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自己小時候最大的夢想就是換一台運行速度理想的計算機,為此曾經關注過不少硬件方面的東西,也算是一個老司機了。最近,看到很多人在買電腦時感到困惑,甚至不免被某些風行的錯誤觀念所誤導,我決定寫下一篇文章,把自己知道的東西寫出來,澄清那些不正確的思想。
1,追求“大”
人人都知道“大顯存”是個笑話,大部分人卻不知道大機箱、大主板、大電源、大顯示器同樣不靠譜。
大機箱大主板存在的意義,據說在於升級和拓展方便。然而現實是,絕大多數人人永遠不會為同一台主機買四條內存。退一步講,即便升級的需求存在,在人們想要升級的時候,卻往往發現硬件廠商在不停地換接口和標准,自己的主板早就和下一代的內存、CPU不兼容。預留的空間可以說毫無用處。
至於配備大電源以備不測,也是一種過時的思想。在硬件廠商從追求性能改為追求能耗比的2017年,PC的總功耗一路走低,未來人們需要的電源,只會越來越小。
大顯示器則有利有弊。看視頻和玩游戲還不錯,但如果是工作或看網頁,由於絕大多數軟件和網頁為了兼容小分辨率的設備,並不能充分利用顯示器,這時候更適合使用兩個小顯示器...大顯示器的大片空白區域會成為負擔。
2,追求“全”
“全”是“大”的延續。既然選擇了大機箱大主板之流,就恨不得把所有的接口和空間占滿。獨立聲卡、獨立顯卡、獨立網卡、獨立麥克風、獨立攝像頭、藍光光驅、也許還有其它的什么加速卡。
將接口充分利用,為某些用戶帶來了別樣的滿足感,但這種做法有什么意義呢?
事實上,要求每項功能都有獨立的設備,和計算機所代表的高集成度思想是背道而馳的。各種集成設備,正是為了滿足一般需求而存在,而獨立設備,只適合有專門需求的人使用。
3,追求“亮”
一個比較有趣的現象是燈的流行。夜晚中璀璨的燈光往往被視為城市文明高度發達的象征,但當類似的燈光發出自於計算機硬件時,帶來的意義也許完全相反。
在機箱中鋪上床,放上自己的二次元偶像,用花花綠綠的燈光照着她們....對於這樣做的阿宅們來說,所追求的東西已經不在於技術、性能之類的東西,而是變成了將其神秘化后得到的某些信仰。使用計算機的行為也近乎於一種儀式。他們用最先進的硬件做着最古老的事情,精神上已經返回到了原始人的階段....對我們普通人來說,還是不要變成這樣為好
4,追求“性價比”
性價比似乎已成為裝機活動中避不開的一個詞,然而,我們只需稍加分析,就會發現它有着極大的局限性。
- 性價比是一個相對值。當人們談及性價比時,關注的往往是某產品的性能相對於同類產品如何如何,而不是絕對性能與價格的比值。這使得人們往往忽視掉對性能本身的分析,而是去購買流行的“高性價比”產品。在買到性能與自身需求不匹配的“高性價比”產品時看起來賺到了利益,卻帶來了需求不匹配帶來的潛在損失。
- 高性能並不止存在正面意義。某品牌顯卡為推廣自己的高性能顯卡,收買游戲廠商在游戲中增加無用的運算以降低普通顯卡的表現;某品牌手機為了推廣新機,每次升級系統都會讓前代手機變卡...性能的確是很重要的東西,但如果不能把性能投入到有益的地方,那它們也許會被惡意的廣告、軟件們占用。這一點在移動端體現得更明顯——4G高速網絡的普及和手機硬件的發展,使得流氓應用和頁面廣告愈加肆無忌憚,而由於缺乏實際意義的圖片和視頻的流行,導致很多人對信息的處理能力,並未高過過去的純文字時代。這時,性能的提升所帶來的邊際效益之低,值得我們警惕。
5,正確的觀念
正確的觀念即教科書上的觀念:當我們的花費達到一種狀態,使得在新投入一元錢時,無論將這一元錢花在哪個方面,都會得到相同的收益,這時我們的花費就是最經濟的。相信如果一個人遵循這樣的觀念買東西的話,就可以做出理性的消費選擇。
本文鏈接:http://www.cnblogs.com/hhelibeb/p/6269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