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知識:
HTML中的錨:
錨點是網頁制作中超級鏈接的一種,又叫命名錨記。命名錨記像一個迅速定位器一樣是一種頁面內的超級鏈接,運用相當普遍。
例如:一本書,在某個位置夾了一張書簽,那個書簽就是錨,快速定位。
定義鏈接樣式的四個偽類:
:link
:visited
:hover
:active
錨標簽和偽類鏈接起來書寫的方法就是定義鏈接樣式的基礎方法,它們的寫法如下:
a:link,定義正常鏈接的樣式;
a:visited,定義已訪問過鏈接的樣式;
a:hover,定義鼠標懸浮在鏈接上時的樣式;
a:active,定義鼠標點擊鏈接時的樣式。
注意:
定義鏈接樣式必須要按順序 link-visited-hover-active,也就是常說的LoVe HAte原則(大寫字母就是它們的首字母)
示例一:
定義全局鏈接,定義鏈接是黑色,訪問后的鏈接是紫色,鼠標懸浮在鏈接上是藍色,點擊時是白色。
a:link{
color:#000;
text-decoration:none;
}
a:visited{
color:#F0F;
text-decoration:none;}
a:hover{
color:#00F;
text-decoration:none;}
a:active{
color:#FFF;
text-decoration:none;}
示例二:
如果正常鏈接和已訪問鏈接樣式相同,鼠標懸浮和點擊時的樣式相同,也可以將它們合並起來定義:
a:link,
a:visited{
color:#F0F;
text-decoration:none;}
a:hover,
a:active{
color:#000;
text-decoration:none;}
示例三:
定義局部鏈接樣式,在CSS中寫上a:link這樣的定義會使整個頁面的鏈接樣式改變,如果有些局部鏈接需要特殊化,則在鏈接樣式定義的前面加上指定的id或class。
#s a:link, #s a:visited{ color:#F0F; text-decoration:none;} #s a:hover, #s a:active{ color:#000; text-decoration:none;} 調用: <ul id="s"> <li><a href="#">蘋果</a></li> <li><a href="#">香蕉</a></li> <li><a href="#">番茄</a></li> </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