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原理:
內網主機向公網發送數據包時,由於目的主機跟源主機不在同一網段,所以數據包暫時發往內網默認網關處理,而本網段的主機對此數據包不做任何回應。由於源主機ip是私有的,禁止在公網使用,所以必須將數據包的源發送地址修改成公網上的可用ip,這就是網關收到數據包之后首先要做的工作--ip轉換。然后網關再把數據包發往目的主機。目的主機收到數據包之后,只認為這是網關發送的請求,並不知道內網主機的存在,也沒必要知道,目的主機處理完請求,把回應信息發還給網關。網關收到后,將目的主機發還的數據包的目的ip地址修改為發出請求的內網主機的ip地址,並將其發給內網主機。這就是網關的第二個工作--數據包的路由轉發。內網的主機只要查看數據包的目的ip與發送請求的源主機ip地址相同,就會回應,這就完成了一次請求。
出於安全考慮,Linux系統默認是禁止數據包轉發的。所謂轉發即當主機擁有多於一塊的網卡時,其中一塊收到數據包,根據數據包的目的ip地址將包發往本機另一網卡,該網卡根據路由表繼續發送數據包。這通常就是路由器所要實現的功能。
設置
Linux系統缺省並沒有打開IP轉發功能,要確認IP轉發功能的狀態,可以查看/proc文件系統,使用下面命令: cat /proc/sys/net/ipv4/ip_forward
如果上述文件中的值為0,說明禁止進行IP轉發;如果是1,則說明IP轉發功能已經打開。
要想打開IP轉發功能,可以直接修改上述文件: echo 1 > /proc/sys/net/ipv4/ip_forward
把文件的內容由0修改為1。禁用IP轉發則把1改為0。
上面的命令並沒有保存對IP轉發配置的更改,下次系統啟動時仍會使用原來的值,要想永久修改IP轉發,需要修改/etc/sysctl.conf文件,修 改下面一行的值: net.ipv4.ip_forward = 1 修改后可以重啟系統來使修改生效,也可以執行下面的命令來使修改生效: sysctl -p /etc/sysctl.conf 進行了上面的配置后,IP轉發功能就永久使能了。
參考:http://blog.csdn.net/u013812710/article/details/52801656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f83aa130100s8j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