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序使用場景舉例:
1.查看公交
2.登記、選座
3.訂票
4.K歌、叫代駕
5.快遞查詢
6.查看天氣
7.醫院掛號、拿葯、繳費
8.加油充電
9.政務服務
微信公眾號“數據三觀”認為,小程序的好處之一是把APP輕量化,讓用戶快速進入各種現實場景。比如,在網頁、傳單、易拉寶等各種推廣渠道中,多數企業以往放置的二維碼,要么是企業的微信號,要么是APP。用戶需要掃碼、下載,然后在桌面打開。步驟多,對網絡要求高。但是,如果這個二維碼是一個小程序,用戶掃描之后,能立即進入功能頁面,用完即走。
有業內人士表示,小程序和微信錢包里的騰訊服務有類似之處,只不過前者是開放的,大家都能做。小程序自身可以取代app的大部分功能,比一般的網頁編碼厲害。公眾號的定位是自媒體,而小程序的定位是服務。
除了小程序應用場景,大家比較關心的另一個話題是:小程序的命名。
細心的朋友會發現,有些小程序的名稱含有“+”、“e”、“Lite”等后綴,比如美團外賣+、今日頭條lite。
據博主了解,微信規定,小程序名稱不得與公眾平台已有的訂閱號、服務號名稱重復。因此,部分企業不得不在名稱后再加一個后綴。
但是另一方面,由於微信的限制,在用戶從沒使用過某個小程序時,無法用它的准確名稱進行模糊搜索。用戶輸入企業名,很可能搜索不到相關小程序。對用戶而言,搜索體驗就不好。
以每日優鮮為例,它的小程序名稱,剛上線時叫“每日優鮮Lite”,后來改為“每日優鮮”,目的正是為了方便用戶檢索。
對此,微信的解決方案是:商家可對微信訂閱號或服務號名稱進行修改,將名稱更換給小程序使用。
如果企業對應的小程序名稱被搶注怎么辦?微信方面表示:“如果企業商標、組織名稱等名稱被侵權,用戶可通過公眾平台侵權投訴流程發起投訴,取回名稱使用權。”
其他小程序使用場景還有待廣大開發者挖掘。
筆者整理了更多適合微信小程序應用場景的源碼:
經典應用場景之【點餐微信小程序】
經典應用場景之【訂票微信小程序】
經典應用場景之【查快遞微信小程序】
經典應用場景之【購物商城微信小程序】
經典應用場景之【家裝O2O微信小程序】
更多源碼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