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中split使用方法
JS刪除數組元素
var arr=[’a',’b',’c'];
若要刪除當中的’b',有兩種方法:
1.delete方法:delete arr[1]
這樣的方式數組長度不變,此時arr[1]變為undefined了,可是也有優點原來數組的索引也保持不變,此時要遍歷數組元素能夠才用
for(index in arr)
document.write(’arr[’+index+’]=’+arr[index]);
這樣的遍歷方式跳過當中undefined的元素
* 該方式IE4.o以后都支持了
2.數組對象splice方法:arr.splice(1,1);
這樣的方式數組長度對應改變,可是原來的數組索引也對應改變
splice參數中第一個1,是刪除的起始索引(從0算起),在此是數組第二個元素
第二個1,是刪除元素的個數,在此僅僅刪除一個元素,即’b';
此時遍歷數組元素能夠用普通遍歷數組的方式,比方for,由於刪除的元素在
數組中並不保留
* 該方法IE5.5以后才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splice方法在刪除數組元素的同一時候,還能夠新增入數組元素
比方arr.splice(1,1,’d',’e'),d,e兩個元素就被增加數組arr了
結果數組變成arr:’a',’d',’e',’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