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里的靜態成員變量是放在了堆內存還是棧內存


轉自http://bbs.csdn.NET/topics/370001490

堆區: 

1.存儲的全部是對象,每個對象都包含一個與之對應的class的信息。(class的目的是得到操作指令) 
2.jvm只有一個堆區(heap)被所有線程共享,堆中不存放基本類型和對象引用,只存放對象本身 
棧區: 
1.每個線程包含一個棧區,棧中只保存基礎數據類型的對象和自定義對象的引用(不是對象),對象都存放在堆區中 
2.每個棧中的數據(原始類型和對象引用)都是私有的,其他棧不能訪問。 
3.棧分為3個部分:基本類型變量區、執行環境上下文、操作指令區(存放操作指令)。 
方法區: 
1.又叫靜態區,跟堆一樣,被所有的線程共享。方法區包含所有的class和static變量。 

2.方法區中包含的都是在整個程序中永遠唯一的元素,如class,static變量。

 

 

 

程序運行時,我們最好對數據保存到什么地方做到心中有數。特別要注意的是內在的分配,有六個地方都可以保存數據:
1、 寄存器。這是最快的保存區域,因為它位於和其他所有保存方式不同的地方:處理器內部。然而,寄存器的數量十分有限,所以寄存器是根據需要由編譯器分配。我們對此沒有直接的控制權,也不可能在自己的程序里找到寄存器存在的任何蹤跡。
2、 堆棧。駐留於常規RAM(隨機訪問存儲器)區域。但可通過它的“堆棧指針”獲得處理的直接支持。堆棧指針若向下移,會創建新的內存;若向上移,則會釋放那些內存。這是一種特別快、特別有效的數據保存方式,僅次於寄存器。創建程序時,Java編譯器必須准確地知道堆棧內保存的所有數據的“長度”以及“存在時間”。這是由於它必須生成相應的代碼,以便向上和向下移動指針。這一限制無疑影響了程序的靈活性,所以盡管有些java數據要保存在堆棧里——特別是對象句柄,但java對象並不放到其中。
3、 堆。一種常規用途的內存池(也在RAM區域),其中保存了java對象。和堆棧不同:“內存堆”或“堆”最吸引人的地方在於編譯器不必知道要從堆里分配多少存儲空間,也不必知道存儲的數據要在堆里停留多長的時間。因此,用堆保存數據時會得到更大的靈活性。要求創建一個對象時,只需用new命令編制相碰的代碼即可。執行這些代碼時,會在堆里自動進行數據的保存。當然,為達到這種靈活性,必然會付出一定的代價:在堆里分配存儲空間時會花掉更長的時間
4、 靜態存儲。這兒的“靜態”是指“位於固定位置”。程序運行期間,靜態存儲的數據將隨時等候調用。可用static關鍵字指出一個對象的特定元素是靜態的。但java對象本身永遠都不會置入靜態存儲空間。
5、 常數存儲。常數值通常直接置於程序代碼內部。這樣做是安全的。因為它們永遠都不會改變,有的常數需要嚴格地保護,所以可考慮將它們置入只讀存儲器(ROM)。
6、 非RAM存儲。若數據完全獨立於一個程序之外,則程序不運行時仍可存在,並在程序的控制范圍之外。其中兩個最主要的例子便是“流式對象”和“固定對象”。對於流式對象,對象會變成字節流,通常會發給另一台機器,而對於固定對象,對象保存在磁盤中。即使程序中止運行,它們仍可保持自己的狀態不變。對於這些類型的數據存儲,一個特別有用的技藝就是它們能存在於其他媒體中,一旦需要,甚至能將它們恢復成普通的、基於RAM的對象。

 

首先,java里面是沒有靜態變量這個概念的,不信你自己在方法里面定義一個static int i =0;java里只有靜態成員變量。它屬於類的屬性。至於他放在那里?樓上說的是靜態區。我不知道到底有沒有這個翻譯。但是 深入jvm里是是翻譯為方法區的。虛擬機的體系結構:堆,方法區,本地方法棧,pc寄存器。而方法區保存的就是一個類的模板,堆是放類的實例的。棧是一般來用來函數計算的。隨便找本計算機底層的書都知道了。棧里的數據,函數執行完就不會存儲了。這就是為什么局部變量每一次都是一樣的。就算給他加一后,下次執行函數的時候還是原來的樣子。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