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分辨率:320*480 《==》 物理分辨率:640*690 最小字號:12px
邏輯分辨率:320*658 《==》 物理分辨率:640*1136 最小字號:12px
邏輯分辨率:375*667 《==》 物理分辨率:750*1334 最小字號:14px(13.5px)
邏輯分辨率:414*736 《==》 物理分辨率:1242*2208(1080*1920) 最小字號:15px
前端按照邏輯分辨率設字號大小《==》rem進行適配移動端大小屏幕;
設計稿界面尺寸按照邏輯分辨率大小進行設計,字號應等比例放大。
設計稿尺寸:width:640px 最小字號:24px(23px)
設計稿尺寸:width:700px 最小字號:26px(25.5px)
設計稿尺寸:width:750px 最小字號:28px(27.5px)
補充:rem設定問題;
在詳細介紹rem之前,我們先一起來回顧一下我們常用的兩種記量單位,也是備受爭論的兩個:
1、px
在web頁面初期制作中,我們都是使用"px”來設置我們的文字,因為它比較穩定和精准。但是這種方法存在一個問題,當用戶在瀏覽器中瀏覽頁面時,它改變了瀏覽器的字體大小,這時會使我們的頁面布局被打破。這樣對於那些關心自己網站可用性的用戶來說,就是一個大問題了。因此,這時就提出了使用"em"。
2、em
前面也說了,使用"px"為單位是比較方便,而又一致,但在瀏覽器中放大或縮放瀏覽頁面時會存在一個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可以使用"em"單位。
注:這種技術需要一個參考點,一般都是以<body>的"font-size”為基准。
比如使用"1em=10px”來改變默認值"1em=16px",這樣一來,我們設置字體大小相當於“14px”時,只需要將其值設置為“1.4em”。
body { font-size: 62.5%;/*10 ÷ 16 × 100% = 62.5%*/ } h1 { font-size: 2.4em; /*2.4em × 10 = 24px */ } p { font-size: 1.4em; /*1.4em × 10 = 14px */ } li { font-size: 1.4em; /*1.4 × ? = 14px ? */ }
1 ÷ 父元素的font-size × 需要轉換的像素值 = em值
進入正題:
CSS3的出現,他同時引進了一些新的單位,包括我們今天所說的rem。在W3C官網上是這樣描述rem的——“font size of the root element”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詳細的了解rem。
前面說了“em”是相對於其父元素來設置字體大小的,這樣就會存在一個問題,進行任何元素設置,都有可能需要知道他父元素的大小,在我們多次使用時,就會帶來無法預知的錯誤風險。而rem是相對於根元素<html>,這樣就意味着,我們只需要在根元素確定一個參考值,,在根元素中設置多大的字體,這完全可以根據您自己的需,大家也可以參考下圖:
我們來看一個簡單的代碼實例:
html {font-size: 62.5%;/*10 ÷ 16 × 100% = 62.5%*/}
body {font-size: 1.4rem;/*1.4 × 10px = 14px */}
h1 { font-size: 2.4rem;/*2.4 × 10px = 24px*/}
我在根元素<html>中定義了一個基本字體大小為62.5%(也就是10px。設置這個值主要方便計算,如果沒有設置,將是以“16px”為基准)。從上面的計算結果,我們使用“rem”就像使用“px”一樣的方便,而且同時解決了"px”和"em"兩者不同之處。
瀏覽器的兼容性:
rem是css3新引進的一個度量單位,IE6-8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