話框上部是ID符號類型圖標和附加支本與符號尺寸選項,下部是插入ID符號時的有關選項,用於指定ID符號的位置和引出線形式。下面介紹一下對話框中各選項的用法。

1.ID符號類型

對話框上部的ID符號圖標用於選擇要插入ID符號的類型。系統提供了多種符號類型可供用戶選擇,每種符號類型可以配合該符號的文本選項,在ID符號中放置文本內容。如果選擇了上下型的ID符號,用戶可在Upper Text和Lower Text文本框中輸入上下兩行文本的內容。如果選擇了獨立型的ID符號,則用戶只能在Upper Text文本框中輸入文本內容,Lower Text文本框將灰顯。

各類ID符號都可以通過Symbol Size文本框的設置來改變符號的顯示比例。圖6-61所示的就是與7.59對話框上部圖標對應的各ID符號插入的示例。

2.引出線的類型

該選項用於讓用戶定義引出線的類型。系統中共提供了7種引出線類型,用戶可以根據需要選擇其中的一種。

3.引出線的位置

該選項用於讓用戶定義引出線的放置方式。系統提供了兩種反之方式:一個是引出線在ID符號的左邊,另一個引出線在ID符號的右邊,根據引出線的端點位置和ID符號放置的位置,可在兩個選項中選擇一種。

4.引出線端點的位置

該選項用於讓用戶在視圖中,定義引出線端點的位置。選取該選項后,用戶可利用鼠標在視圖中選擇引出線的端點位置,如果選擇多個點,則引出線將分段連接所選擇的各點,但引出線的分段數不能超過7段。

5.產生ID符號

該選項用於在視圖中生成所選的ID符號。在選定了引出線后,選取該選項,並在視圖中選擇一點,則系統就會在這個位置產生帶引出線的ID符號。如果不選定引出線,則系統只會產生單獨的ID符號。

6.移除最后引出點

該選項用於讓用戶移除前一個設置的引出線端點。在用戶設置引出線端點位置時,如果發現設置的端點位置不合要求,可用該選項移除前一次設置的引出線端點。

用戶如果要創建ID符號,應先選擇ID符號類型,並輸入其文本內容,再設置ID符號的大小。如果ID符號上要標引出線,則需選擇引出線的類型和設置引出線的位置,並在視圖中選擇引出線端點的位置。再選擇產生ID符號選項,然后在工程圖中指定ID符號的產生位置,則系統會用引出線在視圖中插入了一個ID符號。如果要編輯已存在的ID符號,應該先在工程圖中選擇某ID符號,則其相關的設置將重新彈出【ID符號】對話框中,用戶可修改ID符號的文本內容、大小和引出線的位置等參數,但引出線端點的位置不能被修改,修改后單擊OK確定即可。

6.5.4  表格的插入

選擇菜單命令【插入】→【表格注釋】或在工具欄中單擊  Tabular Note(表格),插入表格注釋

6.6.1  尺寸標注

尺寸標注用於標識對象的尺寸大小。由於UG工程圖模塊和三維實體造型模塊是完全關聯的,因此,在工程圖中進行標注尺寸就是直接引用三維模型真實的尺寸,具有實際的含義,因此無法像二維軟件中的尺寸可以進行改動,如果要改動零件中的某個尺寸參數需要在三維實體中修改。如果三維被模型修改,工程圖中的相應尺寸會自動更新,從而保證了工程圖與模型的一致性。

選擇如圖6-64所示的【插入】→【尺寸】菜單下的命令或在如圖6-65所示的Dimension(尺寸標注)工具欄中選擇相應的命令按鈕,系統將彈出各自得【尺寸標注】對話框。該對話框中一般將包含了尺寸類型、點/線位置、引線位置、附加文字、公差設置和尺寸線設置等選項組,應用這些對話框可以創建和編輯各種類型的尺寸。

工具欄中共包含了19中尺寸類型

該選項組用於選取尺寸標志的標注樣式和標注符號。在標注尺寸前,先要選擇尺寸的類型。該選項組中包含了16種類型的尺寸標注方式。各種尺寸標注方式的用法如下。

l    Infer(推論):該選項由系統自動推斷出選用哪種尺寸標注類型進行尺寸標注。

l    Horizontal(水平):該選項用於標注工程圖中所選對象間的水平尺寸。

 Vertical(垂直):該選項用於標注工程圖中所選對象間的垂直尺寸。

  Parallel(平行):該選項用於標注工程圖中所選對象間的平行尺寸。

l    Perpendicular(正交):該選項用於標注工程圖中所選點到直線(或中心線)的垂直尺寸。

l    Angular(角度尺寸):該選項用於標注工程圖中所選兩直線之間的角度。

l    Cylindrical(圓柱尺寸):該選項用於標注工程圖中所選圓柱對象之間的直徑尺寸。

l    Hole(孔):該選項用於標注工程圖中所選孔特征的尺寸。

l    Diameter(直徑):該選項用於標注工程圖中所選圓或圓弧的直徑尺寸。

l    Radius NOT to Center(未至圓心半徑):該選項用於標注工程圖中所選圓或圓弧的半徑尺寸,但標注不過圓心。

l    Radius to Center(至圓心半徑):該選項用於標注工程圖中所選圓或圓弧的半徑尺寸,但標注過圓心。

 Folded Radius(折線半徑):該選項用於標注工程圖中所選大圓弧的半徑尺寸,並用折線來縮短尺寸線的長度。

 Concentric Circles(同心圓):該選項用於標注工程圖中所選兩不同半徑的同心圓弧之間的距離尺寸。

l    Arc Length(弧長):該選項用於標注工程圖中所選圓弧的弧長尺寸。

l   Ordinate Dimension(縱坐標尺寸):用來在標注工程圖中定義一個原點的位置,作為一個距離的參考點位置,進而可以明確的給出所選擇對象的水平或垂直坐標(距離)。

l   Horizontal Chain(水平方向尺寸鏈):用來在工程圖中生成一個水平方向(XC軸方向)上的尺寸鏈,即生成一系列首尾相連的水平尺寸。

l    Vertical Chain(垂直方向尺寸鏈):用來在工程圖中生成一個垂直方向上(YC軸方向)的尺寸鏈。即生成一系列首尾相連的垂直尺寸。

l    Horizontal Baseline(水平基線標注):用來在工程圖中生成一個水平方向(XC軸方向)的尺寸系列,該尺寸系列分享同一條基線。

l    Vertical Baseline(垂直基線標注):用來在工程圖中生成一個垂直方向(YC軸方向)尺寸系列,該尺寸系列分享同一條基線。

標注尺寸時,根據所要標注的尺寸類型,先Dimension工具欄中選擇對應的圖標,接着用點和線位置選項設置選擇對象的類型,再選擇尺寸放置方式和箭頭、延長的顯示類型,如果需要附加文本,則還要設置附加文本的放置方式和輸入文本內容,如果需要標注公差,則要選擇公差類型和輸入上下偏差。完成這些設置以后,將鼠標移到視圖中,選擇要標注的對象,並拖動標注尺寸到理想的位置,則系統即在指定位置創建一個尺寸的標注。

1.選擇步驟 

l  選擇第一個對象:用戶可以選擇一個對象作為標注的對象

l  選擇第二個對象:當選擇了一個標注對象后,系統將提示選擇第二個標注的對象。

 定位:單擊該按鈕,系統將彈出如圖6-67所示的【原點定位工具】對話框,通過該對話框可以完成尺寸的各種定位方式。

2.點和線位置選項

該選項用於在尺寸標注時用點和線選項來選取標注對象的位置。其中點位置選項有四個,線位置選項有九個。當選擇不同的尺寸標注類型時,系統會自動顯示該標注方式可用的點和線的選取方法。其中線位置選項只有在選擇角度和圓柱標注類型時才會激活。圖6-68所示的就是點和線位置選項中各種方式的含義。

3.Use Appended Text(附加文本)

       選擇該復選框,系統將為尺寸文本添加附加文本,附加文本的內容在注釋編輯器中設置。

       4. Annotation 編輯or(注釋邊界器)

       單擊該按鈕,將彈出注釋編輯器對話框,在該對話框中可以設置上下前后等四種附加文本,關於注釋編輯器的使用,將在下一小節中進行詳細的介紹。

       5.公差值類型

公差類型用於設置公差在尺寸標注時的顯示方式。在圖6-66所示的【水平標注】對話框中選擇公差值類型選項時,系統將彈出如圖6-69所示的公差標注類型下拉列表。

其右側的兩個個公差值文本框分別用於輸入上下偏差的值。

6.精度

用來設置尺寸的精度位數。

7.公差值精度

用來設置公差值的精確位數,圖6-70所示分別為尺寸精度和公差精度選項。

8.尺寸線和箭頭是否顯示

用來控制在工程圖中標注的尺寸是否顯示尺寸線和箭頭,共有四個按鈕: Display Extension line on Side 1(是否顯示第一條尺寸線),用來控制第一條尺寸線,被按下為顯示,反之為不顯示;  Display Arrow on Side 1(是否顯示第一個箭頭),用來控制第一個箭頭,被按下為顯示,反之為不顯示;  Display Arrow on Side 2(是否顯示第二個箭頭)和  Display Extension line on Side 2(是否顯示第二條尺寸線)分別用來控制第二個箭頭和尺寸線是否顯示,控制方法與前兩者相同。

9.文本放置方式

尺寸文本放置方式用於設置尺寸數字與尺寸線間的位置關系。其中包括了自動放置、手動放置箭頭在內和手動放置箭頭在外三種方式,如圖6-71所示。

當選擇自動放置時,系統自動將尺寸數值置於尺寸線中間,如果中間位置不夠,則會放在兩邊。若選擇手動放置箭頭在內,則用戶可以自由拖動尺寸數值的位置,定位后系統將箭頭置於延長線內。若選擇手動放置箭頭在外,則用戶可以自由拖動尺寸數值的位置,定位后系統會將箭頭置於延長線外。

10.導線引出方向

用來設置引出線的引出方向,共有三個選項,自上而下分別是:Infer(自動)、From Left(從左側引出)、From Right(從右側引出),如圖6-72所示。

 

11.文本位置

       用來設置文本相對於引出線的位置關系,包括三個選項,由上而下依次是:Top(頂部對齊),第一行文本與引出線對齊;Middle(中部),文本的中部(豎直方向上)與引出線對齊;Bottom(底部),文本的底部與引出線對齊,其下拉菜單如圖6-73所示。

12.文本對齊方式

       用來設置文本對齊方式,文本對齊方式可以設置多行文本對齊方式,由上而下有三個選項:Left Justify(左側對齊)、Center Justify(中間對齊)和Right Justify(右側對齊),其下拉菜單如圖6-74所示。

13.Inherit(繼承)

Inherit(繼承)選項用於讓新建立的尺寸繼承已存在尺寸的標注屬性。使用該選項時,先要創建一個尺寸,在為尺寸進行定位前選擇該選項,再在視圖中選擇要繼承其屬性的存在尺寸,最后再指定尺寸放置的位置,則新建立的尺寸與選擇的尺寸將具有相同屬性。

14.Reset(重置)

Reset(重置)選項用於將參數恢復為省缺參數設置文件中所設置的參數。

15.尺寸標注的修改方法

如果要修改已存在的標注尺寸時,先要在視圖中選擇要修改的尺寸,所選擇的尺寸會在視圖中加亮顯示,其相關設置也會顯示在圖6-66所示的對話框中。用戶可根據需要,按前面的方法修改其中的內容。如果僅要移動尺寸標識的位置,則應選擇Origin選項,再選擇尺寸並拖動其到理想的位置。

至於尺寸的數值,由於它直接關聯到對象三維模型,一般不應在工程圖中進行修改。但如果確實需要修改某些尺寸數值,則要到注釋編輯器(下一小節中會介紹)中選擇尺寸文本再進行修改,這樣將破壞它們間的一一對應關系。

6.6.2  制圖符號標注

制圖符號和后面要介紹的形位公差和文本注釋都是要通過注釋編輯器來標注的,因此,在這里先介紹一下注釋編輯器的用法。

1.注釋編輯器

選擇菜單命令【插入】→【注釋】或在工具欄中單擊 Annotation 編輯or(注釋編輯器)按鈕,系統將彈出如圖6-75所示的【注釋編輯器】對話框。

該對話框上部為注釋編輯工具條,中部為注釋編輯窗口和預覽窗口以及5個符號功能選項:制圖 Symbols(制圖符號)、GDT Symbols(形位公差符號)、User Symbols(用戶定義符號)、Text 預設置(文本注釋參數)和Dialog 預設置(對話框參數),下部為選擇各符號功能選項時對應的設置參數。下面先介紹一下對話框中公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在后面的小節中會分別介紹制圖符號、形位公差和文本注釋的標注方法,關於用戶自定義符號的操作與6.5.2小節中介紹的雷同。

l  注釋編輯工具條

注釋編輯工具條用於編輯注釋,其功能與一般軟件的工具條相同。圖6-76說明了各圖標的主要功能。

l  編輯窗口

編輯窗口是一個標准的多行文本輸入區,使用標准的系統位圖字體,用於輸入文本和系統規定的控制字符。

l  預覽窗口

預覽窗口(圖6-77)用於預覽編輯窗口中輸入文本和控制字符的顯示效果,該窗口中不能進行任何編輯操作。預覽窗口可通過選擇符號功能選項中的Dialog 預設置選項,來修改顯示參數,以改變字符預覽的顯示效果。

 

l  關系選項

【注釋編輯器】對話框中有3個與表達式、部件屬性和對象屬性相關的選項,它們分別是Expression(表達式)、Part Attribute(部件屬性)和Obiect Attribute(對象屬性),應用這些選項按鈕,用戶可以插入表達式和屬性到編輯窗口中。選擇每個選項按鈕,系統將彈出一個相應的功能對話框,用戶可按系統提示插入相關內容。

 

2.標注制圖符號

在圖6-69注釋編輯器的【符號功能】選項中選擇制圖 Symbols【制圖符號】按鈕,即進入常用制圖符號設置狀態,可變顯示區內容變換為如圖6-78所示。其中顯示了各種制圖符號和分數或雙行文本選項。

當要在視圖中標注制圖符號時,用戶可在對話框中單擊某制圖符號圖標,將其添加到注釋編輯區,添加的符號會在預覽區顯示。如果,要改變符號的字體和大小,可應用注釋編輯工具條進行編輯。添加制圖符號后,可選擇一種定位制圖符號的方法,將其放到視圖中的指定位置。

如果要在視圖中添加分數或雙行文本,可先指定分數的顯示形式,並在其文本框中輸入文本內容,再選擇一種注釋定位方式將其放到視圖中的指定位置。

如果用戶要編輯已存在的制圖符號,可在視圖中直接選取要編輯的符號。所選符號在視圖中會加亮顯示,其內容也會顯示在注釋編輯器的編輯窗口和預覽窗口中,用戶可對其進行修改。

6.6.3  形位公差標注

在圖6-75注釋編輯器的符號功能選項中選擇GDT Symbols【形位公差符號】按鈕,即進入常用形位公差符號設置狀態,可變顯示區的內容變換為如圖6-79所示。其中列出了各種形位公差項目符號、基准符號和標注格式,以及公差框高度和公差標准選項。

當要在視圖中標注形位公差時,首先要選擇公差框架格式,可根據需要選擇單個框架或組合框架。然后選擇形位公差項目符號,並輸入公差數值和選擇公差的標准。如果是位置公差,還應選擇隔離線和基准符號。設置后的公差框會在預覽窗口中顯示,如果不符合要求,可在編輯窗口中進行修改。完成公差框設置以后,在【注釋編輯器】對話框下部選擇一種定位方式(形位公差一般應選擇引出線定位方式),將形位公差框定位在視圖中。

如果要編輯已存在的形位公差符號,可在視圖中直接選取要編輯的公差符號。所選符號在視圖會中加亮顯示,其內容也會顯示在注釋編輯器的編輯窗口和預覽窗口中,用戶可對其進行修改。

6.6.4  式樣及文本輸入

在圖6-75注釋編輯器的符號功能選項中選擇Text 預設置【文本注釋】選項,即進入文本注釋設置狀態,可變顯示區的內容變換為如圖6-80所示。其中列出的選項用於設置文本的字體、顏色、大小、字距、行距等參數。

在標注文本注釋時,根據標注內容,首先設置這些文本注釋的參數選項,如文本的字型、顏色、字體的大小,粗體或斜體的方式、文本角度、文本行距和是否垂直放置文本。然后在編輯窗口中輸入文本的內容,輸入的文本會在預覽窗口中顯示。如果輸入的內容不合要求,可再在編輯窗口中對輸入的內容進行修改。輸入文本注釋后,在【注釋編輯器】對話框下部選擇一種定位文本的方式,按前述定位方法,將文本定位到視圖中。

如果要修改已存在的文本注釋內容,可先在視圖中選擇要修改的文本。所選文本會顯示於文本編輯器中,用戶再根據需要修改相應的文本內容、字型、字體、顏色、大小和行距等參數即可。

6.6.5  粗糙度符號標注

在首次標注表面粗糙度符號時,要檢查制圖模塊中的插入下拉菜單中是否存在Surface Finish Symbol菜單命令。如果沒有該菜單命令,用戶要在UG安裝目錄的UgII子目錄中找到環境變量設置文件“ugii_env.dat”,並用寫字板將其打開,將環境變量“UGII_SURFACE_FINISH”的省缺設置改為“ON”。保存環境變量設置文件后,重新進入UG系統,才能進行表面粗糙度的標注工作。

選擇菜單命令【插入】→【Surface Finish Symbol】,系統系統將彈出如圖6-81所示【標注表面粗糙度】對話框,用於在視圖中對所選對象進行表面粗糙度的標注。

對話框上部的圖標用於選擇表面粗糙度符號類型,對話框中部的可變顯示區用於顯示所選表面粗糙度類型的標注參數和表面粗糙度單位及文本尺寸,對話框下部的選項用於指定表面粗糙度的相關對象類型和確定表面粗糙度符號的位置。

標注表面粗糙度時,先在對話框上部選擇表面粗糙度符號類型,然后在對話框的可變顯示區中依次設置該粗糙度類型的單位、文本尺寸和相關參數,如果需要還可以在括號下拉列表框中選擇括號類型。在指定各參數后,再在對話框下部指定粗糙度符號的方向和選擇與粗糙度符號關聯的對象類型,最后在繪圖工作區中選擇指定類型的對象,確定標注粗糙度符號的位置,則系統就可按設置的要求標注表面粗糙度符號。下面介紹一下【表面粗糙度】對話框中一些主要選項的用法。

1.表面粗糙度參數

根據零件表面的不同要求,用戶在對話框中可選擇合適的粗糙度參數標注類型,隨着所選粗糙度類型和單位的不同,在可變顯示區中粗糙度的各參數列表框(a1、a2、b、c、d、e、fl、f2)中也會顯示不同的參數。用戶既可以在下拉列表框中選擇粗糙度數值,也可以直接輸入粗糙度數值。

                                      圖6-81  【標注表面粗糙度】對話框

2.Parentheses(括號)

該選項用於指定標注表面粗糙度符號時是否帶括號,其下拉菜單中有4個選項。

l  None(無):選擇該選項,標注的表面粗糙度不帶括號。

l  Left(左括號):選擇該選項,標注的表面粗糙度帶左括號。

l  Right(右括號):選擇該選項,標注的表面粗糙度帶右括號。

l  Both(兩者):選擇該選項,標注的表面粗糙度兩邊都帶括號。

3.Ra Units(表面粗糙度單位)

該選項用於設置表面粗糙度的單位。在UG中提供了2種表面粗糙度的單位:Micrometers(微米)和Roughness Grade(粗糙度等級)。

4.symbol Orientation(粗糙度符號方向)

該選項用於設置粗糙度符號的方向,其中包含了水平和豎直2個方向,可滿足標注粗糙度的要求。在放置粗糙度符號時,系統會根據所選擇對象,自動推斷在當前方向上的正確標注位置,使其與GB標准相符。

5.設置相關對象

圖6-81對話框下部的5個圖標選項用於設置與表面粗糙度符號相關的對象類型。

l    Create on Extension(標注在延長線上):該選項用於在尺寸延長線上生成表面粗糙度符號。

l    Create on Edge(標注在邊緣上):該選項用於在邊緣上生成表面粗糙度符號。

l   Create on Dimension(標注在尺寸線上):該選項用於在尺寸線上生成表面粗糙度符號。

l    Create on Point(標注在指定點上):該選項用於在指定的位置上生成表面粗糙度符號。

l    Create With Leader(標注在引出線上):該選項生成帶引出線的表面粗糙度符號。引出線的類可通過引出線下拉列表框進行選擇。

6.7  編輯繪圖對象

在工程圖中包含了多種對象,繪圖對象的邊界包括移動和抑制制圖對象,如何編輯工程圖中的引出線以及如何編輯組件等。本節將對各項功能進行介紹。

6.7.1  移動制圖對象

選擇菜單命令【編輯】→【原點】在工具欄中單擊Origin Tool(對象原點位置工具)按鈕,系統將彈出如圖6-67所示的【原點定位工具】對話框,利用其中的(Drag功能)選項,即可完成制圖對象的移動操作。此時用戶可在視圖中選擇要移動的尺寸、注釋、標注或符號。選擇對象后,可利用鼠標將其移動到指定位置。移動一個對象后,可繼續選擇其它對象進行移動操作。

6.7.2  編輯引出線

選擇菜單命令【編輯】→【引線】或在工具欄中單擊編輯 Leader(編輯引出線)按鈕,系統將彈出如圖6-82所示的【編輯引出線】對話框。用於增加和移除文本注釋、形位公差符號或ID符號中的引出線。

對話框上部是引出線的編輯類型,下部是所選引出線可編輯的對應選項。應用該對話框中的增加、移除選項,可完成增加或移除文本、ID符號和形位公差符號中的引出線的操作,利用其中的編輯選項可完成編輯文本、ID符號和形位公差符號中的引出線等操作。編輯引出線時,先選擇編輯的類型,再在工程圖中選擇要編輯的引出線,然后在對話框中選擇要修改的選項。完成編輯后,單擊Apply按鈕,則引出線按修改后內容顯示在工程圖中。下面介紹一下引出線的三種編輯類型。

1.Add(增加)

該選項用於添加一條新的引出線到選擇的引出線中。選擇該選項時,應先選擇存在的一條引出線,再指定新增引出線的端點,則系統就會自動在選擇的引出線上添加這段引出線。

2.Remove(移除)

該選項用於移除所選擇的引出線。當選擇該選項時,只要在工程圖中選擇要移除的引出線,則該引出線就會立即被刪除。

3.編輯(編輯)

該選項用於編輯一條引出文本注釋的引出線。選擇該項時,應先選擇所需編輯的引出線,設置引出線的方向和文本對齊方式后,引出線就將在工程圖中得到更新。

6.7.3  編輯組件

選擇菜單命令【編輯】→【編輯 組件】,系統將彈出如圖6-83所示的【編輯組件】對話框。它用於刪除或移動一些工程圖對象,如箭頭、尺寸線的延長線和尺寸線等。該對話框包含有兩種編輯組件的方法:

1.Delete Component(刪除組件)

當要刪除組件時,先在對話框中選擇Delete Component選項,再在繪圖工作區中選擇要刪除組件的尺寸,然后選擇尺寸中要刪除的部分,可以是尺寸線、箭頭、延長線或尺寸文本。完成選擇后,則尺寸中的所選對象會被刪除。

2.Move Component(移動組件)

當要移動組件時,先在對話框中選擇Move Component選項,再在視圖中選擇所要移動位置的用戶自定義符號,拖動選擇的對象到合適的位置,單擊鼠標左鍵,則能完成對象位置移動的操作。

6.7.4  抑制制圖對象

選擇菜單命令【編輯】→【抑制制圖對象】或在工具欄中單擊 Suppress 制圖 Objects(抑制制圖對象)按鈕,系統將彈出如圖6-84所示的【抑制制圖對象】對話框。它用於抑制尺寸、公差、文本注釋和電子表格等制圖對象的顯示。

當要抑制某制圖對象時,先選擇Expression選項,再從Expression對話框的表達式列表框中選擇其值為零的表達式,並返回到圖6-84所示的對話框。最后在視圖中選擇一個或多個要抑制的對象,則所選對象就會在視圖中消失。

如果要解除制圖對象的抑制,使其重新顯示出來,有兩種方法可以實現。一種方法是返回到Modeling功能模塊,修改抑制對象相應表達式的值,使其為非零,然后再回到制圖模塊進行視圖更新,則抑制對象就會重新顯示。另一種方法是用一個值為非零的表達式替換原來的表達式,使用這種方法時,應先在表達式列表框中選擇與抑制對象相關的表達式,再回到圖6-80對話框,此時,已抑制的對象在視圖中會亮顯,再次選擇Expression選項,從表達式列表框中選擇其值為非零的表達式,確定后,則已抑制的對象就會解除抑制,重新顯示在視圖中。

6.7.5  編輯制圖對象的關聯性

編輯制圖對象關聯性功能用於重新設置已存在的繪圖對象和公用符號與對象的關聯性。選擇菜單命令【編輯】→【制圖對象關聯性】,系統將彈出如圖6-85所示的【編輯制圖對象關聯性】對話框。

該對話框上部為編輯對象關聯性選項圖標,下部為選擇新關聯對象時的點和線位置選項。應用該對話框中的選項圖標,可編輯尺寸線、圓柱中心線、對稱中心線、螺栓圓周中心線、交叉標記位置與標注它們時所選對象的關聯性。編輯關聯性時,先根據需要編輯對象的類型,在對話框中選擇對應功能圖標,再在視圖中選擇要編輯關聯性的對象。選擇編輯對象后,再利用點、線位置選項在視圖中選擇與其關聯的新對象。下面介紹一下編輯對象關聯性各個選項的用法。

1. 編輯 Dimension Associativity(編輯尺寸關聯性)

該選項用於重新定義尺寸與標注尺寸時所選對象的關聯性。可編輯的尺寸包括線性尺寸、半徑尺寸、直徑尺寸、折疊半徑尺寸和角度等。在編輯時,先選擇要編輯的尺寸,再選擇新的關聯對象,則所選尺寸就會與指定的新對象相關聯。在編輯線性尺寸時,應注意選擇點的位置,所選位置的標注點將與新對象相關聯。

2.  Redefine Cylindrical/Symmetrical Centerline(重新定義圓柱/對稱中心線)

該選項用於重新定義指定的圓柱中心線和對稱中心線的一個關聯點位置,而另一個點的位置將保持不變。當對中心線或對稱線進行關聯性編輯時,先在視圖中選擇要編輯的中心線或對稱線,然后為其指定新的關聯對象。則所選中心線的端點會移到新的關聯對象上。

3. 編輯 Positions of a Linear/Circ/Bolt Circle Centerline(編輯線/圓/圓周孔中心線)

該選項用於編輯沿直線或圓周分布的圓和圓周孔的中心線,用戶可在選擇的位置上添加或移除中心線。當進行關聯性編輯時,先選擇線性中心線或圓周中心線,再用點位置選項選擇中心線上的孔,如果孔已經存在中心線,則將其移除,如果孔沒有中心線,則添加中心線。

4. 編輯 Intersection Associativity(編輯交叉點關聯性)

該選項用於重新定義交叉符號與其所選對象的關聯性。當進行交叉點關聯性編輯時,先選擇交叉點符號,再選擇兩條新的要關聯的邊,所選的對象只能是直線或圓弧,則系統會自動產生新的交叉符號。

5.  Move Cylindrical/Symmetrical Centerline(移動圓柱/對稱中心線)

該選項用於移動圓柱中心線或對稱中心線的位置。當要移動中心線的位置時,先在視圖中選擇中心線,再在視圖中指定一個新的位置,則系統會將選擇的圓柱中心線或對稱中心線,移到指定的位置。

6.  編輯 Offset Centerpoint(編輯偏移中心點)

該選項用於重新定義偏移中心點或中心線所關聯的圓弧。當要編輯偏移中心點或中心線的關聯對象時,先選擇偏移中心點或中心線,再選擇新的關聯對象,則中心點或中心線就會與新選擇的對象相關聯。

6.8  工程圖參數的設置

當用戶進入工程圖模塊時,在預設置菜單下會新出現一些關於工程圖的參數設置命令,可以實現原點參數、剖切線參數、視圖顯示參數和尺寸參數的設置。本小節將介紹這些參數的設置方法。

6.8.1  原點參數設置

選擇菜單命令【預設置】→【原點】或在工具欄中單擊Origin Preference(原點參考)按鈕,系統將彈出如圖6-86所示的【原點位置】對話框。它用於設置原點或尺寸的對齊方式。

該對話框中有7個原點功能選項,可從中選擇一種進行操作。下面介紹一下這些功能選項的用法

1. Drag(拖動)

該選項用於以拖動的方式來指定對象的位置。若在圖6-66對話框中設置尺寸放置方式為自動放置方式(Auto),則尺寸只能沿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拖動,若設置尺寸放置方式為手動放置方式(Manul),則尺寸可沿任意右方向自由拖動。

2. Relative to View(與視圖相關)

該選項用於設置制圖對象與某一視圖相關,當視圖被移除或移動時,該對象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只有文本注釋或標注符號才能進行這種操作。

3. Horizontal Text Alignment(水平文本對齊)

該選項用於設置制圖對象與已存在的文本或注釋進行水平對齊。如果設置為該方式,在尺寸標注時,系統要求用戶選擇存在文本做為對齊基准,則系統會讓尺寸與選擇文本水平對齊。

4.  Vertical Text Alignment(垂直文本對齊)

該選項用於設置制圖對象與已存在的文本或注釋進行垂直對齊。如果設置為該方式,在尺寸標注時,系統要求用戶選擇存在文本做為對齊基准,則系統會讓尺寸與選擇文本垂直對齊。

5.  Align Arrows(箭頭對齊)

該選項用於設置尺寸標注和符號與已存在的箭頭進行對齊。如果設置為箭頭對齊的方式,在尺寸標注時,系統將要求用戶選擇存在的箭頭做為對齊基准,選擇箭頭后,則標注的尺寸會與所選的箭頭相對齊。

6.  Point constructor(點創建功能)

該選項用於利用點創建功能來設置位置原點,進行尺寸和符號的對齊。選擇該方式時,對話框中的點創建功能選項被激活,用戶可以選取控制點、交點和中心點作為尺寸或符號的放置位置。

7.  Offset Character(偏移字符)

該選項用於將尺寸與存在對象(尺寸、文字或注釋)偏移指定的字符數后進行對齊。選擇該方式時,對話框中會出現X Scale Factor(X方向比例因子)和Y Scale Factor(Y方向比例因子)兩個參數文本框。在這兩個文本框中,用戶可以設置水平和垂直的偏移字符數。在標注尺寸時,系統要求用戶選擇存在對象做為偏移基准,選擇對象后,則系統會按指定的偏移字符數確定尺寸標注的位置。

6.8.2  剖切線顯示參數設置

選擇菜單命令【預設置】→【截面線顯示】或在工具欄中單擊  Section Line Display Preference(剖切線顯示參數)按鈕,系統將彈出如圖6-87所示的【剖切線參數設置】對話框。它用於設置剖切線的箭頭、顏色、線型和文字等參數。

對話框上部為箭頭和延長線的尺寸設置參數,下部為剖切線的顏色、線型、線寬及其它輔助選項的設置參數。下面介紹一下該對話框中各參數選項的用法。

1.箭頭尺寸選項

該選項位於對話框上部,由三個獨立參數組成,用於設置剖視圖中剖切線箭頭的參數。用戶可以修改箭頭的大小(參數A)、箭頭的長度(參數B)和箭頭的角度(參數C)。

2.延長線尺寸選項。

該選項用於設置剖切線的延長線參數。用戶可以修改剖切線箭頭與圖形框之間的距離(參數D)和剖切延伸長度(參數E)

3.剖切線顯示參數選項

用來控制剖切線的顏色、顯示類型、線型、線寬、箭頭類型等參數。

l  Color(顏色):該選項用於設置剖切線顏色。

l  Display(顯示類型):該選項用於設置剖切線的顯示類型。系統提供了六種剖切線類型供用戶選擇,如圖6-88所示。

Font(線型):該選項用於設置剖切線的線型。系統提供了七種線型供用戶選擇,如圖6-89所示。

l  Width(線寬):該選項用於設置剖切線的線寬。線寬類型有細、正常、粗三種,如圖6-90所示。

l  Style(箭頭類型):該選項用於設置剖切線的箭頭類型,系統提供了三種箭頭類型供用戶選擇,如圖6-91所示。

6.8.3  視圖顯示參數設置

視圖顯示參數用於設置視圖中隱藏線、輪廓線、剖視圖背景線和光滑邊等對象的顯示方式,如果要修改視圖顯示方式或為一張新工程圖設置其顯示方式,可通過設置視圖顯示參數來實現,如果不進行設置,則系統會省缺選項進行設置。

選擇菜單命令【預設置】→【察看】或在工具欄中單擊視圖預設置,系統將彈出如圖6-92所示的【視圖顯示參數設置】對話框。該對話框包含有剖視圖顯示參數、隱藏線顯示參數、輪廓線顯示參數、光滑邊顯示參數、虛交線顯示參數和螺紋顯示參數這些顯示參數功能選項組成。應用這些選項,用戶可以設置所選視圖中的隱藏線、剖面線、輪廓線、光滑邊等對象的顯示方式。

當打開【視圖顯示參數設置】對話框時,對話框中顯示的參數是當前視圖顯示參數的省缺設置。如果在視圖列表框中或繪圖工作區中選擇某視圖,則對話框會顯示與所選視圖對應的參數設置。用戶可在對話框中為所選視圖修改設置,則所選視圖會按修改后設置的參數進行更新顯示。

在產生局部放大圖時,其視圖顯示參數與其父視圖相同,而不受系統省缺設置的影響。但局部放大視圖的某些顯示特性(如隱藏線、光滑邊和視圖更新等),可通過【視圖顯示參數設置】對話框進行設置。

下面介紹一下該對話框中顯示參數功能選項以及其各個選項的用法。

1.渲染設置選項

l  Define Render Sets(定義渲染集)

該選項用於定義渲染集。渲染集是由隱藏線或輪廓線的顏色、線型、線寬等信息和實體組成。選擇該選項,系統將彈出如圖6-93所示的【定義渲染集】對話框。該對話框用於創建、更新、刪除或重命名一個渲染集。

要創建一個渲染集,要應先在Current Set文本框中輸入要創建的渲染集名稱,再在繪圖工作區中選擇實體或組件,再選擇隱藏線和輪廓線選項,並在可變顯示區中對它們的顏色、線型、線寬等參數進行設置,最后單擊Create按鈕即可為選擇實體或組件創建一個渲染集。

 

l  Define Render Set in view(在視圖中定義渲染集)

該選項用於為視圖定義渲染集序列。選擇該選項,系統將彈出如圖6-94所示【視圖渲染集】對話框。該對話框包含了兩個渲染集列表框,在兩列表框之間有四個選項,分別用於添加、移除和調整渲染集的順序,對話框的下部選項為高亮度顯示重疊對象。

用戶在部件渲染列表框中選擇要增加的渲染集,單擊Add選項,則將所選的渲染集添加到了視圖渲染集列表框中。視圖列表框中的渲染集可用Remove選項移除,也可以用Move Up和Move Down選項來調整排列順序。

2.Hidden Line(隱藏線)

該選項用於設置隱藏線的顯示方式。選擇該選項,則可變顯示區會變為如圖6-95所示的隱藏線對應參數選項。

當不選Hidden Lines復選框時,所有線條都以實線的形式顯示。當選取Hidden Lines復選框時,就可設置隱藏線的顏色、線型和線寬等顯示參數,還可以設置參考邊、重疊邊、實體重疊邊和相交實體的邊是否顯示。在線寬設置中如果選擇Original選項,則隱藏線會按實體模型的顏色和線寬進行顯示。

3.Visible Lines(可見線)

該選項用於設置可視輪廓線的顯示方式。選擇該選項,則可變顯示區會變為圖6-96所示的輪廓線對應參數選項。應用這些選項,可設置輪廓線的顏色、線型和線寬等參數。

4.Smooth Edges(光順邊)

該選項用於設置光滑邊的顯示方式。選擇該選項,則可變顯示區會變為圖6-97所示的光滑邊對應參數選項。當關閉Smooth Edges(光滑邊)復選框時,系統將不顯示光滑邊。當選擇Smooth Edges復選框時,系統會顯示光滑邊,並按用戶指定的顏色、線型、線寬和光滑邊端點縫隙值進行顯示。

5.Virtual Intersections(理論交線線)

該選項用於設置虛交線的顯示方式。虛交線是兩個平面用圓弧面過渡時的虛擬交線。選擇該選項,則可變顯示區會變為圖6-98所示的虛交線對應參數選項。當關閉Virtual Intersections復選框時,系統不顯示虛交線。當選中Virtual Intersections復選框時,系統顯示虛交線,並按設置虛交線的顏色、線型和線寬參數顯示。End Gaps選項用於設置虛交線的端點到虛交線交點之間的距離。

6.Section View(斷面線)

該選項用於設置剖視圖背景和剖面線的顯示方式,以及在裝配圖中相鄰部件的剖面線公差。選擇該選項,則可變顯示區會變為圖6-99所示的剖視圖對應參數選項。

Background(背景)選項用於設置剖視圖背景線的顯示方式,選取該復選框,則顯示剖視圖的背景線,否則不顯示背景線;Crosshatch(剖面線)選項用於設置剖面線的顯示方式,選取該復選框,則顯示剖面線,否則不顯示剖面線;Hidden Line Hatching(隱藏陰影線),選擇該復選框后系統將隱藏隱隱現,反之將顯示陰影線;Assembly Crosshatching(裝配剖面線)選項用於設置裝配部件中兩相鄰部件的剖面線方向是否相反,選取該復選框,圖中相鄰部件的剖面線方向相反,否則方向相同;Adjacency Tolerance(裝配剖面線)文本框用於輸入裝配部件中兩相鄰部件剖面線的角度公差值。

7.Threads(螺紋)

該選項用於設置內螺紋和外螺紋在視圖中的顯示方式。選擇該選項,則可變顯示區會變為圖6-100所示的螺紋對應參數選項。

裝配螺紋顯示的螺紋標准包括六種類型:None(無)、ANSI/Simplified(ANSI/簡化)、ANSI/Schematic(ANSI/示意)、ANSI/Detailed(ANSI/復雜)、ISO/Simplified(ISO/簡化)和ISO/Detailed(1SO/詳細),用戶可從Thread Standard列表框中選取。

一般將視圖中螺紋的顯示方式設定為ISO/Simplified。Minimum Pitch文本框用於輸入螺紋的最小螺距。

8.其它設置

l  Silhouettes(輪廓)

該選項用於設置外形輪廓在視圖中的顯示方式。當選取該選項時,系統會在視圖之中顯示外形輪廓,否則系統將不在視圖中顯示外形輪廓。

l  Extracted Edges(抽取邊)

該選項用於設置幾何模型邊緣在視圖中的顯示方式,通常用於大裝配部件和頻繁修改的部件。選取該選項,則系統會復制幾何模型的邊到視圖中。

l  UV Grid(UV網格)

該選項用於設置是否在視圖中的曲面上顯示UV網格線。選取該選項,則在視圖中顯示UV網格,否則顯示UV網格。

l  Automatic Update(自動更新)

該選項用於設置系統是否自動更新視圖。選取該選項,則在實體模型修改后,系統將自動更新視圖(包括隱藏線、輪廓線、視圖邊界和剖面線等內容),否則系統不能自動更新已修改的視圖。

l  Tolerance(公差)

該選項用於設置輪廓線的高公差。公差值越小時,顯示輪廓線越精確,但在更新視圖時用的時間越長。

l  Default(省缺設置)

該選項用於恢復各參數設置到系統的省缺值。省缺值是在用戶省缺參數文件中所定義的值。

l  Reset(重置)

該選項用於重新選擇視圖。當選擇視圖錯誤時,可使用該選項來重新選擇視圖。

6.8.4  尺寸參數的預設置

尺寸參數預設置包括尺寸、尺寸線、箭頭、字符、符號、單位、半徑、剖面線等參數的預設置。這些參數都是在【注釋預設置】對話框中進行設置的。

選擇菜單命令【預設置】→【注釋】在工具欄中單擊 Annotation 編輯或(注釋參數編輯器)按鈕,系統將彈出如圖6-101所示的【注釋參數設置】對話框。

對話框上部是Dimension(尺寸)、Line/Arrow(尺寸線和箭頭)、Lettering(字符)、Symbols(符號)、Unit(單位)、Radial(半徑和直徑)和Fill/Hatch(剖面線)等注釋參數設置選項按鈕,對話框下部為各選項對應的參數設置內容可變顯示區。下面介紹一下這幾種注釋參數的設置方法。

1.Dimension(尺寸參數)

在【注釋參數設置】對話框中選擇Dimensions(尺寸)按鈕,其下部的可變顯示區將顯示如圖6-102所示的與尺寸設置相關的參數選項。

 

設置尺寸參數時,根據標注尺寸的需要,在尺寸線和箭頭顯示設置選項中單擊左側或右側的尺寸線和箭頭符號,以顯示或隱藏尺寸線和箭頭。利用中間的尺寸標注方式選項,用戶可在其下拉列表中設置尺寸標注的方式。同時,用戶還可以在下面的各下拉列表中選擇公差標注的方式、文本標注的方向和標注的精度要求,以及設置標注的單位。

尺寸參數的設置只對以后產生的尺寸起作用。如果要修改已存在的尺寸參數,可在視圖中選擇一個或多個尺寸,所選的尺寸所對應的各參數設置會顯示在圖6-98的對話框中,用戶在其中再對其進行參數修改即可。

2.Line/Arrow(尺寸線和箭頭)

在【注釋參數設置】對話框中選擇Line/Arrow(尺寸線和箭頭)按鈕,其下部的可變顯示區將顯示如圖6-103所示的與尺寸線和箭頭設置相關的參數選項。

這些選項可以設置尺寸線箭頭的類型和箭頭的形狀參數,同時還可以設置尺寸線、延長線和箭頭的顯示顏色、線型和線寬。在設置參數時,用戶根據要設置的尺寸線和箭頭形式,在對話框中選擇箭頭類型,並輸入箭頭的各參數值。如果需要,還可在下部的選項中改變尺寸線和箭頭的顏色。對尺寸線和箭頭所做的各種設置,可在預覽窗口中觀察設置的效果。

尺寸線和箭頭參數的設置只對以后產生的尺寸起作用。如果要修改已存在尺寸線和箭頭的參數,可在視圖中選擇—個或多個尺寸線和箭頭,所選擇的尺寸線和箭頭所對應的參數會顯示在圖6-99的對話框中,用戶在其中再對其進行參數修改即可。

3.Lettering(字符)

在【注釋參數設置】對話框中選擇Lettering(字符)按鈕,其下部的可變顯示區將顯示如圖6-104所示的與字符設置相關的參數選項。

利用該對話框,可以設置4種字符類型的參數:Dimension(尺寸標注)、Appended(附加文本)、Tolerance(公差字符)和General(普通字符)。設置字符參數時,先選擇字符對齊位置和文本方式,再選擇要設置的字符類型,最后輸入字符尺寸、字符間距、字符的寬高比、行距和旋轉角度等參數,這時用戶可在預覽窗口中看到字符的顯示效果。下面介紹一下其中主要選項的用法。

l  Alignment Position(對齊位置)

該選項用於設置文本對齊位置,以確定放置文本時的對齊基准點的位置。放置文本時,一般都要用鼠標選擇一個點,那么選擇的點將與本設置中的點對齊。系統共提供了9種對齊位置,用戶可以從其下拉列表中選取。

l  Text Justification(文本調整方式)

該選項用於設置顯示時文本的輸入方式,系統提供了3種文本方式,用戶可以從其下拉列表中選取。

l  GD&T Frame Height Factor(形位公差框架高度因子)

用來設置形位公差框架的高度。

l  Lettering Type(字符類型)

該選項用於選擇設置何種類型的字符參數,用戶可對4種類型的字符進行設置。

1)Dimension(尺寸標注):這類字符為尺寸標注中尺寸文字的字符。選擇該選項,可設置尺寸文字的參數。

2)Appended(附加文字):這類字符為尺寸標注中附加文字的字符。選擇該選項,可設置尺寸附加文本字符的相關參數。

3)Tolerance(公差字符):這類字符為尺寸標注中的公差字符。選擇該選項,可設置公差字符參數。

4)General(一般字符):這類字符為一般文字字符。選擇該選項,可設置一般字符的參數。只有選擇該選項時,才激活Lettering Angle選項,允許修改字符的旋轉角度。

l  Apply to All Lettering types(應用到所有字符類型)

該選項用於設置將當前字符類型的參數設置內容,應用到各種類型的字符中,以使各類字符都具有相同的字符參數。

字符參數的設置只對以后產生的字符起作用,如果要修改已存在的字符參數,可在視圖中選擇一個或多個字符,所選字符的對應參數會顯示在圖6-104的對話框中,用戶在其中對其進行參數修改即可。

4.Symbols(符號)

在【注釋參數設置】對話框中選擇Symbols按鈕(符號),其下部的可變顯示區將顯示如圖6-105所示的與符號設置相關的參數選項。

這些選項可以設置符號的大小、顏色、線型和線寬參數。在設置參數時,用戶先要選擇要設置符號的類型,系統共提供了6種類型的符號:ID(ID符號)、User Defined(自動一符號)、Centerline(中心線符號)、Intersection(交叉符號)、Target(目標點符號)和GDT(形位公差符號)。然后再設置相應符號的顏色、線型和線寬即可。

符號參數的設置只對以后產生的尺寸起作用。如果要修改已存在符號的參數,可在視圖中選擇—個或多個符號,所選擇符號的對應的參數會顯示在圖6-105的對話框中,用戶在其中再對其進行參數修改即可。

5.Unit(單位)

在【注釋參數設置】對話框中選擇Unit(單位)按鈕,其下部的可變顯示區將顯示如圖6-106所示的與單位設置相關的參數選項。

應用這些選項,可以預設置小數點類型(點或逗號)、顯示或抑制小數點后零的顯示、公差位置、長度尺寸的單位與格式、角度格式和雙尺寸格式與單位等參數。下面介紹一下其中主要選項的用法。

l  小數顯示方式

小數點字符有點與逗號兩種類型可供用戶選擇,而且還可設置小數點后的零是否被抑制。用戶可從該選項下拉列表中選擇需要的形式,前兩種形式是用點表示小數點符號,一個顯示零,一個不顯示零,后兩種是用逗號表示小數點符號,一個顯示零,一個不顯示零。

l  公差位置

公差位置用於設置公差與尺寸的相對位置。用戶可從該選項下拉列表中選擇尺寸后、尺寸上、尺寸下三種公差放置位置。

l  Linear Format and Unit(長度尺寸格式和單位)

該選項用於設置長度尺寸的顯示格式和尺寸單位。Unit列表框用於設置尺寸的單位,列表中可選擇的單位有Inches(英寸)、Millimeters(毫米)、Meters(米)、Architechtural Feet/Inches(建築英寸/英尺)和Engineering Feet/Inches(工程英尺/英寸)等五種尺寸類型。

在選擇了單位后,尺寸格式會顯示該單位方式下相應的尺寸顯示方式。如果尺寸單位是英制單位,則可選擇小數點或分數式的尺寸顯示方式。如果尺寸單位是公制單位,則只能使用小數點的格式,分數格式無法使用。

l  Angle Format(角度格式)

該選項用於設置角度尺寸的顯示格式。用戶可以從其中的下拉列表中選擇角度尺寸的顯示方式。

l  Dual Dimension Format and Units(雙尺寸格式和單位)

該選項設置雙重尺寸中第二尺寸的標注方式和尺寸單位。在標注第二尺寸時,第二尺寸會顯示在中括號“[ ]”中。用戶可從其下拉列表中選擇所需的第二尺寸顯示格式。如果選擇第一個選項“1.125”,則系統不顯示第二尺寸。

6.Radial(半徑和直徑設置)

在【注釋參數設置】對話框中選擇Radial(半徑)按鈕,其下部的可變顯示區將顯示如圖6-107所示的與半徑和直徑設置相關的參數選項。

應用這些選項可以設置半徑和直徑標識符的位置、標識符號參數值和尺寸位置等參數。設置參數時,用戶根據要標注直徑和半徑的要求,先選擇標識符的位置。按我國標准,應將直徑和半徑的標識符置於尺寸的前方。直徑符號設置為¢,半徑符號設置為R。如果要改變標識符與尺寸之間的間距,可修改對話框中的A參數。另外還可以通過修改B參數來設置折疊半徑的角度。如果需要,還可將半徑和直徑標識符指定為用戶自定義方式,並在其右邊的文本框中輸入字母,作為用戶自己定義的半徑和直徑標識符號。

7.Fill/Hatch(剖面線參數)

在【注釋參數設置】對話框中選擇Fill/Hatch(剖面線參數)按鈕,其下部的可變顯示區將顯示如圖6-108所示的與剖面線設置相關的參數選項。

其中上部的選項用於設置填充圖樣的相關參數,下部的選項用於設置剖面線的相關參數。通過這些選項可設置剖面線和填充圖樣的類型、誤差、比例、角度、距離、顏色和線寬等參數。下面介紹一下該對話框中各選項的用法。

l  Crosshatch and Area Fill Tolerance(剖面線和填充區域誤差)

該選項用於設置剖面線邊界與剖面線之間的最大誤差。輸入的誤差值越小,剖面線邊界與剖面線將越接近,反之則的間隙越大。

 

l  Area Fill(填充圖樣)

該選項用於選取或修改填充的圖樣。其中的填充圖樣為ANSI通用的填充樣式,其圖樣包括了軟木塞/毛巾、聲音絕緣體、混凝土、泥土、岩石、沙、液相線、木材、實體等。

l  填充區域參數

1)Scale(比例):該選項用於設置填充圖樣的比例。

2)Angle(角度):用於設置填充圖樣的旋轉角度。

l  Current Crosshatch File(當前剖面線文件)

該文本框中顯示當前剖面線的樣式文件,下面的列表框中顯示當前的樣式文件所包含的所有類型,用戶可在列表框中選擇剖面線的樣式名稱。

l  剖面線參數

1)Distance(距離):該選項用於設置剖面線之間的間距,間距越大,剖面線越稀疏。

2)Angle(角度):該選項用於設置剖面線的角度,一般設置為45度。

3)Color(顏色):該選項用於設置填充圖樣和剖面線的顏色。

4)Width(寬度):該選項用於設置剖面線的線寬。

應用上述選項,可為以后產生的剖面線和填充圖樣設置參數,也可以選擇已存在的剖面線和填充圖樣修改以前設置的參數。如果是修改存在剖面線或填充圖樣參數,應先在視圖中選擇填充圖樣或剖面線,然后修改其相關參數即可。

6.9  工程圖的其他功能

在工程圖的繪制中通常都要向其中添加工程圖圖框,以使其更加符合國家的制圖標准。另外在完成了工程圖的繪制后,也可以將它輸出到繪圖機上進行打印輸出。

6.9.1  添加圖框

當繪制一張完整的工程時,圖框是必不可少的。為了節省時間,減少重復性工作,可將圖框制作成圖樣文件,在需要時,將其引入到工程圖中。

1.制作圖樣

制作圖樣的方法是:新建一個部件文件,用特定的字符為其命名,如A0、A1、A2、A3等。新建文件后,直接進入制圖模塊。在制圖中先設置顏色、線型和圖層等參數,並根據圖框的大小設置圖幅尺寸。設置這些參數后,用Curve功能繪制圖框,並在相關欄目插入一些通用文本。

繪制圖框后,選擇【File】→【Options】→【Save Options】菜單命令,系統將彈出如圖6-109所示的【存儲選項】對話框,用戶在該對話框中選擇Pattern Data Only(僅保存圖樣數據)選項。最后,選擇File†Save菜單命令保存文件,則當前文件就會以圖樣方式進行存儲,這樣就建立了一個可供其它部件引用的圖樣文件。

2.添加圖樣

選擇菜單命令【Format】→【Pattern】,系統將彈出如圖6-110所示的對話框。該對話框中提供了8個選項,用於添加、更新、替換圖樣以及設置圖樣顯示參數、定義圖樣位置等操作。下面介紹一下這些操作的用法。

l  Retrieve Pattern(選取圖樣)

該選項用於添加存在的圖樣到當前工程圖。選擇該選項,系統將彈出如圖6-111所示的對話框。該對話框用於設置圖樣的比例、目標坐標系、自動縮放和圖樣顯示等參數。如果需要既可修改比例、坐標系,也可修改圖樣顯示參數,一般情況下可用系統省缺參數。設置完成后系統將彈出【選擇文件】對話框,用戶可選擇適合當前工程圖的圖樣文件。選擇圖樣文件后,又系統將彈出如圖6-112所示的【修改名稱】對話框,用戶可根據需要為圖樣指定一

個新的名稱,一般可延用系統提供的省缺名稱。確定名稱后,系統將彈出【點創建】對話框,用於在工程圖中選擇圖樣的放置位置,一般應該選擇工程圖的坐標原點作為放置位置。這樣就可添加一個圖樣到當前工程圖中了。

l  Expand Pattern(釋放圖樣)

該選項用於將添加的圖樣拆散釋放。添加到工程圖中的圖樣是一個整體,與原圖樣關聯,如果要將組成圖樣的圖素變為當前工程圖的一部分,則需要拆散並釋放圖樣。圖樣釋放以后,可在工程圖中單獨編輯圖樣中的各元素。但是,這些圖素不再與原來的圖樣關聯,無法對圖樣再進行更新操作。

在【Pattern】對話框中選擇Expand Pattern選項,系統將彈出【對象選擇】對話框,提示用戶選擇要釋放的圖樣。選擇圖樣后,彈出如圖6-113所示的【釋放圖樣】對話框。該對話框用於設置圖樣的釋放模式、目標圖層的位置、是否選擇視圖、部件明細表等,設置各參數后,則添加的圖樣將被釋放,其圖素變為當前工程圖中的一部分,可單獨進行編輯。

l  Update Pattern(更新圖樣)

該選項用於更新圖樣。如果多張工程圖引用同一個圖樣,當要修改圖框中的某項內容時,雖然可以釋放圖樣,再修改每張工程圖,但這樣效率很低。此時可先修改圖樣文件,然后再對各工程圖進行更新,以達到修改圖框中某項內容的目的。

在【Pattern】對話框中選擇Update Pattern選項,系統將彈出如圖6-114所示的【更新圖樣】對話框。該對話框中的選項用於設置選擇類型,系統的方式為選擇種類方式,接着又彈出【對象選擇】對話框,讓用戶選擇要更新的圖樣,則系統會自動更新所選圖樣。

l  Replace Pattern(替換圖樣)

該選項會用另一個圖樣替換當前工程圖引用的圖樣,並保持比例、原點和方向不變。在【Pattern】對話框中選擇Replace Pattern選項,系統將彈出如圖6-115所示的【替換圖樣】對話框。該對話框含有兩個選項,如果選擇Only Selected Patterns(僅選擇圖樣)選項,則只替換圖樣;如果選擇All With Same MasterData(所有主模型數據)選項,則在替換圖樣的同時,圖樣中的所有主模型數據也會引入到當前工程圖中。

選擇一種方式后,系統將彈出【對象選取】對話框,提示用戶選擇要替換的圖樣。在工程圖中選擇某圖樣,又彈出如圖6-116所示的【選擇替換圖樣】對話框對話框,這時用戶可以選擇用於替換的圖樣。選擇圖樣時,可直接輸入圖樣名稱或從目錄中選擇圖樣文件,則系統會完成圖樣的替換操作。

l  編輯 Display Parameters(編輯顯示參數)

該選項用於編輯圖樣的顯示參數。在【Pattern】對話框中選擇編輯 Display Parameters(邊界顯示參數)選項,當選取了要編輯的圖樣后,系統系統將彈出如圖6-117所示的【編輯圖樣顯示參數】對話框,其中含3個選項用於指定圖樣要顯示的項目內容。

其中Origin Marker Display(原點標記顯示)選項用於顯示圖樣原點的標記,Max/Min Box Display(最大/最小方塊)選項用於顯示最大或最小的方塊,Control Point Display(控制點顯示)選項用於顯示控制點。

l  List Associated Parts(列出相關部件)

該選項用於顯示當前部件中圖樣的相關數據。選擇該選項,系統將彈出信息窗口,其中列出了當前部件所調用的圖樣信息。

l  List Pattern Errors(列出圖樣錯誤信息)

該選項用於顯示前一個圖樣操作時的出錯信息。選擇該選項,系統將彈出信息窗口,其中列出了在進行前一個圖樣操作時產生的出錯信息。

l  Create Pattern Point(產生圖樣控制點)

該選項用於產生一個新的圖樣控制點。

6.9.2  輸出工程圖

選擇菜單命令【File】→【Plot】,系統將彈出如圖6-118所示的【工程圖輸出】對話框該。該對話框用於選擇繪圖機、指定輸出內容和設置繪圖比例、旋轉角度、打印原點位置等參數及執行輸出操作。

 1. Plot Setup(設置繪圖精度)

該選項用於設置繪圖公差,以限制繪圖的最大偏差。選擇該選項,系統將彈出如圖6-119所示的【設置繪圖公差】對話框。系統省缺的繪圖公差為0.001,用戶也可以根據繪圖精度要求修改其數值。設置的公差值越大,則繪圖精度越低;公差值越小,則繪圖精度越高.

 2. 選擇打印來源

3. 打印顏色控制

4. 打印線寬控制

5. 選擇要一個要打印的圖紙

6. 繪圖選項(靠近窗口底部)

7. 選擇CGM打印觀察器,觀察設定的顏色、寬度

8. 選擇要要打印的圖紙

9. 添加到繪圖布局

10. 設定介質寬度

11. 擺放圖紙

用戶要輸出工程圖時,應該先在【工程圖輸出】對話框的繪圖機列表框中,選擇當前與機器相連的繪圖機(或打印機)型號,並指定打印內容。如果要輸出當前屏幕中的模型圖,可選擇Display(顯示輸出內容)選項;如果要輸出工程圖,則選擇Drawing(輸出工程圖)選項;如果當前部件中存在多張工程圖,則應在工程圖列表框中選擇所要輸出的工程圖名稱。如果用戶使用的是老式繪圖機,則還應設置繪圖筆的參數,其中包括繪圖筆的寬度、顏色等。接着根據圖樣的尺寸和工程圖大小設置輸出比例和旋轉角度等參數。再根據出圖精度要求選擇Plot Setup(設置繪圖精度)選項,設置繪圖公差參數(一般可按省缺設置),根據工程圖在圖樣中的位置選擇Origin Offsets(偏移繪圖原點)選項,通過設置在X、Y方向上的偏移距離,偏移輸出繪圖時的原點位置。各參數設置完成后,選擇Build Plot File(打印輸出)選項,則建立打印文件或直接打印指定的工程圖內容。

6.10  本章實例

       為了更好的說明如何創建工程圖、如何添加視圖、如何進行尺寸的標注等工程圖的常用操作,本小節將以一個小實例的形式系統的對整個過程進行說明。

1)選擇菜單命令【File】→【Open】,在彈出的【打開文件】對話框中,選擇需要生成工程圖的Prt文件,該例中打開了如圖6-122所示的零件圖。

2)選擇菜單命令【應用】→【制圖】,這時系統將進入繪制工程圖模式,有關工程圖的工具欄將自動彈出。

3)選擇菜單命令【Preference】→【visualization】,系統將彈出【顯示參數】對話框。單擊對話框中的Color Settings按鈕,對話框如圖6-123所示,單擊System前的色塊並將其設置為紅色單擊Apply按鈕完成系統顏色的設置。

4)在該對話框中單擊Color Palette按鈕,這時對話框如圖6-124所示,首先選中編輯 Background按鈕,在彈出的系統調色板中選擇白色,然后單擊“確定”按鈕,這時系統將自動回到如圖6-124所示的【調色板】對話框,單擊Apply按鈕完成背景色的設置。

 

5)單擊工具中的編輯工程圖按鈕, 系統將彈出如圖6-125所示的【編輯工程圖】對話框。在對話框中選擇要編輯的工程圖SH1,將Height(高度)設置為170,Length(長度)設置為220,然后單擊OK按鈕。

 

6)單擊工具欄中的添加視圖按鈕,系統將彈出如圖6-126所示的【添加視圖】對話框,單擊對話框中的按鈕,在視圖列表框中選則Front(主視圖)視圖添加到視圖工作區中。

7)運用同樣的方法將Left(左視圖)視圖和Top(俯視圖)視圖添加到視圖區中。這時的效果如圖6-127所示。

 

 8)單擊工具欄中的對齊視圖按鈕,系統將彈出【對齊視圖】對話框,選擇Front(主視圖)視圖和Left(左視圖)視圖,單擊對話框中的按鈕在水平方向上將其對齊;然后選擇。選擇Front(主視圖)視圖和Top(俯視圖)視圖,單擊對話框中的按鈕在豎直方向上將其對齊,這時的三個視圖效果如圖6-128所示。

9)單擊工具欄中的注釋參數設置按鈕,系統將彈出如圖6-129所示的【注釋參數設置】對話框,在對話框中單擊Lettering按鈕,將Character Size設置為1.25。

 

10)單擊工具條中按鈕,在左視圖中對零件的高度進行標注,其效果如圖6-130所示。

11)運用同樣的方法,標注其它尺寸,單擊工具欄中的按鈕,在主視圖中對零件的最大直徑進行標注,其效果如圖6-131所示。

12)單擊工具欄中的按鈕,在俯視圖中對槽的寬度進行標注,其效果如圖6-132所示。

13)單擊工具欄中的按鈕,這時生成的明細表如圖6-135所示。

14)單擊工具欄中的按鈕,適當調整各個視圖的位置,並設置實體顏色為深將色。這樣就得到了一個初步的工程圖,其它的細節可以按照類似的方法完成,工程圖的整體效果如圖6-136所示。

 

 

p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