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之前網絡設備不是很多,監控網絡設備接口就直接使用模版中的item來實現了,可是現在公司上線了一大批網絡設備,如果要每個網絡設備都做模板,添加item。。。。。。那就該廢了,於是迫於壓力今天來測試使用zabbix的自動發現功能實現自動發現網絡設備接口,並且自動獲取接口的流量值,生成流量圖等功能。
這樣的話就能節省大量時間,時間就是生命啊,把時間浪費在枯燥的添加網絡接口的工作上就是在浪費生命!好了,廢話不多說,進入正題:
首先,在交換機上面配置好snmp協議,為了簡單,這里目前使用的是snmp v2協議。這里就不贅述snmp v2協議在交換機上怎么配置了,之前的博客中都介紹了怎么配置好SNMP V3協議的交換機配置,snmp v2協議配置更加簡單。
配置好后交換機的snmp v2協議后需要在zabbix服務器上面使用snmpwalk命令測試看是否能獲取到數據。命令如下:snmpwalk -v 2c -c xxx 10.1.1.1 ifDescr其中的xxx就是在交換機中設置的snmp的團體名。
(這里我使用的是getif軟件,可以直接獲取交換機的mib文件,如下圖:
)
測試能獲取到數據后接下來就要在zabbix服務端的web頁面上創建模板了。首先進入組態---》模板中創建模板,如下圖:
之后填寫模版名稱,如下圖:
創建好模版后開始創建應用集:給應用集取個名字叫interface discovery
然后就要開始創建發現規則了,點擊探索規則,創建發現規則,如下圖:
下面就要配置發現規則了:
注意,如果是zabbix3.0以上的版本,SNMP OID這里要寫 discovery[{#SNMPVALUE},.iso.org.dod.internet.mgmt.mib-2.interfaces.ifTable.ifEntry.ifDescr]
上圖中的被塗掉的地方就是配置snmp v2團體名,鍵值使用ifDescr,這個snmp OID能夠獲取到交換機的所有接口名稱。獲取到名稱后,自動發現規則就能夠產生兩個JSON格式的數據,一個是{#SNMPVALUE}:對應的里面的數據是接口名稱;還有一個是{#SNMPINDEX}:對應的里面的數據是接口的id。還漏了一個知識點,其中的數據更新間隔中我設置了30秒,默認是3600秒,這個值得大小將直接影響自動發現規則發現設備的時間。
知道這些后就要開始配置項目原型了,廢話不多說,直接看圖:
這里填寫有點問題,我們的H3C交換機的接口的in方向OID為.1.3.6.1.2.1.2.2.1.10.{#SNMPINDEX},跟下面的截圖形式有點不一樣。
交換機的接口的out方向OID為.1.3.6.1.2.1.2.2.1.16.{#SNMPINDEX},跟下面的截圖形式有點不一樣。 大家注意下。
上面紅箭頭表示的都是要注意的地方,其中$1表示的就是{#SNMPVALUE}的值,下面的自定倍數和單位就不用解釋了,換算成bps的速率。這樣接口的in方向流量自動發現規則就配置完成了,按相同方式配置接口的out方向的流量自動發現規則就好了。
如果這里還是報錯 ,大家可以到這里查看報錯信息是啥?
下面開始定義自動發現的生成圖形,先上圖:
點擊圖形原型,添加原型,將剛剛創建的兩個項目原型添加進去就可以了,這樣,一個簡單的自動發現規則就這樣配置完了。下面將交換機添加進來,操作步驟如下圖:
,使用這個模板就能夠自動發現交換機的所有接口,並自動獲取交換機的所有接口流量,生成圖形!
生成圖形的效果如下圖所示:
上面的所有接口都是自動發現出來的!
至此,我們的zabbix配置模板自動發現功能自動識別網絡設備的所有接口,並且獲取所有接口的流量值,生成圖形的過程就就完成了!寫在這里供大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