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NVMe是建立在NVM(Non-Volatile Memory,以Nand-flash為主)和PCIe基礎上的一種新的傳輸協議,區別於SATA/SAS接口上使用的SCSI。SATA由於繼承了HDD的生態系統,在成本和兼容性等方面皆具優勢,所以成為多數用戶的優先選擇。
但是進入2017年,這個趨勢可能發生變化,我們一起來看看為什么這么說。
首先,NVMe比SATA更能發揮Nand-flash的性能
NVMe在硬件層面省去HBA這一套東西,直接將SSD與主機PCIe對接。這不僅簡化了系統的復雜度,更是為發揮Nand性能降低了接口層次的瓶頸(Nand flash由於可以並發訪問,理論帶寬無上限)。加上定制化的NVMe協議,在存儲設備的關鍵指標Latency和帶寬上遠遠超過SATA接口。
我們以Intel當前上市的產品為例來進一步說明:
1,Intel DC系列SSD中所有SATA SSD最高帶寬不大於550MB/s,而NVMe中最大帶寬可至5GB/s(P3608系列)。這是由於目前的SATA接口速率6Gb/s限制的。
2,Intel DC系列SSD中SATA SSD的時延普遍大於50us(如s3610系列),而采用同規格Nand(20nm 2D MLC)的P3700系列則只有20us左右。這是由於增加的HBA卡和軟件協議導致的。
對於下一代NVM,如3D xpoint,SATA接口將更加無所適從。
其次,3D Nand 的普及讓SATA SSD失去價格優勢
3D Nand被認為是用來降低SSD價格最有效的方式,因為在相同的納米制程上,3D Nand可以實現更高的存儲密度。
之前由於三星一家獨大掌握3D技術也不向下游廠商開放,導致其他家無法使用。但是2016年,Toshiba和Micron都發布了3D Nand的量產計划,NVMe SSD廠商有了新的選擇。
理所當然地,SSD廠商很快就發布了3D Nand產品。如Intel的P3520系列(3D MLC),Micron的5100系列(3D eTLC)。進入2017年,會有更多的廠商加入,源引西部數據的預測,2017年中旬,3D Nand將會占據半壁江山。
同樣以Intel的產品為例說明3D Nand帶來的價格優勢。我們選取U.2的NVMe,容量在400GB左右,價格參考亞馬遜網站。得到如下結論:
1, 3D Nand讓NVMe變得更便宜。比較同為3D Nand的P3520和S3520系列。雖然每GB價格NVMe比SATA高,但是加權使用壽命后,兩者的價格已經非常接近,NVMe甚至比SATA還便宜3%。更何況NVMe在帶寬和IOPS成本上都優於SATA。
2, 3D NVMe和2D SATA之間的價格差異縮小很多。比較P3520和S3610,可以看到,兩者加權壽命后的每GB成本已經由2D時代的接近10倍降低到3倍。考慮到NVMe的帶寬和IOPS成本優勢,這個幾乎可以相互抵消了。
另外,3D的引入促使SSD的容量大大增加。
2016年市場上就出現了6T以上的NVMe SSD(如HGST的Ultrastar SN260,三星的PM1725),2017單盤容量最大會超過10TB,而SATA SSD的容量還停留在4T以下。
那么原因是什么呢?還是因為SATA接口的限制。容量增大后,每GB性能已無法滿足SSD的應用場景(以100IOPS/GB為標准)。
第三,豐富的NVMe接口多方位擠壓SATA市場
NVMe已經不僅僅是剛開始的AIC結構(需要直接揭開主機背板,插到PCIe卡槽上),還存在U.2、M.2和BGA等多種形式。U.2和M.2兼容了SATA接口,獲得了NVMe、服務器廠商的大力支持。
對於這幾種形式,U.2將是未來主流的發展方向,致力於便攜管理(熱插拔功能)和高性能,而M.2則主要應用於消費者市場。
近來,又有不少聲音預測M.2進入數據中心,如自定義的服務器和全閃存陣列。這主要是因為M.2可以補充U.2在功耗和體積方面的不足,正常的U.2 NVMe功耗都在25W左右,這比一般的SATA SSD要大4倍。而M.2的功耗就跟SATA接近了。
還可以將低成本的Nand用在M.2上,填充NVMe的中低端SSD市場。而這個市場恰好就是SATA SSD的主戰場。
多家SSD廠商已有M.2產品,如Intel的P3100系列(256GB:$0.48/GB,1TB:$0.40/GB。亞馬遜網站),價格都非常親民。
超微一向對NVMe嗅覺靈敏,那么它有沒有支持M.2呢?進入其網站,發現超微確實發布了多款支持M.2的服務器,看來其對M.2進入數據中心早已做好准備。
最后,完善的廠商支持推進生態系統成熟
2016年,NVMe朋友圈還迎來了一個好消息,NVMe over Fabrics規范發布了,預示着NVMe即將進軍網絡存儲市場,作為主要獲益者Mellanox自然笑得合不攏嘴。
但是NVMe絕不是寡頭壟斷,在這個市場,無論是底層的SSD,中間的服務器平台還是上層的存儲軟件,都可以參與進來。我們看到,其中不乏國內廠商。
NVMe顯示出蓬蓬勃心,准備在2017大干一場,下一步就是接受市場的考驗。NVMe定會在市場中適應需求並完善自己,形成一股強大的勢力。
總結
這篇文章從4個方面闡述了NVMe終會替代SATA的理由。SATA作為機械硬盤時代的領導者,固然有它適用於市場的多個優勢。但是時代在變化,底層硬件和上層軟件都在進行創造和革新,身處在這個時機,我們即感到幸福又感到絲絲焦慮。
不過,新技術給我們的世界帶來進步,不管怎樣,我們應該此感到高興並且准備迎接變化。
說明
本文最先發布於公眾號《存儲技術最前線》,歡迎關注獲取最新NVMe技術和資訊。
參考資料
1,PCIe NVMe* SSD in Smaller Form Factors by Becky Loop
2,Why NVMe Will Replace SATA SSDs in the Data Center by Michael Smullen
3,http://www.supermicro.org.cn/products/nfo/M.2.cfm
4,https://www.amazon.com/
5,https://www-ssl.intel.com/
6,http://www.tomsitpro.com/articles/datacenter-m.2-ssd-pcie-specification,2-950.html
7,http://www.flashmemorysummit.com/English/Collaterals/Proceedings/2016/20160809_Keynote4_WD_Sivaram.pdf
8,http://www.techinsights.com/NAND-flash-roadmap/