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ES6學習筆記-let命令


1、let命令

  ES6新增了let命令,用來聲明變量。它的用法類似於var,但是所聲明的變量,只let命令所在的代碼塊內有效。

  for循環的計數器,就很合適使用let命令。

  下面的代碼如果使用var,最后輸出的是10

var a = [];
for (var i = 0; i < 10; i++) {
  a[i] = function () {
    console.log(i);
  };
}
a[6](); // 10

  上面代碼中,變量ivar聲明的,在全局范圍內都有效。所以每一次循環,新的i值都會覆蓋舊值,導致最后輸出的是最后一輪的i的值。(常見於閉包的考察)

  如果使用let,聲明的變量僅在塊級作用域內有效,最后輸出的是6。

var a = [];
for (let i = 0; i < 10; i++) {
  a[i] = function () {
    console.log(i);
  };
}
a[6](); // 6

  上面代碼中,變量ilet聲明的,當前的i只在本輪循環有效,所以每一次循環的i其實都是一個新的變量,所以最后輸出的是6

  JavaScript 引擎內部會記住上一輪循環的值,初始化本輪的變量i時,就在上一輪循環的基礎上進行計算。

  另外,for循環還有一個特別之處,就是循環語句部分是一個父作用域,而循環體內部是一個單獨的子作用域

  不存在變量提升

  var命令會發生”變量提升“現象,即變量可以在聲明之前使用,值為undefined。這種現象多多少少是有些奇怪的,按照一般的邏輯,變量應該在聲明語句之后才可以使用。

為了糾正這種現象,let命令改變了語法行為,它所聲明的變量一定要在聲明后使用,否則報錯

  暫時性死區

  只要塊級作用域內存在let命令,它所聲明的變量就“綁定”(binding)這個區域,不再受外部的影響。

  ES6明確規定,如果區塊中存在letconst命令,這個區塊對這些命令聲明的變量,從一開始就形成了封閉作用域。凡是在聲明之前就使用這些變量,就會報錯

  總之,在代碼塊內,使用let命令聲明變量之前,該變量都是不可用的。這在語法上,稱為“暫時性死區”(temporal dead zone,簡稱 TDZ)。

  “暫時性死區”也意味着typeof不再是一個百分之百安全的操作(會使typeof報錯)。

  總之,暫時性死區的本質就是,只要一進入當前作用域,所要使用的變量就已經存在了,但是不可獲取,只有等到聲明變量的那一行代碼出現,才可以獲取和使用該變量。

  不允許重復聲明

  let不允許在相同作用域內,重復聲明同一個變量

2、塊級作用域

  ES5只有全局作用域和函數作用域,沒有塊級作用域,這帶來很多不合理的場景。

  第一種場景,內層變量可能會覆蓋外層變量。

  第二種場景,用來計數的循環變量泄露為全局變量。

  let實際上為JavaScript新增了塊級作用域。

function f1() {
  let n = 5;
  if (true) {
    let n = 10;
  }
  console.log(n); // 5
}

  上面的函數有兩個代碼塊,都聲明了變量n,運行后輸出5。這表示外層代碼塊不受內層代碼塊的影響。如果使用var定義變量n,最后輸出的值就是10。

  塊級作用域的出現,實際上使得獲得廣泛應用的立即執行函數表達式(IIFE)不再必要了。

// IIFE 寫法
(function () {
  var tmp = ...;
  ...
}());

// 塊級作用域寫法
{
  let tmp = ...;
  ...
}

  塊級作用域與函數聲明

  ES5 規定,函數只能在頂層作用域和函數作用域之中聲明,不能在塊級作用域聲明。

  ES6 引入了塊級作用域,明確允許在塊級作用域之中聲明函數。

  ES6 規定,塊級作用域之中,函數聲明語句的行為類似於let,在塊級作用域之外不可引用。

  考慮到環境導致的行為差異太大,應該避免在塊級作用域內聲明函數。如果確實需要,也應該寫成函數表達式,而不是函數聲明語句。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