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系型數據庫的概念


關系型數據庫的概念

1.關系型數據庫的概念

所謂關系型數據庫,是指采用了關系模型來組織數據的數據庫。關系模型是在1970年由IBM的研究員E.F.Codd博士首先提出,在之后的幾十年中,關系模型的概念得到了充分的發展並逐漸成為數據庫架構的主流模型。簡單來說,關系模型指的就是二維表格模型,而一個關系型數據庫就是由二維表及其之間的聯系組成的一個數據組織。下面列出了關系模型中的常用概念。

關系:可以理解為一張二維表,每個關系都具有一個關系名,就是通常說的表名。

元組:可以理解為二維表中的一行,在數據庫中經常被稱為記錄。

屬性:可以理解為二維表中的一列,在數據庫中經常被稱為字段。

域:屬性的取值范圍,也就是數據庫中某一列的取值限制。

關鍵字:一組可以唯一標識元組的屬性。數據庫中常稱為主鍵,由一個或多個列組成。

關系模式:指對關系的描述,其格式為:關系名(屬性1,屬性2,…,屬性N)。在數據庫中通常稱為表結構。

2.關系型數據庫的優點

關系型數據庫相比其他模型的數據庫而言,有着以下優點:

容易理解:二維表結構是非常貼近邏輯世界的一個概念,關系模型相對網狀、層次等其他模型來說更容易理解。

使用方便:通用的SQL語言使得操作關系型數據庫非常方便,程序員甚至於數據管理員可以方便地在邏輯層面操作數據庫,而完全不必理解其底層實現。

易於維護:豐富的完整性(實體完整性、參照完整性和用戶定義的完整性)大大降低了數據冗余和數據不一致的概率。

近幾年來,非關系型數據庫在理論上得到了飛快的發展,例如:網狀模型、對象模型、半結構化模型等。網狀模型擁有性能較高的優點,通常應用在對性能要求較高的系統中;對象模型符合面向對象應用程序的思想,可以完美地和程序銜接,而不需要另外的中間轉換組件,例如現在很多的O\R Mapping組件;半結構化模型隨着XML的發展而得到發展,現在已經有了很多半結構化的數據庫模型。但是,憑借其理論的成熟、使用的便捷以及現有應用的廣泛,關系型數據庫仍然是系統應用中的主流方案。

答案

關系型數據庫是支持采用了關系模型的數據庫,簡單來說,關系模型就是指二維表模型。相對於其他模型來說,關系型數據庫具有理解更容易、使用更方便、維護更簡單等優點。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