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nblogs.com/rwxwsblog/p/4512061.html
https://www.cnblogs.com/clphp/p/6256207.html
Case具有兩種格式。簡單Case函數和Case搜索函數。
--簡單Case函數
CASE sex
WHEN '1' THEN '男'
WHEN '2' THEN '女'
ELSE '其他' END
--Case搜索函數
CASE WHEN sex = '1' THEN '男'
WHEN sex = '2' THEN '女'
ELSE '其他' END
這兩種方式,可以實現相同的功能。簡單Case函數的寫法相對比較簡潔,但是和Case搜索函數相比,功能方面會有些限制,比如寫判斷式。
還有一個需要注意的問題,Case函數只返回第一個符合條件的值,剩下的Case部分將會被自動忽略。
--比如說,下面這段SQL,你永遠無法得到“第二類”這個結果
CASE WHEN col_1 IN ( 'a', 'b') THEN '第一類'
WHEN col_1 IN ('a') THEN '第二類'
ELSE'其他' END
===============
update ffmpeg_agent_node set remark = case when isnull(remark) then 'docker' else concat(remark, '123') end where name = '10.77.40.194';
mysql> select * from ffmpeg_cmd_template; +----+----------------------+------------------------+ | id | name | content | +----+----------------------+------------------------+ | 1 | ffmpeg_path | /data/LCMS/v1/ffmpeg | | 2 | ffserver_conf_folder | /data/LCMS/conf | | 3 | ffserver_path | /data/LCMS/v1/ffserver | | 4 | ffmpeg_log_folder | /data/LCMS/log | | 5 | ffmpeg_cmd_folder | /data/LCMS/cmd | | 6 | ffserver_log_folder | /data/LCMS/log | | 7 | ffprobe_path | /data/LCMS/v1/ffprobe | | 8 | ffserver_ffm_folder | /data/LCMS/ffm | | 9 | ffmpeg_stat_folder | /data/LCMS/log | +----+----------------------+------------------------+ 9 rows in set (0.00 sec)
update ffmpeg_cmd_template
set content = (
case content when '/data/LCMS/v3/ffmpeg' then '/data/LCMS/v4/ffmpeg'
when '/data/LCMS/v3/ffserver' then '/data/LCMS/v4/ffserver'
when '/data/LCMS/v3/ffprobe' then '/data/LCMS/v4/ffprobe' end)
where name in ('ffmpeg_path', 'ffserver_path', 'ffprobe_path'); //只更新這幾個name的值; 不帶where的話,所有其他的記錄的content會被置空
http://database.51cto.com/art/200903/113939_all.htm
3. REPLACE語句
我們在使用數據庫時可能會經常遇到這種情況。如果一個表在一個字段上建立了唯一索引,當我們再向這個表中使用已經存在的鍵值插入一條記錄,那將會拋出一個主鍵沖突的錯誤。當然,我們可能想用新記錄的值來覆蓋原來的記錄值。如果使用傳統的做法,必須先使用 DELETE語句刪除原先的記錄,然后再使用INSERT插入新的記錄。而在MySQL中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新的解決方案,這就是REPLACE語句。使用 REPLACE插入一條記錄時,如果不重復,REPLACE就和INSERT的功能一樣,如果有重復記錄,REPLACE就使用新記錄的值來替換原來的記錄值。
使用REPLACE的最大好處就是可以將DELETE和INSERT合二為一,形成一個原子操作。這樣就可以不必考慮在同時使用DELETE和INSERT時添加事務等復雜操作了。
在使用REPLACE時,表中必須有唯一索引,而且這個索引所在的字段不能允許空值,否則REPLACE就和INSERT完全一樣的。
在執行REPLACE后,系統返回了所影響的行數,如果返回1,說明在表中並沒有重復的記錄,如果返回2,說明有一條重復記錄,系統自動先調用了 DELETE刪除這條記錄,然后再記錄用INSERT來插入這條記錄。如果返回的值大於2,那說明有多個唯一索引,有多條記錄被刪除和插入。
REPLACE的語法和INSERT非常的相似,如下面的REPLACE語句是插入或更新一條記錄。
REPLACE INTO users (id,name,age) VALUES(123, ‘趙本山’, 50);
插入多條記錄:
REPLACE INTO users(id, name, age)
VALUES(123, ‘趙本山’, 50), (134,’Mary’,15);
REPLACE也可以使用SET語句
REPLACE INTO users SET id = 123, name = ‘趙本山’, age = 50;
上面曾提到REPLACE可能影響3條以上的記錄,這是因為在表中有超過一個的唯一索引。在這種情況下,REPLACE將考慮每一個唯一索引,並對每一 個索引對應的重復記錄都刪除,然后插入這條新記錄。
假設有一個table1表,有3個字段a, b, c。它們都有一個唯一索引。
CREATE TABLE table1(a INT NOT NULL UNIQUE,
b INT NOT NULL UNIQUE,
c INT NOT NULL UNIQUE);
假設table1中已經有了3條記錄
a b c
1 1 1
2 2 2
3 3 3
下面我們使用REPLACE語句向table1中插入一條記錄。
REPLACE INTO table1(a, b, c) VALUES(1,2,3);
返回的結果如下
Query OK, 4 rows affected (0.00 sec)
在table1中的記錄如下
a b c
1 2 3
我們可以看到,REPLACE將原先的3條記錄都刪除了,然后將(1, 2, 3)插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