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圖是我認為卻是最理想化的分布式架構圖。不管什么樣的分布式系統,都是從這套系統上改造演變過去的。下面我就來解釋一下這張圖每個步驟的意義。
用戶群訪問某個網站,比如說www.baidu.com,我們先忽略DNS解析和CDN服務器的作用,直接請求服務器,穿過防火牆,通過負載均衡來分配用戶的請求,負載可以提高整個架構的抗壓和流量的負載能力,將用戶請求平均分配到應用服務器,有效的解決了單點失效的問題,通過應用服務器要交互的是數據層,也就是我們所說的MySql或者Oracle,一般在大型分布式站點中面對的都是一群數據庫服務器,也是為了有效的防止數據庫單點失效的問題,或者在大型應用中的高並發問題,以及和數據庫交互的緩存服務器,還有各種類型的文件資源,不同的類型的資源放在不同的服務器,從編程的角度來說這是解耦,其實從實際上來說也就是解耦。大概就這么一套架構組成了最理想化的分布式架構模型,其中每個環節要拿出來的話都是可以滔滔不絕的討論幾個小時的學術問題,而且每個節點的內容也是非常豐富,實現的手段也是非常的多樣化。我以后的博客中也會慢慢的寫出來,分布式架構模型,請大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