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詞解釋1:OEM是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原始設備制造商)的縮寫,它是指一種"代工生產"方式,其含義是生產者不直接生產產品,而是利用自己掌握的"關鍵的核心技術",負責設計和開發、控制銷售"渠道",具體的加工任務交給別的企業去做的方式。這種方式是在電子產業大量發展起來以后才在世界范圍內逐步生成的一種普遍現象,微軟、IBM等國際上的主要大企業均采用這種方式。
名詞解釋2:OEM是英文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的縮寫,按照字面意思,應翻譯稱原始設備制造商,指一家廠家根據另一家廠商的要求,為其生產產品和產品配件,亦稱為定牌生產或授權貼牌生產.即可代表外委加工,也可代表轉包合同加工.國內習慣稱為協作生產,三來加工
OEM能為您帶來什么
OEM客戶就意味着市場,OEM客戶越多,你的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就越高.
有專家認為,OEM是全球經濟一體化產業分工日趨細化的產物.它能為企業加大其擁有資源在創新能力方面的配置,盡可能地減少在固定資產方面的投入.
目前在國內,當一個制造商要延伸自己的品牌時,擺在其面前的路有三條:要么自己搞;要么兼並一些相關企業;要么輸出管理,輸出品牌,做定牌生產,進行所謂的"虛擬經營".在實際操作中,大多數企業傾向於采用第三種做法.
企業在掌握產品核心技術和建立了成熟的營銷網絡后,可不再直接投資進行生產,而是以通過讓其它企業代為生產的方式來完成其產品的生產任務.這樣,只需支付材料成本費和加工費,而不必承擔設備折舊,自建工廠和生產管理的風險,還可隨時根據市場變化靈活的按需下單.由此可促進成品業務形成新的經營優勢,培養和壯大企業內在的擴張力,提高經營能力和管理水平,從而走向更高層次的資本運營. 實例:無錫小天鵝
大部分的中小制造企業則因沒有資本的市場運作機制和金融的支持,多數無法獲得大量資金投入市場營銷和廣告推廣,致使原本質量不錯的產品很難在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因此,通過OEM合作便可使小企業能借助大型企業的品牌效應,營銷網絡而增加生產量,擴大銷售額和贏得更大經濟利益,並且還能通過引入知名品牌的生產工藝流程而提高自身的生產制造管理水平.實例:創維集團,格蘭仕
站在這個立場上,我們可以重新審視OEM帶給中國家電業的機會.一方面,它可以使國內現有的生產線和勞動力資源充分運轉起來,滿足企業短期利益的需要;另一方面,企業可能通過OEM,向外方學習經驗,學習技術,學習管理,為鍛造自己的品牌爭取時間,以支持企業的長期利益.與此同時,國內企業之間通過對OEM的運用,可以加速品牌資源的重組.國內家電企業應通過OEM這種生產方式使工廠充分運轉起來,提高內部管理水平,產品質量,鍛煉工人的素質,中國加入WTO以后,國際級家電企業將對國內品牌構成很大的威脅,雖然這個過渡期可能會比較長,國內家電企業這種技工貿一體的經營模式還會持續一段時間,但這是一個必然趨勢.
值得一提的是,在國際市場上,還有一種OEM模式,即強手與強手之間的OEM.在國外,一家知名的家電企業可以同時為十幾家企業做OEM,對方可能是同樣知名的家電企業.一個名牌請另一個名牌為自己定牌生產的,一定是自己想進入,但目前沒有完全把握的領域,而對方則一定是在該領域有優勢的企業,定牌生產實際上就是一種投石問路的過程.當這樣的OEM在強手之間你來我往的時候,就有了共同拓寬市場,做大市場的作用.這樣的OEM屬於另外一種境界.實例:IBM為Dell提供OEM生產東芝甘做第二名第一名留給小天鵝
ODM 是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的縮寫,意為原始設計制造商。某些制造商設計出產品后,會被別的企業看中,要求配上該企業自己的品牌名稱來生產、銷售,或者做一些小的設計上的改動進行生產,並且以自己的品牌來銷售。這樣做的最大的好處是后者減少了自己的研發時間。習慣稱前者為后者的ODM。
·OEM和ODM的區別在於,OEM產品是為品牌企業貼牌定做,生產后只能夠使用該品牌的名稱,絕對不能冠上制造商的名字再進行生產。而ODM則要看品牌企業有沒有買斷該產品的版權。如果沒有,制造商有權自己組織生產。
OBM(Original Brand Manufacturer),原始品牌生產商,是一個近年才流行的術語。指的是生產商自行創立產品品牌,生產、銷售擁有自主品牌的產品。有觀點認為,收購現有品牌、以特許經營方式獲取品牌也可算為OBM的一環。
最優生產技術(Optimized Production Technology, OPM)
70年代末由以色列物理學家E. Goldratt首先提出,由Creative Output公司引入美國並編制成計算機軟件推廣應用,主要用來進行有效的安排人力和物料,其基本思路是:有效產出受瓶頸資源擁有量的約束,在瓶頸資源上損失一小時等於在整個企業系統上損失一小時,在非瓶頸資源上節省時間是沒有意義的。為保證充分利用制約資源,瓶頸和總裝工序前要設置緩沖環節,通過增加生產瓶頸資源的物流的排隊時間來實現瓶頸資源的緩解;非瓶頸資源不應滿負荷工作,應通過多面手來解決非瓶頸資源生產的閑置問題;瓶頸工序前用倒排計划法,瓶頸工序后按照瓶頸工序節拍組織生產;重要的是要平衡物流,實現企業資源整體使用效率的提高,而不是平衡能力;批量可區別為傳送批量和加工批量,二者可以不相等。只有同時考慮系統的所有制約因素才能確定工件的加工順序。最優生產技術已被許多大企業采用,但由於該技術是未公開專利技術,只能通過向Creative Output公司購買才能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