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解決的問題:是在action中如果獲取請求參數
Struts 2框架會將表單的參數以同名的方式設置給對應Action的屬性中。該工作主要是由Parameters攔截器做的。而該攔截器中已經自動的實現了String到基本數據類型之間的轉換工作。
通過簡單的登錄案例驅動式來進行分析:
需求分析
1.屬性驅動
a.在action中定義屬性,屬性名稱必須與頁面標簽中name屬性名稱一致;然后,為定義的屬性提供get/set方法。簡單說,直接在action類中提供與請求參數匹配屬性,提供get/set方法。
(1)jsp頁面代碼
<%@ page language="java" contentType="text/html; charset=UTF-8" pageEncoding="UTF-8"%> <!DOCTYPE html PUBLIC "-//W3C//DTD HTML 4.01 Transitional//EN" "http://www.w3.org/TR/html4/loose.dtd"> <html> <head>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UTF-8"> <title>屬性驅動模式接受頁面參數</title> </head> <body> <form action="${pageContext.request.contextPath}/login" method="post"> 用戶:<input type="text" name="username" /><br/> 密碼:<input type="password" name="password" /><br/> <input type="submit" value="提交"/> </form> </body> </html>
(2)Action類代碼
package cn.struts.demo_show; public class LoginAction { // 屬性名稱必須和頁面參數名稱一致 private String username; private String password; // 為所有屬性提set/get方法 public String getUsername() { return username; } public void setUsername(String username) { this.username = username; } public String getPassword() { return password; } public void setPassword(String password) { this.password = password; } // 測試接受頁面參數的方法 public void login() { System.out.println("action執行了"); System.out.println("頁面輸入用戶名為:" + username + "頁面輸入密碼為:" + password); } }
(3) struts.xml配置
(4)執行結果
此外,屬性驅動還可以,通過javabean的方式獲取頁面參數。
在action類中創始一個javaBean,對其提供get/set ; 在action類中定義javabean對象的屬性,同時創建該對象的set/get方法;在請求時頁面上要進行修改,例如 user.username user.password ,要使用ognl表達式。
(1)封裝模型對象:將頁面參數封裝到一個模型對象中。
(2)Action中定義模型對象的屬性,並提供get/set方法。
以上兩種方式的優缺點:
第一種比較簡單,在實際操作我們需要將action的屬性在賦值給模型(javaBean) 去操作
第二種:不需要在直接將值給javaBean過程,因為直接將數據封裝到了javaBean 中。它要求在頁面上必須使用ognl表達式,就存在頁面不通用問題。
2.模型驅動(推薦)
實現步驟:
1.創建頁面參數的javabean實體對象
2.讓Action類要實現一個指定接口ModelDriven<T>
3.實例化模型對象(就是要new出來javaBean)
4.重寫getModel方法(接口中的方法)將實例化的模型對象返回。
對於模型驅動它與屬性驅動對比,在實際開發中使用比較多,模型驅動缺點,它只能對一個模型對象數據進行封裝。
案列演示:
(1)前段頁面使用之前的演示頁面
(2)頁面參數的封裝
package cn.struts.demo_show;
public class User { private String username; private String password; public String getUsername() { return username; } public void setUsername(String username) { this.username = username; } public String getPassword() { return password; } public void setPassword(String password) { this.password = password; } }
(3)Action中,類實現ModelDriven<T>
package cn.struts.demo_show; import com.opensymphony.xwork2.ModelDriven; //1.action類實現ModelDriven接口 public class LoginAction implements ModelDriven<User> { // 2.實例化模型對象 private User user = new User(); // 3.重寫接口中getModel方法,並返回模型對象 @Override public User getModel() { return user; } // 測試接受頁面參數的方法 public void login() { System.out.println("action執行了"); System.out.println("頁面輸入用戶名為:" + user.getUsername() + "頁面輸入密碼為:" + user.getPassword()); } }
總結:
在實際的開發應用中,一般使用模型驅動方式較多。簡單說,使用模型驅動,整個執行流程更清晰;其次在代碼更簡單,閱讀性更高。其次,也會使用屬性驅動模式,來實現簡單的頁面參數的接受。
通常情況下,如果頁面表單的name屬性和實體類中的屬性名稱不是一一對應的話,那么就應該使用屬性驅動;相反,如果與之對應,那么可以使用模型驅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