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List動態擴容機制


初始化:有三種方式

1.默認的構造器,將會以默認的大小來初始化內部的數組:public ArrayList();

2.用一個ICollection對象來構造,並將該集合的元素添加到ArrayList:  public ArrayList(Collection<? extends E> c)

3.用指定的大小來初始化內部的數組: public ArrayList(int initialCapacity) 

  
下面我們來重點關注一下無參數構造器的實現過程:

通過代碼可是它的初始容量為0。而在之前JDK1,6中,初始容量為10。 

 

發生擴容的條件:

根據傳入的最小需要容量minCapacity來和數組的容量長度對比,若minCapactity大於或等於數組容量,則需要進行擴容。(如果實際存儲數組是空數組,則最小需要容量就是默認容量)

 

實現擴容:

jdk7中采用>>位運算,右移動一位。 容量相當於擴大了1.5倍;

舉例說明:添加20個元素到ArrayList中 

當第一次插入元素時才分配10(默認)個對象空間。之后擴容會按照1.5倍增長。

也就是當添加第11個數據的時候,Arraylist繼續擴容變為10*1.5=15;

當添加第16個數據時,繼續擴容變為15 * 1.5 =22個;


總結:
JDK1.7中,如果通過無參構造的話,初始數組容量為0,當真正對數組進行添加時,才真正分配容量。
每次按照1.5倍(位運算)的比率通過copeOf的方式擴容。
JKD1.6中,如果通過無參構造的話,初始數組容量為10.每次通過copeOf的方式擴容后容量為原來的1.5倍加1.以上就是動態擴容的原理。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