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備工作1:設置Meta標簽
首先我們在使用Media的時候需要先設置下面這段代碼,來兼容移動設備的展示效果:
-
1
這段代碼的幾個參數解釋:
width = device-width:寬度等於當前設備的寬度
initial-scale: 初始的縮放比例(默認設置為1.0)
minimum-scale:允許用戶縮放到的最小比例(默認設置為1.0)
maximum-scale:允許用戶縮放到的最大比例(默認設置為1.0)
user-scalable:用戶是否可以手動縮放(默認設置為no,因為我們不希望用戶放大縮小頁面)
准備工作2:加載兼容文件JS
因為IE8既不支持HTML5也不支持CSS3 Media,所以我們需要加載兩個JS文件,來保證我們的代碼實現兼容效果:
<!--[if lt IE 9]-->
<script src="https://oss.maxcdn.com/libs/html5shiv/3.7.0/html5shiv.js"></script>
<script src="https://oss.maxcdn.com/libs/respond.js/1.3.0/respond.min.js"></script>
<!--[endif]-->
准備工作3:設置IE渲染方式默認為最高(這部分可以選擇添加也可以不添加)
現在有很多人的IE瀏覽器都升級到IE9以上了,所以這個時候就有又很多詭異的事情發生了,例如現在是IE9的瀏覽器,但是瀏覽器的文檔模式卻是IE8:
為了防止這種情況,我們需要下面這段代碼來讓IE的文檔模式永遠都是最新的:
-
1
不過我最近又發現了一個更給力的寫法:
-
1
怎么這段代碼后面加了一個chrome=1,這個Google Chrome Frame(谷歌內嵌瀏覽器框架GCF),如果有的用戶電腦里面裝了這個chrome的插件,
就可以讓電腦里面的IE不管是哪個版本的都可以使用Webkit引擎及V8引擎進行排版及運算,無比給力,不過如果用戶沒裝這個插件,那這段代碼就會
讓IE以最高的文檔模式展現效果。這段代碼我還是建議你們用上,不過不用也是可以的。
進入CSS3 Media寫法
我們先來看下下面這段代碼,估計很多人在響應式的網站CSS很經常看到類似下面的這段代碼:
@media screen and (max-width: 960px){
body{background:#000;}
}
這個應該算是一個media的一個標准寫法,上面這段CSS代碼意思是:當頁面小於960px的時候執行它下面的CSS.這個應該沒有太大疑問。
應該有人會發現上面這段代碼里面有個screen,他的意思是在告知設備在打印頁面時使用襯線字體,在屏幕上顯示時用無襯線字體。
但是目前我發現很多網站都會直接省略screen,因為你的網站可能不需要考慮用戶去打印時,你可以直接這樣寫:
@media(max-width:960px){
body{background:#000;}
}
CSS2 Media用法
其實並不是只有CSS3才支持Media的用法,早在CSS2開始就已經支持Media,具體用法,就是在HTML頁面的heaad標簽中插入如下的一段代碼:
-
1
上面其實是CSS2實現的襯線用法,那CSS3的Media難道就只能支持上面這一個功能嗎?答案當然不是,他還有很多用法。
例如我們想知道現在的移動設備是不是縱向放置的顯示屏,可以這樣寫:
-
1
我們把第一段的代碼也用CSS2來實現,讓它一樣可以讓頁面寬度小於960的執行指定的樣式文件:
-
1
既然CSS2可以實現CSS的這個效果為什么不用這個方法呢,很多人應該會問,但是上面這個方法,最大的弊端是他會增加頁面http的請求次數,增加了頁面負擔,我們用CSS3把樣式都寫在一個文件里面才是最佳的方法。
回歸CSS3 Media
上面我們大概講了下CSS2的媒體查詢用法,現在我們重新回到CSS3的媒體查詢,在第一段代碼上面我用的是小於960px的尺寸的寫法,那現在我們來實現等於960px尺寸的代碼:
@media screen and (max-device-width:960px)
{background:red;}
}
然后就是當瀏覽器尺寸960px時候的代碼了:
@media screen and (min-width:960px){
body{background:orange;}
}
我們還可以混合使用上面的用法:
@media screen and (min-width:960px) and (max-width:1200px){
body{background:yellow;}
}
上面的這段代碼的意思是當頁面寬度大於960px小於1200px的時候執行下面的CSS。
Media所有參數匯總
以上就是我們最常需要用到的媒體查詢器的三個特性,大於,等於,小於的寫法。媒體查詢器的全部功能肯定不止這三個功能,下面是我總結的它的一些參數用法解釋:
width:瀏覽器可視寬度。
height:瀏覽器可視高度。
device-width:設備屏幕的寬度。
device-height:設備屏幕的高度。
orientation:檢測設備目前處於橫向還是縱向狀態。
aspect-ratio:檢測瀏覽器可視寬度和高度的比例。(例如:aspect-ratio:16/9)
device-aspect-ratio:檢測設備的寬度和高度的比例。
color:檢測顏色的位數。(例如:min-color:32就會檢測設備是否擁有32位顏色)
color-index:檢查設備顏色索引表中的顏色,他的值不能是負數。
monochrome:檢測單色楨緩沖區域中的每個像素的位數。(這個太高級,估計咱很少會用的到)
resolution:檢測屏幕或打印機的分辨率。(例如:min-resolution:300dpi或min-resolution:118dpcm)。
grid:檢測輸出的設備是網格的還是位圖設備。
語法:
@media all and (orientation : landscape) {
h2{color:red;}/*橫屏時字體紅色*/
}
@media all and (orientation : portrait){
h2{color:green;}/*豎屏時字體綠色*/
}
orientation:portrait | landscape
取值:
- portrait:
- 指定輸出設備中的頁面可見區域高度大於或等於寬度
- landscape:
- 除portrait值情況外,都是landscape
說明:
- 本特性不接受min和max前綴。
-
簡單列舉幾個應用示例:
@media screen and (orientation:portrait){ … } @import url(example.css) screen and (orientation:landsca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