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程序員如何編寫更好的單元測試的7個技巧


詳解

cppunit進行單元測試 cppunit進行單元測試
單元測試( 模塊測試)是開發者編寫的一小段代碼,用於檢驗被測代碼的一個很小的、很明確的功能是否正確。通常而言,一個單元測試是用於判斷某個特定條件(或者場景)下某個特定函數的行為。例如,你可能把一個很大的值放入一個有序list 中去,然后確認該值出現在list 的尾部。或者,你可能會從字符串中刪除匹配某種模式的字符,然后確認字符串確實不再包含這些字符了。
單元測試是由 程序員自己來完成,最終受益的也是程序員自己。可以這么說,程序員有責任編寫功能代碼,同時也就有責任為自己的代碼編寫單元測試。執行單元測試,就是為了證明這段代碼的行為和我們期望的一致。
工廠在組裝一台電視機之前,會對每個元件都進行測試,這,就是單元測試。
其實我們每天都在做單元測試。你寫了一個函數,除了極簡單的外,總是要執行一下,看看功能是否正常,有時還要想辦法輸出些數據,如彈出信息窗口什么的,這,也是單元測試,把這種單元測試稱為臨時單元測試。只進行了臨時單元測試的軟件,針對代碼的測試很不完整,代碼覆蓋率要超過70%都很困難,未覆蓋的代碼可能遺留大量的細小的錯誤,這些錯誤還會互相影響,當BUG暴露出來的時候難於調試,大幅度提高后期測試和維護成本,也降低了開發商的競爭力。可以說,進行充分的單元測試,是提高 軟件質量,降低開發成本的必由之路。
對於 程序員來說,如果養成了對自己寫的代碼進行單元測試的習慣,不但可以寫出高質量的代碼,而且還能提高編程水平。
要進行充分的單元測試,應專門編寫測試代碼,並與產品代碼隔離。我認為,比較簡單的辦法是為產品工程建立對應的測試工程,為每個類建立對應的測試類,為每個函數(很簡單的除外)建立 測試函數。首先就幾個概念談談我的看法。
一般認為,在 結構化程序時代,單元測試所說的單元是指函數,在當今的 面向對象時代,單元測試所說的單元是指類。以我的實踐來看,以類作為測試單位,復雜度高,可操作性較差,因此仍然主張以函數作為單元測試的測試單位,但可以用一個測試類來組織某個類的所有 測試函數。單元測試不應過分強調 面向對象,因為局部代碼依然是結構化的。單元測試的工作量較大,簡單實用高效才是硬道理。
有一種看法是,只測試類的接口(公有函數),不測試其他函數,從 面向對象角度來看,確實有其道理,但是,測試的目的是找錯並最終排錯,因此,只要是包含錯誤的可能性較大的函數都要測試,跟函數是否私有沒有關系。對於C++來說,可以用一種簡單的方法區隔需測試的函數:簡單的函數如數據讀寫函數的實現在頭文件中編寫(inline函數),所有在 源文件編寫實現的函數都要進行測試( 構造函數析構函數除外)。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