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rpm、yum以及源碼安裝安裝


 

作業一:

1)開啟Linux系統前添加一塊大小為15G的SCSI硬盤

2)開啟系統,右擊桌面,打開終端

3)為新加的硬盤分區,一個主分區大小為5G,剩余空間給擴展分區,在擴展分區上划分1個邏輯分區,大小為5G

4)格式化主分區為ext3系統

 

 

 

5)將邏輯分區設置為交換分區

 

 

6) 啟用上一步的交換分區

 

7) 查看交換分區的狀態

 

 

 

作業二:free命令查看內存

 

 

整理buffer與cache的作用

  因為內存的讀寫速度比磁盤的快很多,為了匹配他們的速度差,引入了buffer和cache。如果沒有buffer和cache,內存要想向磁盤寫內容,就會一直占用磁盤的讀寫資源,所以使用計算機的人們想到為什么不在內存和磁盤中間設置個池來緩存數據,當數據達到一定的量,再一次性向磁盤寫數據,這就有了buffer和cache。其中buffer的作用是,將將要寫入磁盤的數據存在里面;cache的作用是已經從磁盤寫入供稍后使用的數據存在里面。

好處:緩解了磁盤和內存的讀寫壓力。

 

計算真實的內存使用率

 user/total

作業三:dd命令測試硬盤速度

 

 

作業四:查詢firewall進程,然后殺死

 

 

 

作業五:rpm命令

1) 掛載光盤文件到/media目錄

 

 

2) 進去/media目錄下的Packages目錄

 

 

 

3) 查看系統已安裝的所有rpm包

  rpm -qa

4) 查看系統是否安裝dhcp軟件包

rpm -q dhcp

 

 

5) 安裝dhcp軟件包

  rmp -ivf xxx.rpm

 

 

6) 查看dhcp軟件包的信息

 rpm -qi dhcp

 

 

 

7) 查看dhcp軟件包中所包含的所有文件

 

 

8) 查看/bin/ls文件是由哪個軟件包產生

 rpm -qf /bin/ls

 

 

9)卸載dhcp軟件包

rpm -e dhcp

 

 

作業六:yum命令

1) 自定義yum倉庫:createrepo

 將需要的軟件包放在新建的目錄下面,再使用“createrepo 目錄名”,來生成自己的yum倉庫。(會生成一個repodata里面保存的依賴性關系)

 

2) 自定義repo文件

 

 

 

3) 使用yum命令安裝httpd軟件包

  yum install httpd

 

 

4) 卸載httpd軟件包:yum –y remove 軟件名

 

 

 

5) 使用yum安裝組件'KDE 桌面':yum –y groupinstall 組件名

 yum –y groupinstall KDE 桌面

 

  

 

6) 掌握使用yum刪除組件‘KDE 桌面’:yum –y groupremove 組件名

  yum groupremove yum groupremove KDE Plasma Workspaces

 

 

7) 掌握清除yum緩存:yum clean all

 

 

8) 使用yum查找軟件包:yum search 軟件包名

查看yum倉庫里的軟件包是否包含該軟件

 

 

作業六:源碼安裝python

1.查看yum倉庫列表 yum grouplist

 

2.清空yum緩存

yum clean all

3.安裝“開發工具”包

 yum groupinstall "開發工具"

開發工具中有一個gcc用來編譯c代碼的,而我們的python原碼是用c寫的,所以需要安裝開發工具。

 4.下載解壓Python3.6源碼包

 5.配置Python源碼包安裝路徑

   使用Python3.6目錄下的configure:

   # ./configure --prefix=usr/local/Python3.6

6.用gcc編譯Python

 make && make install 編譯執行安裝

7.查看是否安裝完成

在/usr/local/Python3.6/bin下運行./python3.6

8.添加環境變量

修改/etc/profile:

PATH=/usr/local/Python3.6/bin:$PATH

export PATH

9.重啟電腦,重新加載配置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