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之城》觀后感——當上帝遺忘了你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出自今本《道德經》第五章。意思是:天地有仁心,滋生了萬物;老子則說天地無所謂仁,也無所謂不仁。天地生了萬物,並沒有想取回什么報酬。所以真正意思是:天地看萬物和那個丟掉的草狗一樣,並沒有對人特別好,對其他的萬物特別差。通俗點吧:就是天地看待萬物是一樣的,不對誰特別好,也不對誰特別壞,一切隨其自然發展!換句話說,不管萬物變成什么樣子,那是萬物自己的行為(包括運氣),與天地無關,天還是干天的事,地還是干地的事,一切猶如隨風入夜,潤物無聲,天地最是自然不過的。

     當看完《上帝之城》,我最先想到的是“如果上帝遺忘了你,魔鬼也會害怕你”。所以用“如果上帝遺忘了你”作為副標題。《上帝之城》其實就是個罪惡之都,我從電影中看到了貧窮的可怕,以及環境給人造成的影響。在上帝之城,也就是電影中的世界,看到了一種人性的可怕,“人之初,性本善”這是中國幾千年來傳承的思想,其實我們也是這樣認為的,但為什么在那種環境下,人的“惡”會體現的那么淋漓盡致,看這部電影最讓我震撼的不是什么吸毒,賣淫,殺人。而是那些小孩子,他們本應該是淳朴,善良的年紀,但在上帝之城他們卻變成的凶神惡煞的魔鬼,他們在思想,人格,價值觀等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的時候,卻已經被馴化成了人中的“魔鬼”。看他們殺了人之后的開心,以及不屑一顧的表情。你會覺得這真是太可怕了。所以感謝我們處在一個和平的時代,一個被“上帝”眷顧的地方。

      我不知道貧民窟的環境是否真的是這樣,但我想可能會有這種地方吧。日益加速的社會分裂和不公的財富分配,導致了富人的越富,窮人的越窮,當社會的中產階層,精英階層在不斷地享受生命的時候,卻忘了有一部分人還處在生存邊緣,而這一部分人由於環境的關系,他們體現的更多的是貪婪,野心,殘暴。而我們理所當然的認為他們本來就是這樣的一群人,卻不曾想過他們為什么這樣,你只是關心他們變了,但從不關心他們經歷了什么。

     我曾經和我弟討論過當一個人處在很貧窮的時候,是應該送一袋面,還是給他一種思想,我弟認為人都活不下去了,給思想有什么用,而我認為,你只要給他思想,給他希望,他會想辦法生存下去的,到現在我也不知道那種是最好的方法。我們現在處在社會穩定,和平的環境中,沒有貧民窟的那種現象,但隨着現在社會財富分配的慢慢擴大,房價的不斷攀高,貧富差距也越來越大了,如果這種現象延續下去,難免也會出現部分的貧民窟現象,就看一個國家的管理者怎么去處理這些問題了。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