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nblogs.com/Yogurshine/archive/2013/01/14/2859248.html
在UML系統開發中有三個主要的模型:
功能模型: 從用戶的角度展示系統的功能,包括用例圖。
對象模型: 采用對象,屬性,操作,關聯等概念展示系統的結構和基礎,包括類圖、對象圖、包圖。
動態模型: 展現系統的內部行為。 包括序列圖,活動圖,狀態圖。
UML的重要內容可以由以下五種類圖定義
用例圖:從用戶角度描述系統功能,並指各功能的操作者。
靜態圖:包括類圖,包圖,對象圖。
類圖:描述系統中類的靜態結構
包圖:是包和類組成的,表示包與包之間的關系,包圖描述系統的分層結構
對象圖:是類圖的實例
行為圖:描述系統動態模型和對象組成的交換關系。包括狀態圖和活動圖
活動圖:描述了業務實現用例的工作流程
狀態圖:是描述狀態到狀態控制流,常用於動態特性建模
交互圖:描述對象之間的交互關系
順序圖:對象之間的動態合作關系,強調對象發送消息的順序,同時顯示對象之間的交互
合作圖:描述對象之間的協助關系
實現圖:
配置圖:定義系統中軟硬件的物理體系結構
UML包括用例圖、類圖、構件圖、部署圖、順序圖、協作圖、狀態圖、活動圖
各個圖簡介:
用例圖從外部用戶的角度捕獲系統的行為。他將系統功能划分為對活動者具有意義的事務。
類圖描述類、接口、寫作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的圖
順序圖描述了隨時間安排的一系列消息。每個分類角色顯示為一條生命線,代表整個交互期間的角色。消息則顯示為生命線之間的箭頭。
協作圖對交互中存在意義的對象和鏈建模
狀態圖用來描述一個特定對象所有可能的狀態 以及由於各種事件的發 生而引起的狀態之間的轉移和變化。
用例圖主要用來描述“用戶、需求、系統功能單元”之間的關系。它展示了一個外部用戶能夠觀察到的系統功能模型圖。
【用途】:幫助開發團隊以一種可視化的方式理解系統的功能需求。
用例圖所包含的元素如下:
1. 參與者(Actor)
表示與您的應用程序或系統進行交互的用戶、組織或外部系統。用一個小人表示。
2. 用例(Use Case)
用例就是外部可見的系統功能,對系統提供的服務進行描述。用橢圓表示。
3. 子系統(Subsystem)
用來展示系統的一部分功能,這部分功能聯系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